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與民同樂

鎖定
與民同樂(yǔ mín tóng lè)是一則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孟子·梁惠王下》。 [1] 
與民同樂原指君王施行仁政,與百姓休慼與共,同享歡樂。後泛指領導與羣眾一起遊樂,共享幸福。該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2-3] 
中文名
與民同樂
拼    音
yǔ mín tóng lè
出    處
《孟子·梁惠王下》
注音字母
ㄩˇ ㄇㄧㄣˊ ㄊㄨㄥˊ ㄌㄜˋ

與民同樂成語出處

戰國·孟軻《孟子·梁惠王下》:“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1] 
後由此總結出成語“與民同樂”。 [1] 

與民同樂成語故事

有一天,齊宣王的近臣莊暴來找孟子解惑,他説:“我去拜見大王,大王説他喜歡音樂,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莊暴又問:“喜歡音樂好不好呢,” [1] 
孟子説:“如果大王非常喜歡音樂,那齊國應該治理得不錯。” [1] 
過了些日子,孟子拜見齊宣王時問道:“大王曾經告訴莊暴,説您愛好音樂,有這回事嗎,” [1] 
齊宣王的臉色突然一變,不好意思地説:“我並不是喜好古代清靜典雅的音樂,只不過喜好當下世俗流行的音樂罷了。” [1] 
孟子説:“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樂,那齊國應該治理得不錯啊。不論是當代的音樂還是古代的音樂都是一樣的。” [1] 
齊宣王聽到這有些疑惑了,不禁問道:“可以給我説説這是什麼道理嗎。” [1] 
孟子問齊宣王:“自己一個人欣賞音樂是快樂的,與別人一起欣賞也是快樂的,相比之下哪個更快樂呢。” [1] 
齊宣王肯定地説:“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更快樂啊。” [1] 
孟子又問道:“和少數人一起欣賞音樂是快樂的,和多數人一起欣賞也是快樂的,那麼,哪一種更快樂呢。” [1] 
齊宣王肯定地回答道:“和多數人一起欣賞更快樂。” [1] 
這個時候,孟子開始進入了正題,他説:“請讓我為大王您談談欣賞音樂的道理吧。百姓們聽到大王鳴鐘擊鼓、吹簫奏笛的聲音,都愁眉苦臉地相互訴苦説:‘大王沉浸在音樂裏縱情享樂,而我們卻這般貧窮困苦,父子不能相見,兄弟妻兒離散。’假如現在大王在這裏打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喧器,見到華麗的儀仗,都愁眉苦臉地相互訴苦説:‘大王整天遊玩打獵,而我們卻這般貧窮困苦呢,父子不能相見,兄弟妻兒離散。’這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大王心中沒有百姓,不能解決百姓的疾苦,那麼,老百姓們見到大王只顧自己享樂必然會怨聲載道。” [1] 
“假如現在大王在這裏奏樂,百姓們聽到大王鳴鐘擊鼓、吹簫奏笛的聲音,都眉開眼笑地相互告訴説:‘我們大王應該沒有疾病吧,要不怎麼能奏樂呢。’假如大王在打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喧器,見到華麗的儀仗,都眉開眼笑地相互告訴説:‘我們大王看來身體很健康,要不怎麼能打獵呢。’這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大王心繫百姓,能和老百姓一起享受快樂。如果大王能和老百姓一起享受快樂,就可以使天下歸服了。” [1] 

與民同樂成語寓意

孟子主張君主要施行仁政,與百姓休慼與共,同享歡樂。在孟子看來,一國的君主如果想要得到老百姓擁戴,就必須與民同樂,也就是要施行仁政,把老百姓當作自己的親人,樂他們所樂,憂他們所憂。在現代社會,與民同樂不是單純的和人民羣眾共同參加所謂的節日慶祝活動,而是真正地去體恤民眾。領導幹部要能夠放下“官架子”,不要“花架子”,經常深入羣眾,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政於民,全心全意為人民“出點子”“找路子”“賺票子”。要堅決避免脱離羣眾、脱離基層,置人民羣眾於水深火熱之中而不顧。領導幹部真正做到走羣眾路線,想民所想,急民所急,憂民所憂,樂民所樂,那麼才能真正獲得羣眾的信任和擁戴。 [1] 

與民同樂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與民同樂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該成語原指君王施行仁政,與百姓休慼與共,同享歡樂。後泛指領導與羣眾一起遊樂,共享幸福。 [2-3] 
運用示例
明 ·洪楩清平山堂話本·戒指兒記》:“人人都到五鳳樓前,端門之下,插金花,賞御酒,國家與民同樂。” [2]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故堯、舜與民偕樂,以仁德化天下。” [4] 
參考資料
  • 1.    孔慶國主編.儒家經典成語故事啓示錄[M].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2018.11:264-266
  • 2.    與民同樂  .漢典[引用日期2021-11-27]
  • 3.    周宏溟編著.九用學生成語大詞典[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08:951
  • 4.    與民偕樂  .漢典[引用日期202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