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舂陵

(湖北棗陽古地名)

鎖定
舂陵鄉即今(湖北棗陽市境內吳店鎮)公元29年,東漢光武帝詔令,提高舂陵鄉建制,改舂陵鄉為章陵縣;後又分襄陽縣的東北地帶設襄鄉縣,今棗陽地區由當時的蔡陽、章陵、襄鄉3縣分治,均屬南陽郡管轄。
公元前45年,改以今湖北棗陽南之地為舂陵。東漢改章陵。隋以棗陽為治所置郡,即以舂陵為名。唐為昌州舂陵郡,天寶改郡名為淮安。
中文名
舂陵
朝    代
漢朝
建造時間
公元29年
地理位置
湖北棗陽市境內吳店

舂陵歷史沿革

舂陵鄉即今(湖北棗陽市境內吳店鎮)。
劉秀-舂陵起兵 劉秀-舂陵起兵
公元29年,東漢光武帝詔令,提高舂陵鄉建制,改舂陵鄉為章陵縣;後又分襄陽縣的東北地帶設襄鄉縣,今棗陽地區由當時的蔡陽、章陵、襄鄉3縣分治,均屬南陽郡管轄。
公元前45年,改以今湖北棗陽南之地為舂陵。東漢改章陵。隋以棗陽為治所置郡,即以舂陵為名。唐為昌州舂陵郡,天寶改郡名為淮安。

舂陵考古發現

在棗陽南約12公里處確有城址1座,當地俗稱“舂陵城”。城址位於棗陽市吳店鎮舂陵村東,北距棗陽市區約13公里,處一條南北走向的平緩崗丘上。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290、東西寬約265米。除南部外,其餘三面可見夯土城垣殘跡。其中西城垣保存相對較好,長約290米,現底寬約20、殘高約2~3米;北城垣長約265、底寬約8~10米,高出內地面約3米;東城垣北段殘存部分;南城垣儘管不存,但該處高出外地面2~3米。西北角有高大土堆,可能為烽火台。北、東、西面殘存護城河,已挖成堰塘,最窄處約5米,最寬處約30米。地表及城西北角土堆上暴露較多陶片,以泥質灰陶為主,大多飾繩紋,少量飾弦紋,器類有大量瓦當筒瓦、板瓦、磚及罐、盆、碗、甕、缸等。從遺物的特徵判斷城址時代為漢代6。 [1] 
城址南部不遠發掘有趙家灣、果園8、張家窪M1D等大型漢代墓地或墓葬。 [1] 
參考資料
  • 1.    王先福、餘橋,《襄陽地區漢代南陽郡屬縣治所初考》,《江漢考古》2014.3/總第1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