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自調

鎖定
狹義是指有意識生物的自我調節,廣義是指不假以外部力量而完成的。例如:自調生產,自調果汁等。
中文名
自調
詞    義
有意識生物的自我調節
生命自調法1
漫步自調法
生命自調法2
站立自調法
生命自調法3
靜坐自調法
生命自調法4
平卧自調法

自調生命自調法的原理

生命自調法包括:1、漫步自調法 2、站立自調法 3、靜坐自調法 4、平卧自調法
通過對從全身各肌肉反饋回來力的感覺的判斷來控制我們的重心平衡,而當我們配合上形象思維,在意識裏“看”到自己全身及周圍環境的圖象,就能夠很好地調整我們的身體姿勢,來平衡重心。可見,力的感覺與形象思維是意識自覺調整人體自身重心平衡的兩大重要手段,由此我們可以想到,通過對大腦對身體各部分反饋回來種種感覺的判斷,配合上形象思維,符合一定的原則自覺地調整我們的身體姿勢和心理活動,就可能達到自身生理以及心理的平衡。

自調生命自調法的內容

自調漫步自調法

直立行走使人類的智慧發生了質的飛躍,因此直立行走本身就是個非常好的運動。人在靜止中很難把握到整體的放鬆與和諧,但在漫步的時候,卻很容易調整自身的放鬆狀態,並且相對容易讓全身各個關節的運動協調起來。而且,我們生活中的許多時間,都是用在步行之中,如果學會更合理地步行,就可以大大減少疾病的發生。因此在我們的生命自調法中,用漫步的方式來作為自我調理的開始。
首先可以原地站立,雙腳平行略分開,受力點放在腳後根。然後把重心很自然地移到右腳,這時如果跗關節、膝關節、髖關節放鬆得好,腰部就會很自然地向右邊旋轉。再把重心移到左腳,同樣腰部自然地向左轉。這樣重心就會很自然地在雙腳之間作8字型的平面運動。眼睛平視,眼光定在一個點上,這樣頭的方向就給定住了,而由於腰部在旋轉,整個脊椎骨將會由下面帶動自然而然地左擰右擰。這樣運動一會兒,很容易就可以讓肩關節鬆下來,整條手臂就跟着自然地擺動並微微旋動起來,這樣全身所有的關節就會處在和諧的旋轉之中。
這個時候,如果讓重心的8字型運動繼續下去,而把兩隻手自然下垂,放鬆相對在小腹之前,敏感的人就會感覺到手臂、手指、掌心發麻,這是經絡運動造成的,也就是氣功上所謂的“氣感”,這是由於全身各部位運動的有序性產生的。
上面講的是原地的“漫步”,腳不離地的“漫步”。如果保持這種狀態,把腳跨出去,就是漫步自調法了。在漫步過程中,慢慢去體會以上提到的那些原則問題(關於利用人體輻射主要考慮第三個原則)。首先是全身每一關節都要處於放鬆狀態,如彈簧般處於微動之中,而不能硬挺挺地象個殭屍那樣走路。其次是頭的方向要穩定,不要東張西望。第三是腰部隨着重心的左右轉移自然地左右旋轉。做到了這三點,則全身所有的關節便處於整體的有序運動之中了,宏觀的有序就會帶來微觀的有序,這個道理跟推拿按摩的原理一樣,只不過推拿按摩依靠的是外來的力量,處於被動狀態,而這種方法是主動地利用重力與地面反作用力這一對矛盾為自己按摩。因為這種按摩是整體性的,而且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調整,掌握得好,它可以起到一般按摩無法達到的效果。
雙手交疊,輕輕貼在小腹上,體會幾分鐘會陰輕收的感覺。然後雙手貼身以臍為中心劃圓摩腹,左上右下,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按摩時要注意體會其中力度,以自我感覺良好為度。然後活動全身,就可進入日常生活狀態。

自調站立自調法

站立自調法是我們推出的方法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它以原地漫步自調法為基礎,分為兩節,分別是動功和一節靜功。
第一節 強化下盤
下肢的強壯,是生命力旺盛與否的重要特徵。一個身體健康的人,他的下肢一定是強壯有力的,一定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重心。相反,一個身體虛弱的人,腿部一定是比較軟弱的,協調能力不強,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重心。因此,我們首先要提高下肢的力量,強化它們與身體的協調能力。
兩腳略分開,重心放在腳後跟。兩眼向前方看,視線略向下傾,與水平面大約成10度角,眼睛固定在一個點上。以原地漫步法為起式,由跗關節的旋轉帶動,使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有序地動起來,腰部在一個水平面上穩定、自然地左旋右旋,達到全身無處不動,這時候手上開始發麻、發熱、發脹。
觀想全身,把身體看透明,意識手心、指頭髮出象手電筒一樣的輝光。當重心右移時,自然地沉右肩,提左肩;當重心左移時,自然地沉左肩,提右肩。這樣,由跗關節帶動,在腰部左右旋轉過程中,右手上的輝光掃過右腎,腰推,經右腿外後側掃到右邊跗關節,掃過右腳背,掃到左腳,沿左腿內側到左腹,經脾、胃,過肝區,再到右腎。左手與右手作對稱運動。
下肢無力者,應多練習這一節,多讓手上的輝光掃過下肢。臟腑有問題的,應有意識地讓手上的輝光更多地經過該器官。注意體內的感覺,局部有不通暢的感覺,則通過全身關節的旋動和手上的輝光把局部感覺散開。
第二節 理順上身
先做一會兒強化下盤,下肢經絡有序運動之後,就可以進入這一節的練習了。這一節主要作用是調節臟腑的功能,改善神經系統功能
起式除手臂外,其它均與第一節相同。把雙臂高舉過頭,手心照着頭頂中點百會穴。以跗關節旋轉帶動,使全身所有關節自下而上放鬆,作整體有序旋轉。這個方法對提神、改善頭部血液循環有很好的效果。
當重心右移時,雙手從右側劃下,左手輝光掃過肝區到下腹,右手則繞到背後,過右腎到腰椎。重心左移時,左手經左腰,過左腎,到腰椎,上提到左腋;右手則從腰椎上提,過腋下,經前胸,到左腋。如此左右對稱順着身體外表讓手上輝光掃出閉合的圈子。
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手上輝光在身上掃出的圈子可大可小,身上哪裏有阻礙感就讓它經過哪裏。大的時候上面可以掃過頭部,下面可以掃到腳跟;小的時候可以集中在下腹部位。
以上兩節動功,動作的快慢、幅度都要根據自己的感覺進行調整,讓整體和諧,符合前面所説的九個原則,而不是機械性地操作。用形象思維審視全身時,要把全身看透明,輝光所照射的深度根據自己的感覺作不斷的調整,可以只射到皮膚表面,也可以透過皮膚到達臟腑,甚至可以透射到骨頭裏面,把骨髓照亮。
在運動過程中,應該是心平氣和,越做越舒服、越做越輕鬆才對,如果做了反倒感覺不舒服,做得氣喘吁吁甚至喘不過氣來,那就是什麼地方沒協調好,這時候應該減小運動幅度,動腦筋想一想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第三節 抱球靜養
動功雖然可以很快地達到整體氣血的通暢,但由於形體處於變動之中,內部微觀的生理狀態並不能建立真正穩定的有序態,因此必須經過形體定態的訓練才能夠最高程度地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
第一節動功側重於下部,第二節側重於上部,這一節靜功則以守中為主。重心放在腳後跟,眼神定在一個點上,軀體與下肢姿勢與前兩節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各關節不再作大幅度的旋動,穩定下來,處於外表看不出來的微動狀態。雙手於小腹前作抱球狀,手心與十指的輝光照向自己身體。
這節靜功,外表上看來似乎沒動,實際上內部在作有序的微動,同樣是以跗關節為起點,全身所有的關節都處於鬆動之中,隨時都可以自如地動起來,而不是僵死的狀態。意識審視全身,十個腳趾微抓如樹根入地,自跗關節開始,掃過膝關節、髖關節、每一個脊椎骨,到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到每一個手指,全部都處於一觸即發的狀態。開始站立的時候,比較不好掌握這個感覺,可以讓重心作小幅度的移動,帶動全身關節小幅度旋動起來,去體驗每一關節的狀態,然後再把幅度減小下來直至外表看不出來。如局部關節僵硬了,可通過由跗關節發起的整體微動把它帶開。到最後,可以站到有巋然不動的感覺,連自己都感覺不到內部的動,甚至所有的感覺都消失了。
靜養的時間自己把握,時間不多時可以在把自己調整得全身舒暢、下腹充實時作收式。靜養時間越長越好,如能達到一小時、兩小時更佳。抱球的位置也沒有限制,一般開始時抱球於小腹前,練到一定火候,想提高體力時可把位置提高,抱球於胸前。抱球於胸前時,手掌仍要照着小腹丹田位置,指頭自然向內彎曲,左手指向右腳,右手指向左腳。不管怎麼站,都要以自身感覺舒適為判斷依據,全身要有渾圓感,象一個球一樣。
以上三節自調法,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練,但不管怎麼搭配,應該掌握由下而上、由動到靜的原則。最後都要做一下收式。收式如漫步法。

自調靜坐自調法

靜坐自調法與抱球靜養的道理其實是一樣的,不同的是,下肢與手臂的耗能降低到相當的程度,集中在軀幹部與頭部有序性的培養上。
如果坐在凳子上,凳子的高度要求與小腿相同,這樣才能達到小腿豎直、大腿水平的狀態,才容易達到全身和諧、低消耗的要求。兩腳板要求平行,分開十公分左右,雙手手心朝下自然安放在大腿上或自然交疊擱在大腿根部。也可以雙腿交叉盤腿而坐,左腳在內右腳在外,雙手手心朝下自然安放在小腿上或自然交疊擱在大腿根部。
調整兩個股關節的距離,儘量往裏收縮,減小它們之間的距離,讓會陰部受到擠壓。重力壓在兩個股關節上面,輕拉幾下脊椎骨,使背部自然伸直。再輕輕活動軀幹部各關節,把兩個股關節與兩個肩關節連成的對角線輕拉幾次,使肩膀鬆下來。經過這樣調整,讓全身除了兩個股關節與會陰部外,都處於很輕鬆的狀態。眼睛微閉,意識有意無意地去體會重力在股關節產生的壓力,捕捉兩個作用力的中心,並使重力平均分佈在兩點上。如有雜念出現,就隨它出現,不管意識怎麼變化,只管守住這兩個點。這樣意識會自然而然地慢慢平靜下來。
不管周圍發生什麼事情,只管守住這兩個點。如有外界突然來的驚擾,不必驚慌,只須什麼都不管,守住這兩點,輕拉脊椎骨幾下,再兩個股關節與兩個肩關節連成的對角線輕拉幾次,就可重新歸於平靜,不會有什麼不良的影響。
坐到最後,全身輕鬆,意識裏面毫無雜念,基本處於休息的狀態,有時候一兩個小時感覺起來會象幾分鐘一樣就過去了,過後感覺到神清氣爽,精力充沛。

自調平卧自調法

平卧是消耗最少的方式。仰卧時把雙手交疊安放在丹田位置,這樣三條“經絡”就交匯在丹田上面了。左側卧則把左手壓在左耳下,右手小臂擱在右腰上,手掌下垂,手心對着丹田;右側卧剛好相反,右手在右耳,左手在左腰。微微調整全身各關節相對位置,讓全身感覺自然舒適。
自然呼吸,讓丹田成為呼吸運動起伏的中心點。放鬆全身所有的關節,有意無意地體會丹田起伏運動向全身擴散的感覺。這樣慢慢地,呼吸會越來越深,越來越細,越來越長,越來越均勻,越來越緩慢,最終會感覺到呼吸變得非常微弱,而全身非常舒暢。練到一定程度,呼氣時會感覺到一股暖流湧向全身,直至腳底。這個方法對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的問題都有良好的調整效果。
這個方法無須收式,能自然而然地睡着最好。
以上提供的四種方法,只是一種形式而已,不要執着於形式上面,而應該從形式中去把握其中的精神,這樣就可以在日常生活的行、立、坐、卧中隨時隨地進行自我調節,就不會出現“沒有時間”這個問題了。只有隨時隨地地把握並調整自己的狀態,才能保證永遠的健康。就算不小心生病了,也不要第一反應就是馬上去醫院,而應該馬上使用自調法進行自我調理。在病症剛剛表現出來的時候,最容易調整過來了。比如説感冒,症狀剛剛一表現,立即採用站立自調法,往往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如在户外,條件不適合作站立自調法,用漫步自調法同樣可以有良好的效果。或者,也可以用靜坐自調法,坐在凳子上,調整腳趾與跗關節,調整膝關節、股關節、脊椎、肩關節。胃腸不舒服可以用站立自調法的兩節動功,頭痛可以用第三節的靜功。這些靠自己平時經驗的積累,靈活調整,而不要學成死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