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舅,漢語一級字 [8]  ,讀作舅(jiù),本義指舅父,指母之兄或弟。 [1-4]  [7] 
中文名
拼    音
jiù
部    首
筆    順
3215112512153
注    音
ㄐㄧㄡˋ
總筆畫
13
部外筆畫
7
四角碼
77427
98五筆
eler
86五筆
vllb
鄭碼
nbky
統一碼
8205
倉頡
hxwks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舅jiù
⒈ 母親的弟兄:舅舅。舅父。舅母。 [7] 
⒉ 妻的弟兄:妻舅。
⒊ 古代稱丈夫的父親:舅姑(公婆)。“昔者吾舅死於虎”。
⒋ 古代帝王稱異姓大邦諸侯為“伯舅”,異姓小邦諸侯為“叔舅”。諸侯亦稱異姓大夫為“舅”。 [5] 
基本詞義
◎ 舅 jiù
〈名〉
(1) (形聲。從男,臼聲。本義:舅父,指母之兄或弟) [7] 
(2) 同本義 [mother's brother]
母之兄、弟。妻之父為外舅,從男,臼聲。凡異姓之稱,不得稱父,則舅之。——《説文》
王之元舅。——《詩·大雅·崧高》
於舅家見。——宋· 王安石《傷仲永》
復到舅家。
(3) 又如:舅氏(對舅的尊稱);舅公(父親的舅父);舅弟(舅父的兒子,年紀小於自己的。即表弟);舅兄(舅父之子年長於己者)
(4) 妻的弟或兄 [wife's brother]。如:妻舅;小舅子
(5) [古]∶古代稱丈夫的父親 [husband's father]
舅在則君舅,舅沒則曰先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
吾舅死於虎。——《禮記·檀弓》
(6) 又如:舅姑(公婆)
(7) 稱妻之父 [wife’s father]
婿親迎,見於舅姑。——《禮記·坊記》
(8) 古時天子稱異姓大邦諸侯為伯舅,異姓小邦諸侯為叔舅。又諸侯稱異姓大夫為舅 [dukes]
小邦則曰叔舅。——《儀禮·覲禮》
使孔賜伯舅胙。——《左傳·僖公九年》
常用詞組
舅父、舅姑、舅舅、舅媽、舅母、舅嫂、舅子 [7] 

古籍解釋

廣韻》其久切《集韻》《韻會》《正韻》巨九切,𠀤音臼。《爾雅·釋親》母之晜弟為舅,母之從父晜弟為從舅。《詩·秦風》我送舅氏,曰至渭陽。
大雅》王之元舅,文武是憲。
《爾雅·釋親》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禮·內則》婦事舅姑,如事父母
《爾雅·釋親》妻之父為外舅。
姓。《姓譜》晉大夫舅犯之後。
通作咎。《儀禮·士昏禮注》古文舅皆作咎。《𥡆天子傳》咎氏。《郭璞注》咎猶舅也。
韻補》葉暨幾切,音麂。《前漢·敍傳》遭成之逸,政自諸舅。陽平作威,誅加卿宰。宰,獎裏切。
易林》潔身白齒,衰老復起。多孫眾子,宜利姑舅。
葉跽許切,音矩。《韓愈·元和聖德詩》皇帝曰籲,伯父叔舅。各安爾位,訓厥甿畮。畮音姥。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