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意,漢語詞語。拼音是zhì yì,意思是向人表達真實的心意;表示問候之意。
- 中文名
- 致意
- 拼 音
- zhì yì
- 近義詞
- 寒暄、問候
- 釋 義
- 使人明理達變
致意解釋
編輯1、謂使人明理達變。
2、問候。
3、關注;集中心思。
致意出處
編輯《戰國策·趙策二》:“夫制於服之民,不足與論心;拘於俗之眾,不足與致意。”
《漢書·朱博傳》:“二千石新到,輒遣吏存問致意。”
[2]
《晉書·簡文帝紀》:“致意尊公,家國之事,遂至於此!由吾不能以道匡衞。愧嘆之深,言何能喻。”
明 施耐庵《水滸》第五十一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山寨裏眾頭領多多致意,今番教吳用和雷都頭特來相請足下上山,同聚大義。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世兄替我致意他罷!”
嚴復《原強》:“而於一國盛衰強弱之故,民德醇漓合散之由,則尤三致意焉。”
蔡東藩 《清史演義·自序》:“自天命紀元起,至宣統退位止,凡二百九十七年間之事實,擇其關係最大者,編為通俗演義,幾經搜討,幾經考證,巨政固期核實,瑣錄亦必求真;至關於帝王專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懸為炯戒。”
茅盾《〈呼蘭河傳〉序》:“找一找我的男孩子那時專心致意收集來的一些美國出版的連環圖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