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自知

(漢語詞彙)

鎖定
自知,漢語詞語,拼音是zì zhī,意思是就是認識自己;自己明瞭,或自然知曉。 [1] 
中文名
自知
拼    音
zì zhī
釋    義
認識自己;自己明瞭
出    處
《老子》
注    音
ㄗㄧˋ ㄓㄧ
英    譯
know oneself

目錄

自知解釋

1、認識自己;自己明瞭。
2.自然知曉。 [1] 

自知出處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荀子·榮辱》: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失之己,反之人,豈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漢書·貢禹傳》:“然非自知奢僭也,猶魯昭公曰:‘吾何僭矣。’”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孤於公瑾,義猶二君,樂胤成就,豈有已哉?迫胤罪惡,未宜便還,且欲苦之,使自知耳。”
侯正卿【正宮】菩薩蠻》:鏡中兩鬢皤然矣,心頭一點愁而已。清瘦仗誰醫?羈情只自知。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回:邕雖不才,亦知大義,豈肯背國而向卓?只因一時知遇之感,不覺為之一哭,自知罪大。
明·宗臣《報劉一丈書》:“夫才德不稱,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則尤不才為甚。”
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安夫人妊時,數盥水,見金鯉盪漾盎中。及長,數有異兆,(袁可立)自知其名位所屆。”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諷刺》:“人也並不全不自知其醜,然而他不願意改正,只希望隨時消掉,不留痕跡,剩下的單是美點。”
《漢書·董仲舒傳》:“臣聞良玉不瑑,資質潤美,不待刻瑑,此亡異達巷黨人不學而自知也。”
漢·王充《論衡·實知》:“不學自知,不問自曉,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