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讨苦吃

自己招惹麻烦或灾祸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自讨苦吃"是汉语成语,拼音为zì tǎo kǔ chī,意为"自己找苦吃",其中"讨"字指招惹。该成语最早见于明代张岱《陶庵梦忆·朱云崃女戏》,并在现代文学中多次出现,如鲁迅《华盖集·"碰壁"之后》 [1]。其语法结构为主谓式,多作谓语、宾语,含贬义,近义词包括自寻烦恼、作茧自缚等 [2]
中文名
自讨苦吃
结    构
主谓式
感情色彩
贬义
语法功能
谓语/宾语
近义词
自寻烦恼 [2]
典型用例
鲁迅《华盖集》

文献出处

播报
编辑
明代张岱在《陶庵梦试臭循忆·朱云崃女戏》中记载了该成语的早期形态。鲁迅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作品中多次使用该成语,如《华盖集·"碰壁"之后》写道:"可是我有一种毛病,自己也疑心是自讨狼承苦几叠背局蒸充习吃的要嚷体旋苗,就是偶尔要想想",又在《书信集·致萧军》中提到"支持《文学》实为自讨苦吃" [2],形成现代谅充欢汉语的趋仔典型婶她婶用例。

语法特征

播报
编辑
成语采用主谓式结构,"自"为主语,"讨苦吃"为谓语部分。在句法层面既可独立成句,如"你这就是自讨苦吃",也可充当宾语,如"他总做些自讨苦吃的事"。其贬义属性要求使用时应符合批评或劝诫的语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