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自然研究

鎖定
自然研究是指在自然條件下或真實生活情境中實施的任何非實驗性的研究。旨在發現真實社會情境中涉及社會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等領域的一些變量間的關係或相互作用。研究者首先關注某種社會情境,然後研究在這種情境中的個體和團體的態度、價值觀、社會知覺以及行為間的關係。它的特點:(1)屬於在學校等真實環境中研究變量間關係的事後解釋研究。(2)沒有實際操縱或實際控制變量,僅依賴情境中的現有條件及被試的選擇來確定變量間的關係。如兩個班級的一些學生互相爭執起來,兩班的旁觀者事後被要求指出爭執該由哪班負責。自變量是團體歸屬(A 班或 B 班),因變量是一種判斷。看屬於不同團體的旁觀者是否作出偏向性的判斷。(3)與調查研究,尤其是與自然調查相似。後者要選取代表性樣組,由樣組推論全域,前者強調研究過程,而不是研究中取樣的典型性。另外,後者取樣大,前者取樣小。 [1] 
中文名
自然研究
類    型
教育術語
這類研究可分兩種:(1)探索型。尋求將要發現什麼,而不是預測將要發現的關係。目的在於發現有意義的變量。(2) 假設檢驗型。先在方法學、測量學等方面作實地調查,作出有無關係的假設, 而後通過實驗研究檢驗,發展為關係如何的假設。這類研究中一般變量多而複雜,難以控制,會影響內外效度。由於非實驗性,它不能精確測量變量, 也不能發現純粹的因果關係。它的優點:有機會直接觀察社會中的關係,並在特定時期內可作連續觀察,這一點與事後解釋研究不完全相同;避免了情境的人為性,變量真實;能夠記錄團體間的相互知覺和相互反應。記錄內容可以是主觀方面的(如對情感、態度的描述),也可以是客觀的(如對路遇不平而幫助受害者的人數、次數等行為的測量)。
參考資料
  • 1.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