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與翰林李舍人書

鎖定
《與翰林李舍人書》是唐代李翱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與翰林李舍人書
作    者
李翱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散文

與翰林李舍人書作品原文

與翰林李舍人書
翱思逃後禍,所冀存身,惟能休罷,最愜私志,從此永已矣,更無健羨之懷,況乞得餘年,退修至道,上可以追赤松子房之風,豈止於比二疏、尚平子而已。但舉世好爵祿權柄,具寫此心以告人,人無有少信之者,皆為不誠之言也。王拾遺是桂州舊僚,頗知此志,若與往來,伏望問之,可知其旨。但以常情見待,豈知失時,還有偏尚之士哉?又近日來,兩施子粗得其説,未及就正,當此時使獲長往,亦足以不愧宗門,不負朋友。嘗慕張公以不能取容當世,故終身不仕況向前仕宦,亦以多矣,倖免刑戮,方爾退修,與致令名,年已六十有一,比之諸叔父兄弟,為得年矣。且不知餘年幾何,意願乞取殘年,以修所知之道,如或有成,是萬世一遇,縱使無成,且能早知止足,高靜與三老死於林藪之下,比終日矻矻,耽樂富貴,而大功德不及於海內,而卒於位者,所失得,伏計舍人必以辨之矣。以舍人比他見知,故盡其意焉,若非至誠,亦何苦而強發斯言乎? [1] 

與翰林李舍人書作者簡介

李翱(772—836),唐代思想家,文學家。字習之,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人,一説為趙郡(今河北趙縣)人。李翱自幼“勤和儒學,博雅好古”,是唐德宗貞元年間(785—804)進士,曾歷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考功員外郎、禮部郎中、中書舍人、桂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等職。著有《復性書》和《李文公集》。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4422頁
  • 2.    張憲軍,趙毅著,簡明中外文論辭典,巴蜀書社,2015.06,第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