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自充填混凝土

鎖定
自充填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簡稱SCC,為高性能混凝土之一種,其具有高強度及高自流充填特性等多項優異特性。
中文名
自充填混凝土
外文名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係指澆置過程不需施加任何振動搗實,完全藉由自身之流動性與自充填性能,充填至鋼筋間隙及模板各角落的特性之混凝土。
自充填混凝土主要着重在新拌混凝土(Fresh Concrete)階段流動性與模板充填能力之要求,而對於其硬固後之物理性質或力學性質並無直接關聯,然而使用自充填混凝土的精神,主要即在於以改良混凝土的物理性質(流動性/模板充填能力),來達到確保鋼筋混凝土構造物質量與可靠度的目的,同時藉由良好而確實的模板填充,更可提高鋼筋混凝土構造物整體的耐久性與強度,至於混凝土應具有的抗壓強度,則仍依結構設計需要而定。而就施工上而言,自充填混凝土施工特性上亦可有效改善勞工工作環境、降低施工處噪音、增進營建工程效率、解決特殊工程難題。
自充填混凝土,用以指稱具高流動能力、流動過程不發生骨材析離、能通過鋼筋並自動充填至模版各角落的混凝土。而該項優越充填能力能徹底解決鋼筋混凝土構造物因澆置困難或技術不良所引致各種施工問題,同時因新拌混凝土階段之流動性及模板充填能力,可藉由改良混凝土的物理性質,來達到確保構造物質量與可靠度及良好的模版填充,俾獲得混凝土整體耐久性及強度,然目前仍較集中於特定之工程項目,如:特殊施工性需求之情況,如鋼筋排列特別密集之構件單元(剪力牆、樑柱系統、預力箱型梁結構、多開孔之牆結構、SRC柱等)及不易或無法施加振動之部位(隧道內襯之修補)、大面積施工或有特別耐久性、水密性需求等情況。
具有高流動性與免搗實特點的SCC,許多工程上已逐漸取代一般混凝土,然而SCC之晚凝結與坍度損失迅速的缺點,導致施工上的小缺陷.有研究配製三種不同水膠比(0.36、0.40、0.44)之SCC,以量測凝結時間與坍度損失的情形.試驗結果顯示,一般SCC之初凝時間大約介於7~8小時之間,若單純應用摻劑將初凝時間控制3~4小時之內,雖可達到一般混凝土的初凝時間,但其坍度在30分鐘內由270mm降低為0mm,工作性有明顯的損失.若配合高温養護與低速持續攪拌的方式,可有效縮短自充填混凝土的初凝時間亦能維持所需之工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