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自知之明

(漢語成語)

鎖定
自知之明(拼音:zì zhī zhī mí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道德經》。 [1] 
自知之明指自己瞭解自己的情況和能力。在句中一般作賓語、主語。 [1] 
中文名
自知之明
拼    音
zì zhī zhī míng
近義詞
知己知彼
反義詞
不自量力
出    處
道德經
注音字母
ㄗㄧˋ ㄓㄧ ㄓㄧ ㄇㄧㄥˊ
語法屬性
作賓語、主語

自知之明成語出處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自知之明”。 [1] 

自知之明成語故事

齊國的相國鄒忌長得相貌堂堂,身高八尺,體格魁梧,十分英俊。與鄒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長得一表人才,他們兩人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 [4] 
一天早晨,鄒忌起牀後,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信步走到鏡子面前仔細端詳自己全身的裝束和模樣,他覺得自己長得的確與眾不同,高人一等,於是,隨口問妻子説: “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來,誰更漂亮?” [4] 
他的妻子走上前去,一邊幫他整理衣襟,一邊回答説: “當然是我的夫君更漂亮了,那徐公怎麼能跟夫君比呢?”鄒忌心裏不大相信,因為住在城北的徐公是大家公認的美男子,自己恐怕還比不上他,所以他又問他的妾: “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更漂亮些呢?”他的妾連忙説“大人您比徐公漂亮多了,他哪能和大人相比呢?” [4] 
第二天,有位客人來訪,鄒忌陪他坐着聊天,突然想起了昨天自己問妻子和小妾的問題,就順便又問客人説: “您看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更漂亮?”客人毫不猶豫地説:“徐公當然比不上您,您比他漂亮多了。”鄒忌如此做了多次調查,儘管大家一致都認為他比徐公漂亮,可是鄒忌是個有頭腦的人,並沒有就此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真的比徐公漂亮。 [4] 
恰巧過了一天,城北徐公到鄒忌家登門拜訪。鄒忌第一眼就因為徐公那氣宇軒昂、光彩照人的形象怔住了,兩人交談的時候,鄒忌不住地打量徐公,他自覺長得不如徐公,為了證實這一結論,他偷偷從鏡子裏面看看自己,再調過頭來瞧瞧徐公,結果覺得自己真的比徐公要差一些。 [4] 
晚上,鄒忌躺在牀上,反覆地思考着這件事,既然自己長得不如徐公,為什麼妻、妾和那個客人卻都説自己比徐公漂亮呢?想到最後,他總算找到了問題的結論。鄒忌自言自語地説:“原來這些人都是在恭維我啊!妻子説我美,是因為偏愛我;妾説我美,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説我美,是因為有求於我。看起來,我是受了身邊人的恭維讚揚而認不清真正的自我了。” [4] 

自知之明成語寓意

老子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善於認識別人的人才叫智慧,善於認識自己的人才是聰明的人。人生來最重要的事情首先就是認識你自己。有時候錯在自己身上,反而去責怪別人。成語告訴人們,無論發生了什麼矛盾,什麼事情,都要學會首先了解自己,從自身找問題,着手解決自己存在的問題,才有資格去評價別人,幫別人解決問題。 [2] 
成語告訴人們,要正確認識自己,對別人的讚揚必須實事求是地認真思考和正確對待,絕對不要偏聽偏信,被讚揚衝昏了頭腦。一個人要有自知之明,首先必須嚴於解剖自己,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嚴格要求自己,不僅要看到自己的優點,更要經常想一想自己的缺點。 [3] 

自知之明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自知之明”指自己瞭解自己的情況和能力。 [1] 
在句中一般作賓語、主語。 [1] 
運用示例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某種作品,只為少數人所偏愛,而為大多數人所不需要,甚至對多數人有害,硬要拿來上市,拿來向羣眾宣傳,以求其個人的或狹隘集團的功利,還要責備羣眾的功利主義,這就不但侮辱羣眾,也太無自知之明瞭。” [5] 
作家·茅盾動搖》:“但胡國光很有自知之明,並且也有知人之明。” [1] 
參考資料
  • 1.    周宏溟編著. 九用學生成語大詞典[M].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9.08:617
  • 2.    陳營編著. 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266
  • 3.    張敏民,席金友選注. 古代寓言選譯[M]. 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78.12:161
  • 4.    羅芬芬編著. 心理學調整你的心態[M]. 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19.01:253-254
  • 5.    王淑英,魯月主編. 小學語文成語析釋[M]. 北京:西苑出版社, 1999.0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