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與人為善

鎖定
與人為善(拼音:yǔ rén wéi shàn)是一則來源於文人作品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孟子·公孫丑上》。 [2] 
“與人為善”本義指跟別人一同做好事,後多指善意助人。該成語在句中常作謂語、定語;多含褒義。 [2-3] 
中文名
與人為善
近義詞
行善積德好善樂施助人為樂
反義詞
六親不認心懷叵測以鄰為壑殺人不見血
拼    音
yǔ rén wéi shàn
出    處
《孟子·公孫丑上》
注音字母
ㄧㄩˊ ㄖㄣˊ ㄨㄟˊ ㄕㄢˋ
成文用法
作謂語、定語

與人為善成語出處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丑上》)
成語“與人為善”即出自於此。 [4] 

與人為善成語故事

子路是孔子的學生,道德和學問修養都很好,孔子很喜歡他。孔子在給弟子講課的時候,常常拿子路的事蹟開導學生。
有一天,孔子又講到子路,他説:“子路這個人很虛心,別人指出他的毛病和不足,他就非常高興,所以進步很快,好些學生都比不上他。從歷史上看,凡是君子都是吸取別人的優點、長處,自己來實行善事。大禹就是這樣的典範,他聽到誰説善言,就向誰敬禮。舜更是了不起,他把別人的長處吸收過來,把自己的短處拋棄掉,做起善事非常愉快。舜從種莊稼開始,經過做陶器、當漁夫,直到最後做了天子。他身上的優點、美德全是從別人身上學習、吸收過來的。所以總括起來説,吸收別人的優點來自己行善,這便是偕同別人一道行善。”
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別人一道行善。 [5] 

與人為善成語寓意

孟子提倡仁道,其中具體表現便有與人為善這一內容。這裏孟子從三個層次上談了這一內容。他先説子路善於改過,子路的表現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這確實是子路的美好品格。子路最寶貴的品格就是雷厲風行,用孔子的話説就是“子路無宿諾”,子路答應人家的事沒有拖到第二天才辦的。對於自身錯誤也是如此,子路聽到別人的正確批評就滿心歡喜,改正便是自然的了。大禹則是聽到好的意見就拜,採納也就是自然之理了。而舜則是更高層次的,他是善於與他人的優長相同,捨棄自己的短處而取他人的長處,然後共同提高。他自從耕地稼穡、做陶器、打魚以來直至為帝,都能夠從別人那裏獲得好的啓發來提升完善自己,實際上這也是和他人共同做善事、做好事,共同完善提升。最後水到渠成,得出“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的結論,與人為善是陶冶和感化,是無意之中便能把自己的高尚品質傳播到社會環境之中。這才是最高的境界。值得注意的是,孟子在這裏也是提倡統治者要善於改過,善於採納佳言,更要有與民同樂、與民同善的品格。 [4] 

與人為善成語用法

  • 成文用法
“與人為善”原指贊助別人做好事,後指善意對待別人,幫助別人。該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2]  [3] 
  • 運用示例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九回:“想你們教士也是與人為善,斷不肯叫我為難的。” [1] 
現代·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七章:“銀環本是懷着與人為善的心情限他出來的,方才看見小燕,使她改變了初衷。” [2] 
現代·莫應豐《將軍吟》一四章:“我這個不是反動路線,這叫作與人為善。” [2] 

與人為善成語辨析

與人為善—助人為樂
兩者都有“願意幫助人”的意思。區別在於:“與人為善”指“善意幫助別人”,這“出於善意”的意思是“助人為樂”所沒有的;“助人為樂”所含有的“(把助人)作為快樂”的意思是“與人為善”所沒有的。“與人為善”有時還能表示“善意對待別人”,“助人為樂”不能。 [3] 
參考資料
  • 1.    與人為善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7]
  • 2.    許振生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成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01:395
  • 3.    周宏溟編著.九用學生成語大詞典[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08:395
  • 4.    畢寶魁著;趙敏俐總主編.細讀孟子[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7.07:43
  • 5.    陳營編著.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