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鎖定
《永州八記》作於元和四年以後。那時,柳宗元政治改革失敗被貶永州,即今湖南永州。文章寫的都是當時永州附近的一些山水風景,文章短小、輕靈,樸實、順暢,為歷代所傳頌。其中以《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最為著名,作者通過他的筆向人們描述出了一個清幽寧靜的小石潭風景。文章引人入勝,雋詠無窮。開頭用未見其形,先聞其聲的寫法展示小石潭。以魚寫潭,則潭水之清澈可以想見;以魚寫人,則人羨魚樂之情溢於言表。作者狀形、傳神、布影、設色,筆墨經濟,手法高超。結尾以清寂幽邃之境寫淒寒悄愴之感,情景交融。
作品名稱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作    者
柳宗元
創作年代
元和四年
作品出處
《永州八記》
作品體裁
遊記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作品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創作背景

《永州八記》作於元和四年以後。那時,柳宗元政治改革失敗被貶永州,即今湖南永州。文章寫的都是當時永州附近的一些山水風景,文章短小、輕靈,樸實、順暢,為歷代所傳頌。其中以《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最為著名,作者通過他的筆向人們描述出了一個清幽寧靜的小石潭風景。文章引人入勝,雋詠無窮。開頭用未見其形,先聞其聲的寫法展示小石潭。以魚寫潭,則潭水之清澈可以想見;以魚寫人,則人羨魚樂之情溢於言表。作者狀形、傳神、布影、設色,筆墨經濟,手法高超。結尾以清寂幽邃之境寫淒寒悄愴之感,情景交融。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註釋譯文

從小丘再向西走一百多步,隔着茂密的竹林,就聽到流水的聲音,像是玉佩玉環相互撞擊而叮噹作響,清脆悦耳,聽了令人心中很是快樂。於是砍開竹子開闢道路,下面有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潭底是一整塊大石頭,靠近岸邊,他又向上翻圈上來露出水面,高低不平,形態各異:有的成了小石礁、小島嶼,有的成了小石壘、小石巖。岸邊的樹木青葱,樹上葱綠的藤互相連結着、纏繞着、覆蓋着,參差不齊,隨風飄揚。
潭中魚兒大約有一百多條,大大小小,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水一樣。日光一直照到潭底,魚的影子映在石底上,呆呆的一動不動;突然間,又向遠處遊開,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象在與友人開玩笑。
向潭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樣彎彎曲曲,溪水像蛇爬過一樣。兩岸的地勢,就像狗牙那樣互相交錯,根本就看不到溪水的盡頭。
坐在石潭上,四周都是竹子、樹木,靜悄悄的沒有人聲,整個氣氛使人感到孤寂、淒涼,寒氣透骨,心裏憂傷。這環境實在過於冷清,不能久留,於是我記下景色就離開了。
一同去遊玩的有吳武陵、龔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的還有兩個崔姓的青年,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作品鑑賞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的第四篇。作者從鈷姆潭西小丘,又西行一百二十步,忽然聽到竹林後傳來如佩環相鳴的淙淙水聲,不由得"心樂之"。"伐竹取道"後又見到潭水清冽,潭石崢嶸,潭樹青翠,蒙絡搖綴,這是在心樂之下所見到的情景。文章在以引人入勝的筆墨點出小石潭之後,便緊緊抓住"水尤清冽"一句展開描寫。首先它從石字上落筆,刻畫"全石以為底"的小石潭的形狀,從而寫出潭水清澈的原因。然後再運用實中寫虛、靜中寫動的手法,通過描寫"皆若空遊無所依"的魚,反襯出潭水清澈的程度。這裏沒有一字一句寫水,只是藉助客體去表現主體,使它象浮雕一般給人一種立體感。同時他描寫潭水之清,又是為下文"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作好鋪墊,從而將自己當時那種抑鬱失意的心情,巧妙地寄寓在悽清幽邃的自然境界之中。接着他細看清潭中的游魚;
潭中魚可數百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出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中魚數語,體物神妙。柳文峻潔清深,於斯畢現。此時此刻,宛若莊子觀魚時的那種物我同一,樂而忘形的境界。然而,這種怡樂的心境起了變化。當他抬頭西南遠望水源時,見到水流曲折明滅,岸勢犬牙交錯,"不可知其源",有一種變幻無定,深不可測的感覺,這時他彷彿受到了震動,四周的竹樹再也不復是先前那"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的生氣勃勃的景象,而顯得"寂寥無人,悽神寒骨",以至"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而匆匆離去。?此文在遊歷程序上與前三篇相銜接,而在寫景狀物上更趨精粹,在心態表露上更趨隱蔽。儘管《小石潭記》在八記中算是色調比較明麗的一篇,然而讀到最後還是能體會到淒冷抑鬱的心緒。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人。少精敏絕倫,為文卓偉精緻,為時輩推仰。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又中博學鴻辭科,授集賢殿正宇。調藍田尉,拜監察御史。他和劉禹錫等人蔘加了王叔文集團革新政治的活動。順宗時,官禮部員外郎。王叔文失敗後,貶永州司馬,十年後調柳州刺史,死於貶所。世稱柳柳州或柳河東。有《柳河東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