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自雨亭

鎖定
一種乘涼的亭子,引山泉從亭檐流下,在四周形成一道水做的屏風,名叫自雨亭。
中文名
自雨亭
別    名
“長安園”
相關文獻
《唐語林》
所在國家
中國

目錄

自雨亭歷史背景

自雨亭在我國出現於唐代園林中,自雨亭即水流從屋檐流出的亭。
唐朝宮殿大明宮平面圖 唐朝宮殿大明宮平面圖
◎記有:“天寶中,御史大夫王鉷太平坊宅有自雨亭,檐上飛流四注,當夏處之,凜若高秋。”這是古代以人工引水取涼之作。可能是受通西域後文化技術交流的影響。
◎唐朝《封氏聞見記》卷五·第宅篇裏也有記載:“至天寶中,御史大夫王鉷有罪賜死,縣官簿錄太平坊宅,數日不能遍。宅內有自雨亭,従檐上飛流四注,當夏處之,凜若高秋。又有寶鈿井欄,不知其價,他物稱是。”
又有記載説,唐代興慶宮內曾建有一種亭子,名曰自雨亭,是利用天然的雨水或泉水,在亭子的頂部設法蓄積起來。天熱時將水由亭頂徐徐降落如雨,人在亭內可享受降温之效,在亭外亦得觀賞之樂。唐玄宗的涼殿,殿的四角有水流瀉下來,形成一道水簾,水飛瀉下來,殿裏就感到涼爽。
《水車·自雨亭·芳塵台》 文/孟暉 出自《紫禁城》2005年第四期
在《舊唐書》中,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形象真是巍峨燦爛,神奇無比。在有關這個不朽城市的記述中,有一條説,那裏的宮殿,“至於盛暑之節,人厭囂熱,乃引水潛流,上遍於屋宇,機制巧密,人莫之知。觀者惟聞屋上泉鳴,俄見四檐飛溜,懸波如瀑,激氣成涼風,其巧妙如此”(“西戎·拂菻國”)。按這一説法,在盛夏苦暑的時節,拜佔廷人利用某種奇妙的設置,設法把水暗暗引到宮殿的屋頂上,隨着屋頂上一陣流水聲,宮殿的四檐就會有水流飛濺而下,如同瀑布一般,在空中激起涼風陣陣,起到去暑消煩的效果。也許就是因為受到了這一遠方消息的啓發,唐人似乎很動了些心思,試圖也創造出同樣的設置,例如,唐玄宗時候的奸相王鉷就在自己的豪宅內造了一座“自雨亭”,“從檐上飛流四注,當夏處之,凜若高秋”(宋人封演《封氏聞見錄》“第宅”)。製造這類能夠“自雨”的建築,關鍵是要想法把水引到屋頂上去,然後再讓它從屋檐上落下來。為了這個目的,唐人想出的辦法倒是豐儉隨人,頗為靈活…… (此文閲讀有限制,欲讀全文請到原網站。) [1] 

自雨亭園博園

西安展園體現皇家園林氣勢與唐代詩歌風采。
西安市是中國十三朝古都。其中以唐朝最富盛名。記者今日從重慶園博園建設指揮部瞭解到,西安展園將以唐風為主,展現唐朝皇家園林的大氣與唐詩的唯美。
唐朝在西安市的皇宮是長安城。因此,重慶園博園內的西安展園為了體現皇家園林氣勢,展園在佈局上採用中軸對稱形式,主景點佈置在軸線上,以顯得莊重大氣。
園內主要景點有一處名為“水屋”的建築很特別,頗有詩意。“水屋”即一座亭子,取名為“長安自雨亭”,其原型是唐長安城獨有的自雨亭。亭子將清水引至屋脊,流水順屋面流至檐下,串串水珠構成一幕幕水簾。從高處眺望,儼然一座“水屋”。
西安展園不僅通過詩意的建築風格來展現唯美的文化內涵,更是直接在景石上篆刻唐詩來增添這種韻味。眾所周知,唐詩標誌着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峯,影響深遠、流傳廣泛。據設計人員介紹,西安展園不僅在自雨亭內的石柱上懸掛有“雨來琴書澗,風聽翰墨香”字樣,展園內的多處景石也刻錄有名詩。這些詩句灑落在園區的幽靜之處,讓這座皇家園林古韻十足、備添詩意。 [2] 
文/任思聰 翻拍/任思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