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與屠刀為鄰

鎖定
《與屠刀為鄰》是一部由[法]讓·哈茨菲爾德所著書籍,北京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 [1] 
書    名
與屠刀為鄰
作    者
[法]讓·哈茨菲爾德 [1] 
譯    者
龍雲 / 孫旋 [1] 
出版社
北京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2年3月 [1] 
頁    數
592 頁 [1] 
定    價
118 元
裝    幀
精裝 [1] 
ISBN
9787547741719 [1] 
叢    書
理想國譯叢 [1] 
副標題
倖存者、劊子手與盧旺達大屠殺的記憶
原作名
Auprès des Machettes:La Trilogie du Genocide Rwandais

與屠刀為鄰內容簡介

發生在盧旺達小鎮尼亞馬塔的大屠殺開始於1994年4 月11日上午11點,一直持續到5月14日下午2點。這期間的每一天,從上午9點30分到下午4點,胡圖族民兵和平民在尼亞馬塔的山崗上屠殺圖西人。當地約六萬名圖西人,有近五萬死於屠刀之下。
在這場屠殺中,殺人者與被殺者彼此並不陌生。他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是鄰居、同事、朋友、愛侶甚至家人。有的胡圖人前一天還曾和圖西朋友一起喝酒聊天,可一夜之間,他們就拿起了屠刀,有組織地對所有圖西人展開屠殺。一部分圖西人鑽進沼澤、樹林和山上,每天像獵物躲避獵人似的逃命,白天吃生食、喝露水,晚上睡在泥漿裏,好不容易才活到了屠殺結束。然而,當他們回到鎮上,卻發現劊子手並未得到應有的懲罰,他們得像從前一樣,和這些胡圖人繼續生活在一起……
大屠殺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麼?胡圖人為什麼要這樣屠殺圖西人?屠殺過後,他們該如何繼續生活?帶着這些問題,哈茨菲爾德來到盧旺達,住在當地人身邊,經過長達十四年的走訪調查,採訪了眾多幸存者和屠殺者,力圖從多個角度還原大屠殺的真相,理解這場發生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類浩劫。 [1] 

與屠刀為鄰作者簡介

讓·哈茨菲爾德(Jean Hatzfeld):法國作家。曾作為《解放報》戰地記者廣泛活動於德國、波蘭、羅馬尼亞等歐洲國家;20世紀70年代以後前往黎巴嫩、以色列和伊拉克等國家報道當地戰亂;1994年,他前往盧旺達,開始調查和報道大屠殺及其後果,經過十四年的時間完成了“盧旺達大屠殺三部曲”,陸續獲得2001年法國文化獎、2003年法國費米娜文學獎,以及2007年法國美第奇獎和國際記者聯合獎。 [1] 

與屠刀為鄰目錄

第一部 赤裸生命
引 言
01 尼亞馬塔的清晨
02 兩個集市
03 布蓋塞拉的道路
04 基本戈山區
05 里拉琴形狀的牛角
06 寡婦之家
07 金合歡下的載客自行車
08 主幹道上的一家店
09 裏利馬監獄
10 秘密逃亡
11 紀念館的陳列架
12 途中的説明
13 克洛迪娜的土牆鐵皮房
14 “永久”的黃昏
第二部 屠刀一季
15 清晨
16 組織
17 三座山丘
18 第一次
19 小團體
20 學習殺人
21 團隊精神
22 好惡
23 付諸行動
24 農活
25 熟人屠殺
26 懲罰
27 關於金屬板的遐思
28 搶掠
29 封閉的空間
30 村子裏的慶祝
31 人情網絡的絕跡
32 女人
33 追求正義
34 熟人
35 牢獄之牆
36 痛苦
37 身強體健
38 上帝無處不在?
39 金合歡下的長椅
40 內疚和悔恨
41 約瑟夫—德西雷·比泰洛
42 組織者
43 公房背後
44 生活重新開始
45 關於寬恕的交易
46 寬恕
47 高貴的氣質
48 對圖西人的仇恨
49 非正常的殺戮
50 不要宣之於口的話
51 殺手眼中的死亡
人物生平及判決結果
第三部 羚羊戰略
52 還有問題嗎?
53 高唱頌歌的大隊伍
54 宿命的神啓
55 在主幹道上
56 説什麼呢?
57 不僅僅是一個畫面
58 與死亡和死者為伍
59 鳥兒啁啾
60 這不公正
61 巫術
62 非洲的黑色觀念
63 明顯的傷痕
64 繁星滿天
65 上帝不離不棄
66 皮奧和若西亞娜
67 讓他們和解吧
68 曾經美好的日子
69 從那邊帶回了什麼?
盧旺達大屠殺年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