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與朱元晦

鎖定
南宋陸九淵致朱熹的書信,分別編入《象山先生全集》卷二、卷七、卷十三中。 [1] 
中文名
與朱元晦
作    者
陸九淵
卷七、卷十三的兩封信,僅是一般的家常問候,不涉及學術問題。卷二的3封致朱熹的信,集中反映了陸九淵與朱熹在周敦頤的《太極圖説》中關於無極而太極問題上的分歧。在《與朱元晦》之一中,陸九淵對其兄陸九韶所提出的“《太極圖説》與《通書》不類”,疑其非周子所作,或為其學未成時所作,或為傳他人之文的論點加以肯定。對朱熹曾就此指責陸九韶“輕於立論、徒為多説”予以反擊,認為朱熹關於“無極”的繁瑣論證是“只管言來言去,轉加糊塗,此真所謂輕於立論,徒為多説”。
從朱、陸往還的信件中,可知朱、陸對太極的不同訓釋。朱熹把“極”訓為“至極”,把理的總彙稱之為“太極”,主張用“無極”來加以形容,“不言無極則太極同於一物,而不足為萬物之根”(朱熹:《答陸子靜》)。陸九淵把“極”訓為中,“太極”即“理”,毋需用“無極”來加以形容,“蓋‘極’者,中也,言‘無極’則猶言‘無中’也,是奚可哉?”“未聞有錯認太極別為一物。……且極字亦不以形字釋之,蓋極者中也”。陸九淵認為“無極”這個詞不出乎儒家聖人之書,“無極二字出於《老子·知其雄》章,吾聖人之書所無有也,《太極圖説》以無極二字冠首,而《通書》終篇,未嘗一及無極字”。他指出:《周易大傳》、《尚書》都不曾出現“無極”二字,認為朱熹“無極而太極”之論乃是“疊牀上之牀”,“架屋下之屋”,完全是多餘的。從信中還可看出朱、陸對“陰陽”的不同理解。陸九淵把“陰陽”理解為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總體現,認為“陰陽”便是所謂“形而上之道”。他説:“易之為道,一陰一陽而已,先後、終始、動靜、明晦、上下、進退、往來……何適而非一陰一陽哉?”這一觀點不同於朱熹的理派生氣,由氣而化生萬物的思想。
陸九淵在《與朱元晦》中,主張學術爭鳴以明是非真偽。朱、陸在無極而太極問題上的爭論反映了朱、陸理學、心學二派的異同。
參考資料
  • 1.    中國孔子基金會.中國儒學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