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自怨自艾

鎖定
自怨自艾,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於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萬章上》。 [1] 
自怨自艾(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錯誤)原指悔恨自己的錯誤,自己改正;現只指悔恨自己的錯誤。聯合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5-6] 
中文名
自怨自艾
拼    音
zì yuàn zì yì
近義詞
悔不當初引咎自責
反義詞
怨天尤人自鳴得意
出    處
孟子·萬章上》
注音字母
ㄗㄧˋ ㄧㄨㄢˋ ㄗㄧˋ ㄧˋ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狀語

自怨自艾成語出處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萬章上》:“仲壬四年,太甲顛覆湯之典刑,伊尹放之於桐。三年,太甲悔過,自怨自艾,於桐處仁遷義。”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自怨自艾”。 [1] 

自怨自艾成語故事

太甲是商湯嫡長孫,太丁之子,外丙和仲壬之侄,商朝的第四位君主。太甲繼承了王位後,伊尹一連寫了三篇文章給太甲閲讀,教他學習怎樣做一個好的君主。太甲讀了這些文章,開頭兩年還能照着做,不敢違反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到了第三年,他就忘乎所以了,認為自己是一國之主,一切應當由他説了算,不能再讓那個奴隸出身的宰相伊尹來管着他了。他由着自己的性子辦事,把祖宗留下來的法律制度全給破壞了。他以暴虐的手段對付老百姓,把老百姓壓迫得喘不過氣來。 [2] 
太甲變壞了,伊尹自然不肯輕易放過,他先是一再規勸,提醒太甲對自己的行為要多加檢點。後來看到太甲實在不聽話,伊尹就把他趕下台,放逐到商湯的墳墓所在地桐宮(今洛陽市偃師區)。在太甲被放逐期間,伊尹沒有另立新的王,由他自己暫時管理國家大事。太甲被放逐到了桐宮,從早到晚看到的是他祖父商湯的墳墓。商湯雖然是商朝的開國君主,墳墓卻非常簡陋,墓地上只修了一座低矮的宮室,供一年一度的祭祀之用。守墓的老人聽説太甲是因為不遵守祖宗的制度被放逐到墓地上來的,就每天對他講述當年商湯創業的故事以及商湯定下的種種規矩,教育太甲應當以自己的祖父為榜樣,不要做敗家子。 [2] 
太甲以祖父商湯作為鏡子,仔細對照自己的所作所為,越來越覺得自己確實做得不對,就決心改正錯誤。經過三年,太甲悔過,自怨自艾,在桐取仁求義。又過三年,確確實實認錯了並吸取了伊尹對自己的教訓,於是伊尹又把他接回到亳都當天子。太甲接受過去的沉痛教訓,小心翼翼地遵照着祖宗留下來的章程辦事,終於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使商朝日漸繁榮起來。 [2] 

自怨自艾成語寓意

或許是因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緣故,或許是因為“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勸告,人們總是容易在悔不當初中讓時間、機會從身邊走過,而自己卻毫無察覺。等到甦醒過來的時候,原來自己錯失的不僅僅是月亮,而且還在自怨自艾的時候錯失了星星,致使走到人生的終點時才發現,自己一直活在後悔的輪迴裏。 [3] 
當遭遇生活的重創,無論心中有多痛,都要及時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塵埃,繼續向前,而不是坐在原地自怨自艾,任憑悲傷湧流成河,把自己淹沒。自怨自艾會消耗人的精力,進而把你拽入更深的痛苦之中。擺脱痛苦的最佳方法是認真做事,讓忙碌和充實佔據心靈的空間。傷痛能使人們暫時無招架之力,但哭過了,日子還得過。恢復往常的日子,慢慢地,一切就平靜如初了。當人們遇到坎坷、挫折時,不悲觀失望,不長吁短嘆,不停滯不前,把它作為人生中的歷練,看成是成長中的常態,這將有助於更好地譜寫出人生的精彩。 [4] 

自怨自艾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自怨自艾”原指悔恨自己的錯誤,自己改正;現只指悔恨自己的錯誤。聯合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5-6] 
運用示例
作家·楊朔《大旗》:“他害着重沙眼,乍一見亮光,急忙把手搭上眼眉,又紅又爛的眼睛眯成細縫,又自怨自艾起來…” [6] 
作家·巴金《蘇堤》:“於是我的耳邊響起了他的自怨自艾的話,他的嘆氣,他的哭泣,他的咒罵。” [6] 
作家·蕭紅呼蘭河傳》:“都是些甘願做傳統思想的奴隸而又自怨自艾的可憐蟲。” [7] 
參考資料
  • 1.    王濤等編著. 中國成語大辭典 新一版·辭海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03.1513
  • 2.    楊牧之,朱仲玉,黃克森編著. 中國通史故事 悦讀本 遠古-春秋[M]. 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2014.03.56-57
  • 3.    劉少影編著. 活出自己 別在該動腦子的時候動感情[M]. 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20.08.61
  • 4.    張恆編著. 彆着急,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16.09.251-252
  • 5.    自怨自艾  .漢典[引用日期2024-02-10]
  • 6.    汪柏田主編. 解析辨考成語教學詞典[M].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0.12.635-636
  • 7.    蕭紅著. 呼蘭河傳[M]. 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2014.06.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