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臭薺

鎖定
臭薺(Lepidium didymum L.)是十字花科獨行菜屬的一、二年生匍匐草本植物。全草有臭氣,通常鋪地生;莖直立且多分枝,具主莖短且不顯明,基部多分枝,無毛或有長單毛;葉為一回或二回羽狀全裂,裂片線形或狹長圓形;總狀花序,具白色長圓形花瓣或無花瓣;短角果腎形,果瓣半球形,表面有粗糙皺紋;種子腎形為紅棕色;果實成熟時沿中央分離而不開裂;花期3月;果期4-5月。 [8] 
臭薺原產於南美洲, [9]  分佈於中國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湖北、江西等省地,歐洲、北美等地也有分佈。 [10]  性喜温暖通風良好的環境,耐半陰,耐熱,不耐寒,多生長於陽光充足的路旁或荒地。 [11]  一般繁殖方法為種子繁殖。 [12] 
臭薺全株可入藥,有清熱明目、利尿的功效。 [13]  也是田鼠喜食的植物之一。 [14]  還可供觀賞。 [15] 
中文名
臭薺
拉丁學名
Lepidium didymum 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7] 
十字花目
十字花科
獨行菜屬 [6] 
臭薺
分佈區域
山東、新疆、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四川、雲南、福建、台灣、廣東
命名者及年代
(L.) J. E. Smith,1804

臭薺形態特徵

臭薺
臭薺(3張)
十字花科獨行菜屬的一、二年生匍匐草本植物 [8]  。高5-30釐米,全體有臭味; [1]  莖直立且多分枝,具主莖短且不顯明 [8]  ,基部多分枝,無毛或有長單毛。葉為一回或二回羽狀全裂,裂片3-5對,線形或窄長圓形,長4-8毫米,寬0.5-1毫米,頂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無毛;葉柄長5-8毫米。花極小,直徑約1毫米,萼片具白色膜質邊緣;花瓣白色,長圓形,比萼片稍長,或無花瓣;雄蕊通常2。短角果腎形,長約1.5毫米,寬2-2.5毫米,2裂,果瓣半球形,表面有粗糙皺紋,成熟時分離成2瓣。種子腎形,長約1毫米,紅棕色。 [1]  花期3月;果期4-5月。 [8]  [16] 

臭薺產地生境

臭薺原產於南美洲, [9]  分佈於中國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湖北、江西等省地,歐洲、北美等地也有分佈。 [10]  多生長於陽光充足的路旁或荒地。 [11] 

臭薺生長習性

臭薺性喜温暖通風良好的環境,耐半陰,耐熱,不耐寒。 [11] 

臭薺繁殖方法

臭薺一般繁殖方法為種子繁殖。 [12] 

臭薺主要價值

臭薺全株可入藥,有清熱明目、利尿的功效。 [13]  民間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敷, [3]  用於治療單純性骨折。 [3]  也是田鼠喜食的植物之一。 [14]  還可供觀賞。 [15] 
臭薺 臭薺

臭薺物種危害

臭薺為旱作物地中常見的雜草。對貧瘠乾旱的土壤有一定的耐受性,通過競爭作用,消耗養分,影響作物、草坪的生長。 [2] 
20世紀30年代在江蘇南部發現,隨農作物引種、糧食貿易等活動無意引入。種子成熟後,隨鳥類、鼠類及風力等因素的影響而傳播、擴散。 [2]  作為外來入侵植物對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外來入侵植物與栽培植物爭奪光照、養分和水分,降低作物產量,從而對農業生產帶來直接的危害,二是有些種類通過形成大面積單優羣落,佔據該地物種生態位,使該地物種失去生存空間,降低物種多樣性,並使物種組成發生變化而給該地生態環境的穩定造成一定危害,臭薺是農田或果園中較多的常見雜草,影響果樹和作物的正常生長髮育,造成減產。 [4] 
臭薺 臭薺

臭薺防治方法

對於外來入侵植物的防控,應採取以下幾種措施:
加強外來植物的檢疫,嚴把進口檢疫關,防止外來有害植物入境,這是最為關鍵的一環,此外要謹慎引種並加強對引進的外國物種的管理,儘快建立引種法規,嚴格執行引種程序。
應加強對異地有害植物種類、分佈、危害的調查,研究其生物學特性和入侵機理,為其防除提供科學依據。
研究其可利用的一面,積極開發,變害為寶,不少外來入侵植物,也具有一定的利用價值。
要採用多種積極有效的方法對那些已經產生危害的種類進行控制,將其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人工物理法:人工物理法主要為以人工拔除、火燒等方式進行清除,化學法主要是施用化學藥劑治理。 [4] 
農業防治:深翻播種,防治向農田擴散為害。 [2] 
化學防治:用二甲四氯、闊葉散等除草劑防治。 [2]  除草劑一號即4氯苯取代硫尿,是一種根部內吸兼有觸殺作用的除草劑。在麥子播種後,每畝用50拓的可濕性粉劑200-300克,如水60千克噴霧,對臭莽等雜草,防除效果達85%以上。使用除草劑一號必須注意下述幾點:
用藥時間:除草劑一號對麥苗葉片有觸殺作用,以播種後出苗前用藥為宜。
播種質量:露籽麥較多的田塊,使用除草劑一號容易發生藥害。因此,散播麥播種後應提高耙地質量,減少露籽麥。
土壤濕度:土壤乾旱不能發揮藥效,因此,用藥後如果碰上天氣幹早,應及時抗旱。
藥劑應均勻噴霧,以防局部用藥過多發生藥害。除草劑一號的藥效能維持三個月以上,一般麥田只需用藥一次。 [5] 
參考資料
  • 1.    臭薺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國強,彭震.上海菜田主要雜草識別圖冊[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25
  • 3.    程文亮,李建良,何伯偉等主編.浙江麗水藥物志[M],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4,第231頁
  • 4.    張桂賓.豫東農區外來入侵植物及其防控[J].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第22卷,第2期:153-156
  • 5.    農業科技簡報編輯部.介紹幾種麥田除草劑[J].農業科技簡報.1972年12期:11
  • 6.    臭薺 Lepidium didymum|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2-12-09]
  • 7.    臭薺 Lepidium didymum|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07]
  • 8.    丁國強,彭震主編,上海菜田主要雜草識別圖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5,第41頁
  • 9.    丁炳揚,胡仁勇編,温州外來入侵植物及其研究,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09,第82頁
  • 10.    臭薺  .植物智.2023-04-12[引用日期2023-04-12]
  • 11.    張立秋,尹淑霞主編,我國典型城市生活垃圾衞生填埋場生態修復優勢植物圖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1.11,第168頁
  • 12.    丁國強,彭震主編,上海菜田主要雜草識別圖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5,第41頁
  • 13.    湖南省中藥資源普查辦公室編,湖南省中藥資源名錄,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第84頁
  • 14.    施澤榮,張亮,白文娟編著,機場野生雜草的識別與治理,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5.06,第49頁
  • 15.    錢櫟屾,邱燕寧編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園植物圖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6.03,第160頁
  • 16.    臭薺|Coronopus didymus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6-0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