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自貽伊戚

鎖定
自貽伊戚,漢語成語,拼音是zì yí yī qī,意思是比喻自尋煩惱,自招憂患。出自《詩經·小雅·小明》。
中文名
自貽伊戚
拼    音
zì yí yī qī
注    音
ㄗㄧˋ ㄧˊ ㄧ ㄑㄧ
出    處
《詩經·小雅·小明》
近義詞
自詒伊戚自尋煩惱自貽伊咎

自貽伊戚成語解釋

貽:遺留;伊:此;戚:憂愁,悲哀。 [1] 

自貽伊戚成語出處

《詩經·小雅·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 [1] 

自貽伊戚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自尋煩惱。
示例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審得甄廷詔誤用藥而死於淫,春花婢醉匯事而死於悔,皆自貽伊戚,無為可抵。” [1]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六十回《馬元下山助殷洪》:“殷洪曰:‘黃將車昔日之恩,今已報過了,以後並無他説,再有相逢,幸為留意,毋得自貽伊戚。’”

自貽伊戚成語故事

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一首詩描寫一個因公外出辦事的官員戀家的故事:他在二月份被派往西方處理政事,在遙遠的地方心裏老是惦記家鄉的親人,從播種時節一直忙到收穫季節還不能回家,心裏堆積着無限的煩惱。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