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致遠齋

鎖定
致遠齋屬於勤政殿建築羣,由致遠齋、韻琴齋、聽雪軒三部分組成。始建於1761年的致遠齋,曾是乾隆皇帝在香山的理政之所,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燬,2015年復建免費開放。
中文名
致遠齋
地理位置
北京香山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6:00-20:00
景點級別
國家AAAA景區
門票價格
5元 /10元
佔地面積
1800多平方米
著名景點
香山
韻琴齋 韻琴齋
香山東門,過勤政殿前月牙湖右行,五十餘米後,台地之上的院落,即致遠齋。
聽雪軒 聽雪軒
致遠齋屬於勤政殿建築羣,由致遠齋、韻琴齋、聽雪軒三部分組成。始建於1761年的致遠齋,曾是乾隆皇帝在香山的理政之所,史料記載,乾隆皇帝在位60年,曾80餘次來到香山,在致遠齋駐留時間長達253天,乾隆“十全武功”中絕大部分決策都是在這裏完成的。1860年,1900年,香山靜宜園兩經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浩劫,這片皇家園林景觀成為殘垣斷壁。新中國成立後,1956年建成香山公園,殘存的聽雪軒經修整,保留至復建前。
聽雪軒前疊石與池塘 聽雪軒前疊石與池塘
致遠齋佔地面積1808平方米,建築面積達700多平方米,包括三處殿宇和圍廊。其中,致遠齋主體建築為一殿兩卷式硬山建築,面闊五間,筒瓦過壟脊屋面筒瓦過壟脊屋面,前後抱廈為懸山捲棚頂,抱廈面闊三間,建築面積268平方米的致遠齋雕樑畫棟,金碧輝煌;韻琴齋為一殿一卷式硬山建築,面闊5間,清新雅緻,抱廈為三檁懸山,建築雖以“韻琴”為命,然而此處所聽並非琴聲,而是以泉聲比作琴聲,泉石相遇間,琴鳴自所宜,在齋前疊石理水,以石比作琴,以泉比作琴絃;聽雪軒為一殿一卷式面闊3間的硬山建築,背南面北;院內遊廊為四檁捲棚遊廊,筒瓦過壟脊屋面;垂花門為一殿一卷,懸山建築;中部的遊廊隔開了院落,形成東西兩個院落,東院開闊宏大,西院精巧雅緻,有遊廊、泉石、池塘,古香古色,環境宜人。
致遠齋內現展出“歷史文化”類展覽,免費向遊客開放。 [1] 
致遠齋殿堂中部為乾隆寶座,堂中立柱的對聯是:靜宜園中資政處, 駐茲清曉所必臨; 致遠拒為玩山景,九州四海在一心。高宗原詩如下:
靜宜園中諮政處,,駐茲清曉所必臨。
靜宜園致遠齋繪圖 靜宜園致遠齋繪圖
致遠拒為玩山景,九州四海在一心。
一心敬怠分頃刻,罔唸作狂凜戎深。
況今西川朱歲事,夜以繼日企捷音。
致遠齋殿堂東為一坐牀 [2]  ,兩側對聯為:“我到香山如讀書,日新境會領徐徐”。橫批是“寧靜致遠”
對聯選自乾隆(1747年)的《夏日香山》詩,全詩如下:
雨足心懷得少閒,輕輿乘興到香山。
致遠齋迴廊 致遠齋迴廊
靜聽玉乳淙新脈,愛看煙蘿濯翠鬟。
望中雲樹杳難分,步步幽芳遞野芬。
應是山靈知客到,旋從樹杪暫開雲。
我到香山如讀書,日新境會領徐徐。
朱樓延爽當風峭,綠野含滋正雨餘。
鶴林玉露有名言,即景因思一陟樊。
興洽路旁肥綠稻,憂忘階下茁金萱。
“我到香山如讀書”對聯 “我到香山如讀書”對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