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興國寺塔

(江蘇省無錫市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興國寺塔,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西橫街興國園內,佔地面積約120平方米,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年—983年) [1] 
興國寺塔為樓閣式磚木結構,現塔身共存八層,塔殘高42.83米,第六層殘毀東北角,第七層尚存三個殘面,第八層僅存殘壁一截 [3]  。興國寺塔已成為江陰古城的標誌和江陰人民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徵 [1] 
2013年5月3日,興國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興國寺塔
地理位置
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西橫街興國園內
所處時代
宋、明
佔地面積
約 12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953-3-25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興國寺塔歷史沿革

興國寺塔始建於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年—983年),原為太平興國教寺(簡稱“興國寺”)的主要附屬建築,稱“太平興國教寺塔”,俗稱“興國寺塔”。宋大觀初年(1107年),興國寺發生火災,寺院被燒,只剩興國寺塔 [3] 
元代復建興國寺,元至正年間(1341年—1368年),興國寺塔遭戰火毀壞。
明正統年間(1436年—1449年),修復興國寺塔,塔身增為9級。
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塔內架木及頂毀於火。
民國十四年(1925年)1月26日,直奉軍閥混戰時,奉軍發炮擊中興國寺塔頂,變成鋼筆尖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對塔基、塔身數次進行整修加固。
1985年7月至1986年12月,撥款30餘萬元進行全面修繕 [1] 
2005年5月,江陰市興國寺塔維修保護工程啓動,整治塔周邊環境,12月底工程全面竣工 [3] 

興國寺塔主要建築

興國寺塔為樓閣式磚木結構,現塔身共存八層 [1]  。塔殘高42.83米,底層外接圓半徑6.20米,牆體厚2.46米,第七層八角形外接圓半徑4.15米,牆體厚1.04米,第八層至塔頂殘壁高3米。各層上下相閃45°角,闢查門和直欞假窗各四,交錯相疊,壺門上飛磚挑檐,檐下隱出斗拱,每層轉角處均砌圓形倚柱。底層塔室平面呈正方形,面積41平方米,第七層內璧又呈八角形。第六層殘毀東北角,第七層尚存西北、西、西南三殘面,第八層僅存高約2米的孤立殘壁一截 [3] 
興國寺塔 興國寺塔

興國寺塔文物遺存

興國寺塔內殘留“七朱八白”的裝飾,是北宋時期寶塔的特徵 [4] 

興國寺塔歷史文化

興國寺塔傳説軼事

相傳三國時,孫權母親吳國太在江南建有七寺八塔,而興國寺塔正是由吳國太所建,也稱“望郎塔” [5] 

興國寺塔直奉戰爭

奉軍擊毀塔尖 奉軍擊毀塔尖
民國十四年(1925年)1月26日(農曆正月初三)下午2時,直奉軍閥在江陰混戰時,佔據黃山炮台的奉軍向困守城內的直軍發炮,興國寺塔不幸中彈,最高兩層被削去一半,僅餘西邊半側(第七層僅餘一尖角,第六層的西半邊被劈成斜坡狀),塔頂成鋼筆尖形。因歲在乙丑,後稱“乙丑兵災” [3] 

興國寺塔藝文

江陰人沙曾達賦詩《興國寺塔》:巍然古塔聳西城,炮彈橫遭削不平,豔説前朝孫母跡,任棲百鳥樂飛鳴 [3] 

興國寺塔保護措施

1982年8月,興國寺塔被江陰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 
1995年4月19日,興國寺塔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6] 
保護標誌 保護標誌
2013年5月3日,興國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興國寺塔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興國寺塔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西橫街興國園內。
  • 交通信息
江陰市內乘坐江陰公交9路到興國公園站下車,步行430米到達興國寺塔西南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