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高縣

鎖定
臨高縣,海南省直轄縣,位於海南島西北部,是北部灣城市羣的重要組成部分,介於北緯19°34′—20°02′,東經109°3′—109°53′之間,全縣陸地面積1299平方千米,海域面積674平方千米。 [11]  臨高縣地處低緯度,在北迴歸線以南,陽光充足,季風明顯,温度高且多雨,屬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終年無霜凍。 [12]  截至2023年8月,臨高縣下轄11個鎮、2個開發區、1個國營農場。 [8]  [32]  [34]  縣人民政府駐臨城鎮文明東路。 [10]  截至2022年末,臨高縣常住人口42.35萬人。 [32] 
隋大業三年(607年),設毗善縣,唐開元元年(713年),改臨機縣為臨高縣,1988年4月,臨高縣隸屬海南省管轄。 [12]  臨高縣交通運輸四通八達,形成了“兩鐵兩高兩國道”為主要大動脈貫穿東西和東南的交通格局。粵海鐵路西環線、環島高速公路和225國道(海榆西線)穿過境內。 [28]  臨高縣是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 [1]  [5]  [14]  臨高縣有海南解放公園、臨高古銀瀑布等景點。 [16] 
2023年,臨高縣生產總值2520562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2022年增長8.0%。人均生產總值59440元,比2022年增長7.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82245萬元,增長7.5%;第二產業增加值128424萬元,增長6.8%;第三產業增加值809893萬元,增長8.9%。 [7] 
中文名
臨高縣
外文名
Lingao County
別    名
富羅
臨機
臨高
行政區劃代碼
469024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海南省
地理位置
海南島西北部
面    積
1343.94 km²
下轄地區
10個鎮
政府駐地
臨城鎮
電話區號
0898
郵政編碼
571800
氣候條件
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
人口數量
42.35 萬(2022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海南解放公園、臨高古銀瀑布等
火車站
臨高南站、臨高站
車牌代碼
瓊C
地區生產總值
2520562 萬元(2023年)

臨高縣歷史沿革

漢代,元封元年(前210年),海南立珠崖、儋耳二郡,臨高地屬儋耳郡. [12] 
隋代,大業三年(607年),始設毗善縣,縣治所在今臨高縣西北的東英墟那在村,屬珠崖郡;大業六年(610年),毗善縣屬儋耳郡。 [12] 
歷史照片
歷史照片(7張)
唐代,武德五年(622年),改毗善縣為富羅縣,隸儋州,治所在富羅鄉東塘都;同年,析富羅縣,增設臨機縣,屬崖州,縣治所在馬嫋;貞觀五年(631年),臨機縣屬瓊州;貞觀十三年(639年),廢瓊州,臨機縣屬崖州;開元元年(713年),臨機縣改為臨高縣,縣名自始於此;貞元五年(789年),臨高縣屬瓊州。 [12] 
五代十國時期,南漢乾和十五年(957年),廢富羅縣,併入臨高縣。 [12] 
宋代,臨高縣隸屬瓊州。 [12] 
元代,臨高縣隸屬瓊州路安撫司,後改為瓊州路軍民安撫司。 [12] 
明、清代,臨高縣隸屬瓊州府 [12] 
中華民國時期,民國元年(1912年)7月,臨高縣隸屬瓊崖綏靖處;民國三年(1914年),復置瓊崖道,臨高縣隸屬瓊崖道。 [12] 
1949年4月,臨高縣隸屬海南特別行政區;同年7月,臨高縣民主政府改稱臨高縣人民政府,隸屬瓊崖臨時人民政府。 [12] 
1950年5月,臨高縣人民政府隸屬海南軍政委員會。 [12] 
1951年4月,隸屬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 [12] 
1958年12月,臨高縣與澄邁縣合併,稱金江縣;同月21日,縣名定為澄邁縣(1959年1月1日的《南方日報》發表縣名為金江縣) [12] 
1959年3月,經國務院決定,縣名定為澄邁縣,縣城設在金江鎮。 [12] 
1961年5月,從澄邁縣分出臨高縣,恢復臨高縣行政建置,臨高縣人民政府駐在臨城鎮。 [12] 
1968年4月,隸屬廣東省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 [12] 
1970年10月,隸屬廣東省海南地區革命委員會。 [12] 
1972年10月,隸屬廣東省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 [12] 
1980年1月,隸屬廣東省海南行政區公署。 [12] 
1984年5月,隸屬海南行政區。 [12] 
1988年4月,臨高縣隸屬海南省管轄。 [12] 
2020年2月,臨高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2] 
臨城城區(1995) 臨城城區(1995)

臨高縣行政區劃

臨高縣區劃沿革

唐代,武德五年(622年),富羅縣設富羅鄉;開元元年(713年),臨高縣設富羅鄉和永寧鄉。宋代至清代,臨高縣設富羅鄉、永寧鄉和新化鄉。民國時期,民國三年(1914年),臨高縣下設6個區:一區轄今波蓮、文瀾江、博厚、皇桐等地,二區轄今美台、多文、龍波、東江等地;三區轄今加來、南寶、和舍等地;四區轄今儋州市的南豐、蘭洋、和祥及白沙縣的元門等地;五區轄今新盈、調樓、美良、沙潭等地;六區轄今東英、美夏等地。 [13] 
民國十四年(1925年),將6個區改為東區(原第一、二區)、內南區(原第三區)、外南區(原第四區)、西區(原第五區)和北區(原第六區)5個區。民國十八年(1929年)設6個區,247個鄉,8個鎮,下轄1685個村莊。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後,改為3個區:一區轄附城鎮、波蓮、皇桐、博厚、馬嫋、多文、龍波、得才、正道、三盈、昌富鄉;二區轄美台、加來、南寶、東江、和舍、蘭洋、南豐、陶江、和祥、南興、洋通鄉;三區轄新盈、沙潭、美良、調樓、水邱、東英、美夏、美得、龍藍、伴居鄉。 [13]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全縣設3個區,32個鄉,257個保,2614個甲。1945年,日本投降後,國民黨臨高縣政府調整區、鄉組織,撤區並鄉,將原32個鄉併為17個鄉,即城鎮、博厚、波蓮、美台、多文、龍波、馬嫋、加來、南興、和舍、南寶、東英、新盈、調樓、沙潭、水邱、和濟鄉。 [13] 
1949年,又分為5個區,2個鎮,31個鄉。1950年7月,重新調整各行政區劃,設5個區公所和新盈鎮人民政府。一區轄波蓮、文沙、調樓、東英4個鄉人民政府;二區轄附城鎮、博厚、馬嫋、昌富4個鄉(鎮)人民政府;三區轄和平、多文、龍波、美台4個鄉人民政府;四區轄加來、民舍、南寶3個鄉人民政府;五區轄和祥、蘭洋、陶江、南豐、清和5個鄉人民政府。1951年4月,增設61個鄉人民政府,5個街道辦事處。 [13] 
1953年7月,改設第一、二、三、四、五、六區公所,下轄105個鄉人民政府。1955年9月,將第一、二、三、四、五、六區公所,分別改為波蓮、博厚、多文、加來、和慶、新盈6個區公所。1956年12月,將和慶區的和慶、羅便、橫嶺、南茶、油新、新安、南豐、番加、尖嶺、蘭洋、海昌、海孔、羣大、和祥、木排、美靈、陶江、松門、文卷19個鄉劃歸那大縣(今儋州市)。臨高縣管轄5個區86個鄉。 [13] 
1957年9月,撤區並鄉,設波蓮、城鎮、博厚、皇桐、得才、美台、多文、東江、南寶、加來、和舍、新盈、水邱、東英14個鄉人民委員會,下設農業生產合作社、生產隊和生產組。1958年9月,廢區、鄉建制,成立臨高、紅華(1959年3月,場社分開,改稱多文人民公社)、加來、新盈4個人民公社(馬嫋地區屬澄邁縣福山人民公社管轄),公社設營、連、排,後改稱管理區、生產大隊、生產隊。 [13] 
1961年5月,臨高與澄邁分開,復置臨高縣,下設波蓮、博厚、美台、城鎮、東英、多文、皇桐、東江、加來、南寶、新盈、馬嫋、和舍13個人民公社。1961年10月,增設沙潭人民公社。1964年10月,加來人民公社改為國營加來農場,歸海南農墾局管理。是年,成立臨城鎮人民委員會。1965年3月,從新盈公社劃出9個農業生產大隊成立新安人民公社。1969年,臨城鎮與城鎮公社合併。1971年,從城鎮公社分出城鎮人民公社和臨城人民公社(1978年城鎮公社稱文瀾江人民公社)。1973年,從新安公社劃出調樓、黃龍、抱才生產大隊成立調樓漁業人民公社。1976年,從多文、東江、皇桐3個公社劃出和正、洋黃、中林、皇桐、羣成、龍波、潭樓7個生產大隊成立龍波人民公社;同年9月從東英公社劃出美夏、昌拱生產大隊和博縱生產隊,成立美夏漁業人民公社。1980年11月,新盈公社改為新盈鎮,臨城公社改為臨城鎮。 [13] 
1982年,從東江公社劃出好林、敦靈、龍潭、蘭脈、多招、紅峯大隊及羣龍大隊的光朗、加地、吾龍3個自然村歸國營紅華農場。1983年9月,體制改革,撤銷公社、大隊建制,成立區、鄉政權機構。全縣設文瀾江、波蓮、東英、博厚、美台、皇桐、多文、和舍、南寶、新盈、美良、調樓、美夏、馬嫋、龍波、東江16個區公所和臨城鎮人民政府,以及紅華、加來2個國營農場,管轄123個鄉人民政府,749個村民委員會,890個村。 [13] 
臨高地圖
臨高地圖(4張)
1986年,臨高縣有16個區公所;2個國營農場;1個鎮人民政府;128個鄉(含居委會、墟及區辦農場),其中農業鄉110個,漁業鄉10個,鹽業鄉8個;749個村民委員會。1987年3月,臨高縣撤區公所設鄉鎮,各區公所改為鄉、鎮人民政府。全縣設臨城、新盈、東英、美良、波蓮、博厚、多文、和舍、龍波、加來(歸國營加來農場管轄)10個鎮和文瀾江、皇桐、美台、南寶、東江、馬嫋、調樓、美夏8個鄉,以及紅華、加來2個國營農場,管轄123個管理區,890個村莊。 [12] 
1988年4月,全縣轄18個鄉鎮,162個村(居)民委員會,890個自然村,境內有紅華、加來國營農場和紅島林場。1989年,村委會改稱管理區。1993年1月,原文瀾江鄉的大波、美當、學田、多璉、蘭秦、樓台、金龍等7個管理區52個村併入臨城鎮。1995年,管理區複稱村委會。 [12] 
2002年10月,原美台鄉管轄的文新、祿道、蘭羅、羣玉、吾魯、羅萬、調俗、楊梅、頭星、抱瑞、美台、美梅12個村(居)委會,博厚鎮的德老、文書、龍躍、洋甘、西田5個村委會,東英鎮的奇地、文潭、邦浪3個村委會和原美夏鄉的昌拱村委會併入臨城鎮。原馬嫋鄉管轄的昌富、新賢、道灶、大雅、樂豪、洋大6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劃入博厚鎮。原龍波鎮的譚樓、龍波、多文、中林、洋黃5個村委會與皇桐鄉合併,改稱皇桐鎮。原東江鄉的博郎、美文、和舍、頭龍、美山、東江6個村委會併入多文鎮。原美良鎮的拔色、沙潭、武鬧、東里、抱社、龍田、美良7個村委會與調樓鎮合併。原美夏鄉的美廈、博縱2個村委會併入東英鎮。全縣由原來的17個鄉鎮調整為臨城、新盈、波蓮、皇桐、博厚、調樓、東英、多文、南寶、和舍10個鎮,管轄18個居民委員會,152個村民委員會,820個村民小組,紅華、加來2個國有農場。 [12] 

臨高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8月,臨高縣下轄11個鎮、2個開發區、1個國營農場、177個村(居)委會、732個自然村、865個村民小組。 [8]  [32]  [34]  縣人民政府駐臨城鎮文明東路。 [10] 
社區/行政村
躍進社區、城內社區、東風社區、勝利社區、臨山社區、美台社區、幹部新村社區、多璉村、美當村、蘭秦村、學田村、蘭河村、金龍村、大波村、宮花村、南江村、樓台村、仙還村、發豪村、龍貫村、祿道村、美梅村、羅萬村、頭星村、蘭羅村、文新村、調俗村、吾魯村、楊梅村、抱瑞村、羣玉村、文潭村、邦浪村、奇地村、昌拱村、德老村、西田村、洋甘村、龍躍村、文書村
波蓮社區、和棉村、抱美村、乾彩村、古柳村、冰廉村、武來村、古柏村、太坡村、美珠村、多賢村、帶昆村、紅星村
東英社區、靈山村、文連村、和新村、蘭劉村、高秀村、高定村、伴康村、居留村、美鰲村、波浪村、美夏村、博縱村
博厚社區、馬嫋社區、抱珍村、武新村、美所村、南賢村、博西村、博北村、龍幹村、頭國村、加六村、紅牌村、得六村、五堯村、頭稍村、和豐村、道灶村、昌富村、親賢村、洋大村、樂豪村、大雅村、林場村
皇桐社區、龍波社區、紅專居社區、洋黃村、頭文村、中林村、龍波村、和正村、羣城村、潭樓村、文賢村、和伍村、金波村、古風村、美香村、武維村、富雄村、居仁村、美本村
多文社區、紅華居社區、紅旗居社區、多郎村、蘭合村、頭神村、美巢村、抱利村、風雅村、和舍村、頭龍村、東江村、美文村、博郎村、美山村、新興村
和舍社區、布大村、抱堂村、新風村、茶胡村、先光村、布佛村、羅爺村、鋪仔村、羣儒村、羅忱村
武郎村、南寶村、郎基村、松明村、松梅村、博廉村、古道村、好賢村、光吉村
新興社區、頭咀村、龍蘭村、洋所村、良愛村、彩橋村、倉米村、南堂村、抱蛟村、朗英村、和貴村、昆社村、安全村、新盈村、龍昆村、東光村
調樓社區、青龍社區、龍樓社區、武蓮村、抱才村、黃龍村、黃龍上村、美良村、羅堂村、沙潭村、武鬧村、羣道村、博賢村、東春村、拔色村、抱社村、東里村、隆道村、龍田村
加來社區、大堯居社區、古里居社區、美積居社區、美龍村、賢龍村、向前村
參考資料: [9] 

臨高縣地理環境

臨高縣位置境域

臨高縣位於海南島西北部,東鄰澄邁縣,西南與儋州市接壤,西北瀕臨北部灣,北瀕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隔海相望,地理座標介於北緯19°34′—20°02′,東經109°3′—109°53′之間,全境東西寬34千米,南北長47千米,陸地面積1299平方千米(行政區域土地面積1299平方千米),海域面積674平方千米,內陸海域5.66萬畝,可利用淺海灘塗6萬畝。 [11] 

臨高縣地質

臨高縣地質基底主要有橄欖玄武岩、玻基輝橄巖、輝斑玄武岩培巖流地層,其次地層沉積有河流沖積和海邊沖積。更新世第二期橄欖玄武岩、輝斑玄武岩、玻基輝橄巖和晚更新第一期橄欖玄武岩、輝斑玄武岩分佈於臨高縣廣大地區,佔全縣北部大部分,並形成高山嶺和多文嶺兩大火山區,土壤質地為紅壤土。在文瀾江和東江河兩岸的河流洪積層是形成於更新世老沖積物,土壤質地為砂質黏土、黏土質砂、沙礫。在北部沿海一帶有沉積岩形成的新老沖積層,形成海灣一級階地沉積、海成一級階地砂堤沉積、衝洪積一級階地沉積。 [12] 
南部為五指山區和瓊州海峽分界的東西斷裂帶,在斷裂帶中沉積了第三紀砂頁岩系,形成低丘地形,為花崗岩丘陵區。還有古生代石炭紀丘陵。南部地下含水層的巖性為砂石卵石、含爍中粗砂、礫卵石亞礫土、礫質亞礫土、中細沙。北部地下含水層的巖性為糖餅狀貝殼碎硝巖、貝殼沙礫岩,孔隙發育,局部呈蜂窩狀結構,多為鈣質膠結,含豐富的地下水。 [12] 

臨高縣地形地貌

臨高縣地域屬瓊北熔岩台地的一部分,整個地勢較為平緩,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傾斜,由低丘陵、台地、平原、濱海沙灘逐級遞降,呈不對稱的新月形層狀結構。台地上高出部分為火山區。河流多由南向北流入海。全縣可分為北部沿海、中部平原、南部和東部丘陵3個地區。臨高縣境內的山嶺,南部有馬鞍嶺大寒山美郎嶺黑嶺,中部偏東有多文嶺,北部有高山嶺。 [12] 
臨高縣北部沿海地區有新盈、調樓、東英、博厚等村鎮,海岸線長114.7千米。新盈地區東高西低,東南為台地顯半丘陵狀,西部為沙灘平原,近海是後水灣。調樓地處沿海沙灘地帶,有一突入瓊州海海峽的岬角稱臨高角。博厚鎮的馬嫋灣是馬嫋河入海口,灣口向北,東南是馬泉鹽場。東北為金牌港經濟開發區。高山嶺是臨高縣北部的最高點。文瀾江中下游的南寶、加來、波蓮、臨城處於中部平原。南寶鎮四周偏高,中間平坦,形似盆地。加來農場除蘭脈、雅正地區有坡地外,其餘都是洋田地帶。波蓮鎮南北高、中間低,東北部為平原、西南部為丘陵。南部的和舍、多文地區為丘陵區,地面高低不平,坡地多,大寒嶺是南部最高點,多文嶺是東南部最高點。 [12] 

臨高縣氣候

臨高縣地處低緯度,在北迴歸線以南,陽光充足,季風明顯,温度高且多雨,屬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終年無霜凍。 [12] 
  • 氣温
臨高縣年平均氣温為23℃—25℃之間。氣温最高的是7月,月平均氣温為28.3℃;氣温最低的是1月,月平均氣温為16.9℃。除了2月和12月月平均氣温在17℃—18℃之間外,其餘各月月平均氣温在21℃以上。日平均氣温大於或等於10℃的年積温為8562℃。在季節分配上,夏季(6—8月)積温最多,佔年積温的32%。春季(3—5月)和秋季(9一11月)積温基本相同,各佔年積温的26%。冬季(12—2月)積温最少,佔年積温的16%。1986—2010年,極端最高氣温為40.3℃,出現在2003年5月7日;極端最低氣温為2.6℃,出現在1999年12月24日。 [12] 
  • 降水
臨高縣為中國多雨地區之一,雨量充沛,全縣各地平均年降雨量在1100—1800毫米之間,其規律是自南部內陸向北部沿海地區遞減,但位於多文嶺東側的國營(有)紅華農場則是境內多雨中心,其年平均降雨量為1804.5毫米,為全縣之冠。年內月雨量最多的是8月份(平均為311.1毫米),佔年總雨量的22%;月雨量最少的是1月(平均為15.3毫米),只佔年雨量的1%。全縣雨量分配不均勻,乾濕季明顯。雨季(5—10月)雨量佔全年雨量的87%,乾季(11月至次年4月)雨量佔全年雨量的13%,因而冬季春季常常出現乾旱,北部沿海的乾旱比較嚴重。南部平均年雨日為172天,縣城136天,而東北部沿海的馬嫋地區只有91天,只及南部地區的52.9%,為縣城的66.9%。年最大降雨量為2009年的2568.8毫米,年最小降雨量為1987年的822.2毫米。 [12] 
  • 日照
臨高縣地處低緯度,終年太陽投射角度大,日照時間長,晝長夜短。一年中有半年以上時間日照時數在12小時以上。夏至日,太陽直射北迴歸線,全縣每日可照時數13.3小時;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全縣仍可獲10小時以上可照時間。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175小時左右,佔可日照數的49%。日照時數在年中分配情況是夏季多於冬季,7月最多,平均245小時;2月最少,平均只有112小時。年最大日照時數為1987年的2395.5小時,年最小日照時數為2006年的1773.4小時。年太陽輻射量平均為119.5千卡/平方釐米。其年際變化在110.4126.6千卡/平方釐米之間,最多年和最少年相差16.2千卡/平方釐米。年內輻射量最多的月份是5月和7月,輻射量為13.4千卡/平方釐米,各佔年輻射總量的11%。輻射量最少的月份是2月,輻射量為6.5千卡/平方釐米,僅佔年輻射總量的5%。 [12] 
  • 風&蒸發&濕度
臨高縣屬於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區,歷年常風平均風力為3級,冬半年34級,夏半年2—3級。風向因季節而異。1一5月,東北風最多;6—9月,以東南風為主;10—12月,多吹偏北風。該縣雖在高温多雨的熱帶季風區,但雨量分配不均,歷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5%。各月平均相對濕度為82%。 [12] 
臨高縣氣温高,冬春兩季盛吹東北季風,蒸發量大,年平均蒸發量1813.7毫米。全年蒸發量最大的為夏季高温期5—7月,月蒸發量均在200毫米以上。蒸發量最少的為低温期冬季(12月、1月、2月),月蒸發量在100毫米以下。全年有8個月的蒸發量大於降雨量。月蒸發量最大的為5月,蒸發量高達202.9毫米。月蒸發量最小的為2月,蒸發量99毫米。4一10月,各月蒸發量均大於或等於150毫米,佔年蒸發量的68%。 [12] 

臨高縣水文

  • 河流
臨高縣河流整體自南向北入海,河網水系較發達,按河流流域劃分為濱海平原水系、文瀾江水系、大塘河水系、馬嫋河水系和文科河水系五片水系。除濱海平原水系外,其餘四片水系共同構成了以文瀾江(干支流)為中心軸,以西側的文科河為左翼,東側的大塘河及馬嫋河為右翼的水系格局,主要有文瀾河加來河、務龍河、東江河馬嫋河文科河博厚水等大小河流95條,其中流域面積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15條。 [11-12]  [32] 
  • 海洋
潮汐:臨高縣西部海域潮汐比值大於5,東部海域比值為7.3。只有在月球赤緯趨近零時,西部海域約有12天時間出現半日潮,東部海域則有4天時間。西部海域年平均最大潮差為347釐米,其中12月最大,為394釐米,5月最小,252釐米;東部海域年平均為283釐米,其中12月亦最大,318釐米,4月最小,257釐米;西部海域最大潮差大於東部海域。 [12] 
潮流:根據金牌港口門實測最大漲落潮流速,表層夏季漲潮流速為79釐米/秒,流向305度,落潮流速79釐米/秒,流向180度;冬季漲潮流速為86釐米/秒,流向290度,落潮流速94釐米/秒,流向288度。底層夏季漲潮流速56釐米/秒,流向263度,落潮流速64釐米渺,流向95度;冬季漲潮流速為74釐米/秒,流向295度,落潮流速69釐米/秒,流向121度。 [12] 
波浪:臨高東部海域海灣全年以風浪為主,湧浪為副,風浪頻率為76x10-2—85x10-2赫茲,湧浪頻率為14x10-2—23x10-2赫茲。海灣波浪常浪向,次常浪向為NE和ENE,出現頻率分別是30x101赫茲和26x10-2赫茲,SSW方向最少,僅為0.1x10-2赫茲;強浪向為NE,次強浪向NNE。最大波高的年變化,多年月平均波高為0.61米。9月至翌年2月平均波高的月平均值較大,0.7—0.9米。3、4月較小,為0.5—0.7米。 [12] 
温度:東西部海域水温年平均值分別為24.26℃、24.40℃;春季東西部平均水温完全一致,為23124℃;夏季為全年水温最高季節,分別為30.74℃和30.60℃;秋季平均水温為25℃—26℃;冬季為全年水温最低季節,東部為17.37℃,西部17.8℃。水温年變化差值都在12.8℃。 [12] 
鹽度:臨高東部海域(金牌咀外及馬嫋附近海域)和西部海域(後水灣部分)的年平均鹽度均為32.33。季節變化規律,夏季鹽度最低,東部為31.75,西部為31.30;冬季最高鹽度東西都為33.44。海上鹽度32%—34%,氫離子濃度6—7,呈中性狀況。 [12] 

臨高縣土壤

臨高縣的土壤大部分屬玄武岩風化發育而成的磚紅壤土,其次是淺海沿積和河流沖積發育成的砂礫土,以及長期耕作形成的水稻土。全縣土壤分為潮沙泥土、磚紅壤土、水稻土、濱海鹽土、濱海沙土及石質土等6個土類、10個亞類、31個土屬、88個土種。 [12] 
臨高縣土壤類型主要有暗紅濕潤鐵鋁土、簡育濕潤鐵鋁土、鐵滲水耕人為土、淡色潮濕維形土、潮濕砂質新成土和簡育水耕人為土。其中水稻土有5個亞類、18個土屬、48個土種。成土母質有濱海沉積物、玄武岩、花崗岩、沙頁岩和河流沖積物。潮沙泥土主要分佈在文瀾江兩岸,母質為河流沖積物,由於河水的分選作用有明顯的層次性,離河牀越近土粒越粗。磚紅壤土主要分佈在多文、皇桐、紅華、東英等地區,它是由玄武岩、花崗岩、濱海沉積物等母質發育而成,土壤暗棕紅色或暗紅棕色,質地多為重壤或輕黏土。水稻土有瀦育性水稻土、潛育性水稻土和淹育性水稻土,主要分佈在文瀾江、好林河兩岸的水田。濱海鹽土主要分佈在馬嫋、金牌、調樓、新盈等港灣,土層深厚,地質疏鬆,含鹽分高,石灰反應強。濱海沙土分佈於濱海沿岸,形成一條沿海沙帶。石質土分佈在新盈鎮的片石村一帶。 [12] 

臨高縣植被

臨高縣人工植被主要是水稻、小葉桉、大葉桉、木麻黃、苦楝樹、橡膠、牧草等。天然植被有紅樹林、禾本科雜草、小灌木、飛機草等。灌木和雜草,不均勻地分佈在臨高縣未開墾的荒地上,有如下3種植被:刺灌叢植被,是由多種具有刺的灌木或藤狀灌木組成,分佈在沿海沙灘上,為濱海沙地植被;灌木、草叢植被,分佈在臨高縣中部台階地、平原地區,並混雜散生有灌木種類,分佈廣,面積大,在休間地、輪耕地和表荒地等均有分佈;稀疏灌叢植被,主要分佈在臨高縣南部地區,喬木樹種秋香、鴨腳木、厚皮樹、樟樹等,分佈於低丘陵坡地、台地。 [12] 

臨高縣自然災害

  • 旱災&颱風
1987年秋至1988年4月,臨高縣遭遇嚴重乾旱,對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1993年12月至1994年4月,降水量比歷年同期偏少68%,全縣受旱面積4.7萬畝,其中受影響較嚴重的2萬多畝;1995年3月上旬至5月下旬,全縣受旱面積9.69萬畝,其中水稻3.8萬畝,其他作物5.89萬畝,水井榦枯7個,水庫乾枯9座,全縣5個村莊1900人飲水困難;2002年春季,臨高縣出現嚴重乾旱高温天氣,受旱鄉鎮14個,受旱村莊334個;2005年2—5月,全縣10個鎮出現嚴重旱情。1986—2010年,臨高縣受10級以上台風影響23次,年均0.92次。 [12] 
  • 地震&冷害
1994年12月31日10時57分和1995年1月10日18時,北部灣分別發生6.1級和6.2級地震,烈度W度,無人員傷亡,造成境內臨城、博厚、東英、調樓、新盈等鄉鎮沿海地區部分民房瓦片掉落,牆壁裂開寬210釐米、長1.5—6米,南北向斷裂較多、東西向斷裂較少,合計經濟損失達8000萬元。1999年12月24—26日出現霜凍,全縣受災面積7.5萬畝,受災特別嚴重3.1萬畝,經濟損失7550.4萬元;2008年2月12日,全縣受冷害農作物受災面積7400公頃,成災面積4200公頃,絕收面積33公頃;2010年10月1一18日,全縣受冷害直接經濟損失7324萬元。 [12] 

臨高縣自然資源

臨高縣水資源

  • 地表水
臨高縣集雨面積達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4條,水力藴藏量達2萬千瓦。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3.40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為7.4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為6億立方米。2010年,全縣有水庫96座,其中中型水庫2座,小(1)型水庫7座,小(2)型水庫38座,山塘49座,總庫容8897萬立方米,興利庫容5821立方米。有幹、支、鬥、農、毛各級渠道共1351條,長2460千米,其中1立方米/秒以上干支水利渠道28條,總長335.1千米,設計灌溉面積33726.67公頃,其中水田15733.33公頃。 [12] 
  • 地下水
臨高縣地下水總量為6.01億立方米,可採量為1.239億立方米。其中有鬆散巖類孔隙潛水,鬆散、固結巖類孔隙承壓水,火山岩類裂隙洞水和基岩裂隙水4種類型。全縣地下水分佈最廣的是鬆散、固結巖類承壓水,面積1072.5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81.44%。分佈較少的是基岩裂隙水,面積173.8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13.2%。分佈於新盈農場多文一帶以北地區的地下水,含水層頂板埋深一般在70130米。臨高角最深為214.65米,厚度一般20—50米,最大厚度95.26米。火山口附近水位埋藏較深,一般大於30米。濱海平原區一般高出地面57.5米,最高12.9米,富水性較強,單位出水量小於2升/秒米,自流量為800—1200立方米/天,最大為2353立方米/天。分佈於臨高縣南部南寶、加來、東江等地的地下水,一般有24個含水層,巖組含水層厚度25—100米。加來以南地區水位埋藏深37米,最深為13米,單位出水量小於0.5升/秒米。加來以北地區的水位埋深小於1米,單位出水量為1.5—3.71升/秒米。 [12] 

臨高縣土地資源

截至2023年8月,臨高縣土地面積201.58萬畝,具體分佈如下:灌溉水田主要分佈在中部平原台地區和北部沿海平原,旱地在全縣均有分佈,以中部各鎮分佈較廣;園地主要分佈在南部丘陵台地區,除國營農場外,以多文、和舍、加來、南寶等鎮種植面積較多;林地主要分佈在北部、東北部和中部,其中以博厚、臨城、東英、多文等地區較多;建制鎮用地以臨城鎮、調樓鎮、新盈鎮以及多文鎮分佈最廣;工礦用地主要分佈在博厚、新盈、臨城等地;其它建設用地分佈全縣各鎮及農場。 [11] 
根據臨高縣第三次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成果,截至2021年,臨高縣林地總面積67952.78公頃,其中有喬木林地面積62716.59公頃,佔林地面積92.29%;紅樹林352.42公頃,佔林地面積0.52%;竹林地377.09公頃,佔林地面積0.55%;疏林地34.71公頃,佔林地面積0.05%;灌木林地面積1017.64公頃,佔1.40%;未成林造林地面積147.33公頃,佔0.22%;苗圃地面積113.22公頃,佔0.17%;跡地3193.78公頃,佔4.70%。非林地面積66437.06公頃,其中四旁樹佔地1091.51公頃。森林覆蓋率47.79%,林木綠化率48.78%,活立木總蓄積4455285立方米。 [35] 
臨高縣主要地類數據一覽表(截至2023年8月9日)
類型
面積
子類型
面積
農用地
177萬畝
耕地
52.94萬畝(人均1.46畝)
園地
64.6萬畝(橡膠園面積56.67萬畝)
林地
48.22萬畝
其他農用地
11.24萬畝
建設用地
15.6萬畝
城鄉建設用地
10.14萬畝
交通運輸用地
2.4萬畝
其它建設用地
3.06萬畝
未利用地
8.98萬畝
未利用土地
1.5萬畝(含其他草地面積1.5萬畝)
其它土地
7.48萬畝(含河流水面1.63萬畝,灘塗面積5.84萬畝、裸土地面積0.01萬畝)
參考資料: [11] 

臨高縣生物資源

  • 植物資源
臨高縣植物資源非常豐富,落葉季雨林和常綠季雨林的喬木主要樹種有黑格、白格、厚皮花梨木楓香海南黃檀、白烏桕、黃牛木石梓麻櫟、旱毛櫟、烏墨黃杞等;熱帶雨林主要樹種有加卜、青皮、科禮等;山地雨林主要樹種有長葉打鐵樹、金榮、陸均松等;灌木主要有葉被木、圓葉刺桑、光葉巴豆、坡柳等;沿海泥灘有部分紅樹林,樹種有桐花樹白骨壤和其他紅樹等。熱帶草地分佈草本有班芒、石珍芒、紅裂孵草、假高粱白茅野香茅、紫金澤蘭、南知風草、鴨嘴草等;沿海沙荒草地有麓刺、海香附、海馬草、露兜海刀豆仙人掌等。該地樹種有苦楝油桐油茶海棠、海南胭脂、大小葉榕和竹類;栽培樹種主要有木麻黃窿緣桉白木香非洲楝花梨南亞松等。 [12] 
  • 動物資源
由於臨高縣境內地勢平坦,人類經營活動頻繁,野生動物棲息地面積減少,已較難見到大型野生動物,能見到的獸類有穿山甲海南兔、鼠類等;鳥類有毛雞、斑鳩貓頭鷹山鷓鴣白鷺八哥翠鳥烏鴉麻雀家燕等;爬行類有蜥蜴、菜花蛇、水蛇等;龜類有山龜金錢龜等;兩棲類有蟾蜍、青蛙等。2003年1月曾在臨高新盈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發現黑臉琵鷺,還有綠翅鴨白眉鴨等禽類在該地覓食。 [12] 

臨高縣礦產資源

臨高縣主要礦產資源有褐煤、油貢巖等。全縣已發現煤、石油、天然氣、鐵、鈷、鉛、鋅、鎢、錫、水泥配料用紅土以及建築用砂石土等礦產15種。截至2010年,臨高縣査明普通建築用砂石黏土礦資源儲量600萬立方米,包括玄武岩200萬立方米、花崗岩50萬立方米、河砂礦150萬立方米、磚瓦用黏土礦200萬立方米。 [11-12] 
煤礦:分佈於南寶、加來、蘭奇、武松4個煤礦點,沉積在東南斷裂帶中的第三紀地層中。 [12] 
鐵礦:形成於廣大玄武岩山地上,由於強裂風化富集鐵質,在地下水面上形成褐鐵階層,其分佈於臨高縣同澄邁縣交界的硝鐵礦、博厚鈷鐵礦、武郎褐鐵礦。 [12] 
鎢礦:為侵入於古生化地層和花崗岩的鎢礦,礦脈有9條,分佈於臨高縣境內南部和舍鎮。 [12] 
泥炭土礦:有加來墟北2千米處的龍靈泥炭土,和浪村東1千米處的和浪泥炭土,美台墟北2千米處的南放泥炭土,臨高城市購物公園的臨高泥煤等。 [12] 

臨高縣人口

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臨高縣常住人口420594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減少7279人,減少1.7%,年平均下降率為0.19%。全縣人口中,男性人口為220713人,佔52.48%;女性人口為199881人,佔47.52%。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10.42。全縣人口中,0—14歲人口為95735人,佔22.76%;15—59歲人口為255471人,佔60.74%;60歲及以上人口為69388人,佔16.5%,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50530人,佔12.01%。 [4]  截至2022年末,臨高縣常住人口42.3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2013年的39.75%增加至2022年的50.37%。 [32] 
臨高縣歷來以漢族為主,同其他民族共居。1986年,臨高縣有14個民族,分別為漢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壯族布依族滿族侗族瑤族土家族黎族土族怒族彝族,另有1個未識別的民族。2010年,全縣總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27445人,佔總人口的99.90%;各少數民族人口為428人,佔總人口的0.10%。在全縣各個少數民族中,黎族人口最多,有154人,佔全縣少數民族人口的35.98%;其次是壯族,有126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29.44%;再次是苗族,有64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14.95%;其他11個少數民族人口共84人,佔19.63%。 [12] 
2013—2022年臨高縣人口變化示意圖 2013—2022年臨高縣人口變化示意圖

臨高縣政治

職務
名單
縣委書記
縣人民政府縣長
參考資料: [37-38] 

臨高縣經濟

臨高縣綜述

2023年,臨高縣生產總值2520562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2022年增長8.0%。人均生產總值59440元,比2022年增長7.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82245萬元,增長7.5%(漁業增加值1152433萬元,增長9.5%);第二產業增加值128424萬元,增長6.8%;第三產業增加值809893萬元,增長8.9%。 [7] 
2023年,臨高縣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比重62.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3.4%,拉動GDP增長5.0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5.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拉動GDP增長0.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32.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0.8%,拉動GDP增長2.4個百分點。 [7] 
2023年,臨高縣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22年的62.7%上升到2023年的62.8%,上升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22年的5.0%上升到2023年的5.1%,上升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22年的32.3%上升到2023年的32.1%,下降0.2個百分點。 [7] 
2023年,臨高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602311萬元,同比增長14.9%,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3.8個百分點。從投資結構來看,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26293萬元,同比增長85.2%;非房地產開發投資額476018萬元,同比增長4.4%,非房地產開發投資佔投資比例79.0%。 [7] 
2023年,臨高縣地方財政收入98519萬元,同比增長37.3%,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5143萬元,增長14.7%;政府性基金收入43376萬元,增長83.0%。在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1633萬元,佔比重57.4%,增長64.2;非税收入23510萬元,佔比重42.6%,減少18.4%。全年全縣地方財政支出644546萬元,同比增長28.6%,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523175萬元,增長16.5%。 [7] 
2023年,臨高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55元,同比增長7.2%;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42元,同比增長5.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73元,同比增長8.4%。 [7] 
2013—2022年臨高縣地區生產總值及全年財政收入變化圖 2013—2022年臨高縣地區生產總值及全年財政收入變化圖

臨高縣第一產業

臨高鄉村
臨高鄉村(6張)
2023年,臨高縣第一產業增加值1582245萬元,同比增長7.5%,其中漁業增加值1152433萬元,佔農業增加值的72.8%。全年權限建成高標準農田1.42萬畝,糧食產值增長2.11%,冬季瓜菜種植面積保持17萬畝。實施雙季稻新品種雜交水稻示範項目,實現畝產達1554.66公斤。全縣熱帶水果種植面積增長2.71%,產值突破15億元。蜜柚、鳳梨種植面積分別達到2萬畝、3.3萬畝。冬交會簽約額達12億元,同比增長3.4%。現代畜牧業增加值增長8.6%,生豬出欄24萬頭,完成省定任務156.8%。 [7] 
2023年,臨高縣漁業生產總產量42.68萬噸,同比增長4.89%,漁業增加值達115.24億元,同比增長9.5%。深水網箱規模達1374口,養殖規模保持全省第一。寶路水產入選國家水產種業陣型企業,種苗繁育規模超千畝,工廠化智能孵化廠正式投產。建成海南西部(臨高)水產國際交易市場項目(一期)並投入運營。美夏國際休閒海釣運動中心項目動工建設,建造休閒漁船25艘。首次實施南海區伏季休漁期芒果螺專項捕撈項目,產值達2139萬元。完成600艘入庫漁船發證工作。舉辦2023年海南臨高首屆開漁文化節。 [7] 

臨高縣第二產業

臨高工業
臨高工業(5張)
2023年,臨高縣工業增加值44229萬元,比2022年減少1.2%。全年受房地產市場行情影響,中鐵建和高新分別下滑34%、18%,加上甘蔗種植面積大幅減少,製糖產值下滑40%,僅這三家企業工業產值就減少2億元。全年全縣建築業完成增加值84451萬元,增長11.2%。 [7] 

臨高縣第三產業

2023年,臨高縣房地產銷售面積23.9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8.3%,房地產銷售額201132萬元,同比增長157.0%。全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4404萬元,同比增長8.5%。全年全縣舉辦“臨高杯排球賽”“五一歡樂購”“2023年度海南汽車消費節暨美食展”等多場促消費活動,累計發放130萬元政府消費券,帶動社會消費500萬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44億元。培育1個電商公共品牌,富羅廣場商業綜合體建成開業。全年全縣交通運輸倉儲業完成增加值13149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22年增長13.2%。 [7] 
2023年,臨高縣圍繞海南環島旅遊公路佈局24個產業項目,打造扶提船歌、耕讀山房、海嶼星辰、濱海生態日出花園、萬人野生海鮮廣場等一系列旅遊景點。海南解放公園成功申報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和全省廉潔文化教育基地,併入選全國紅色基因庫建設單位。東英鎮獲授“國際慢城”稱號。吉海土窯、鷺港小站獲評三椰級鄉村旅遊點,浪花小築共享漁莊成功評為銀椰級共享農莊,耕讀山房首次獲“金宿”稱號。全年全縣接待遊客總人數226.7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6.08億元,分別增長33.21%和43.14%。 [7] 
截至2023年12月末,臨高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74.84億元,同比增長4.8%,其中,住户存款餘額141.67億元,同比增長11.3%;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00.68億元,同比增長14.7%,其中,中長期貸款餘額81.95億元,增長13.5%。 [7] 

臨高縣交通運輸

臨高縣交通運輸四通八達,形成了“兩鐵兩高兩國道”為主要大動脈貫穿東西和東南的交通格局,交通區域優勢明顯,粵海鐵路西環線、環島高速公路和225國道(海榆西線)穿過境內,縣城距海口市86千米、洋浦港50千米。新盈、頭咀、調樓、黃龍等港口可通航貨輪直達廣州、湛江、海安、北海、海口、三亞等港口。 [28]  [32] 

臨高縣公路

臨高交通
臨高交通(6張)
截至2020年底,臨高縣有公路84條,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735.57千米,較“十二五”末提升60.8%,縣城通往各鎮、主要港口和各經濟開發區的道路全部建成柏油路面。 [28]  [33]  2010年,臨高縣境內的省養公路線路共有15條,總里程282.79千米。形成以臨城鎮為中心,輻射各鄉鎮、農場、各市縣的公路交通網,其中國道1條、省道3條、縣道11條。管養里程中,瀝青混凝土路74.83千米,水泥混凝土路9.49千米,次高級路173.79千米,沙土路24.69千米。公路橋樑總數26座,總長739.04米,其中大橋2座,中橋4座,小橋20座。 [12] 
2023年,臨高縣深化全縣11個鄉鎮農村公路管養路長制;全年完成水泥混凝土面層修復701平方;瀝青路面修復2251平方;坑槽填補758處,縣道公路優良率為95%,鄉道公路優良率為85.1%,農村公路路面自動化檢測比例達100%;完成了臨高縣農村公路精細化提升項目,組織實施了臨高縣X303修復養護工程。 [7] 
行政等級
線路名稱
通車裏程
國道
——
42.2千米
——
省道
和新線(S306)
93.51千米
波洛線(S211)
臨加線(S217)
縣道
墩德線(X300)
147.09千米
臨調線(X302)
金多線(X303)
波抱線(X304)
龍臨線(X306)
多加線(X307)
松龍線(X308)
加南線(X309)
昌臨線(X311)
新後線(X312)
美臨線(X313)
參考資料: [12] 

臨高縣鐵路

臨高縣以海南環島鐵路海南西環鐵路)、粵海鐵路西線為依託,其中,海南環島鐵路在該縣內設有臨高站臨高南站 [28] 

臨高縣航運

臨高縣境內有新盈港、金牌西港、金牌東港等港口3個,昆社渡口、青龍渡口和頭咀渡口等渡口3個,其中金牌港東作業區有具備簡易靠泊使用的5千噸級生產性泊位3個,金牌港西作業區500噸級泊位一個,吞吐量11.7萬噸(2020年),主要貨種為水泥。2010年,全縣有民營航運公司6家,共有32艘鋼質船,運力51984噸,其中3艘為多用型,運力21945噸。 [12]  [28] 

臨高縣公共交通

2010年,臨高縣有客運線路35條(省際線路臨高至深圳1條、跨市縣13條、縣內區間班線12條、城鎮公交線路9條),有客運車輛207輛(班線車172輛、出租車35輛)。有臨高縣汽車站、新盈車站等公路車站2個。全縣出租小汽車30輛,年客運量為43.2萬人。 [12] 
截至2020年9月,臨高縣有公交線路32條,其中開通7條縣城區公交線路,投放35輛純電動公交車;開通21條鎮墟到村委會公交線路,投放23輛純電動公交車,全縣157個行政村村村通公交。 [15] 

臨高縣社會事業

臨高縣教育事業

2023年,臨高縣改擴建11所義務教育學校和幼兒園,新增各類學位2020個。率先在全省開展劃片區域教研活動,撤併6個教學點,建設同步課堂78間。實施3個縣域內和1個跨市縣集團化辦學項目,新增省級規範化學校1所、省級消防標準化學校1所,招聘、引進本科及以上學歷新教師235人。 [7] 

臨高縣文化事業

2023年,臨高縣投入684萬元完善鄉村文化基礎設施。通過“中國曲藝之鄉”複核。舉辦沙灘音樂節、全國海釣大賽、省排球聯賽等各類文體活動30餘場,開展送戲下鄉108場。“三館”人均服務22萬人次,同比增長180%。《臨高年鑑2022》入選2023年度“海南省域精品年鑑”。 [7] 

臨高縣醫療衞生

2020年,臨高縣各類醫療機構牀位1734張,其中公立醫院牀位550張(綜合醫院400張,中醫院150張);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牀位491張(衞生院381張,農場醫院150張);專業公共衞生機構牀位16張(婦幼保健院16張);計劃生育服務中心7張;民營醫院牀位670張。全縣每千人執業(助理)醫師人數為1.46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數為2.76人。 [31] 
2023年,臨高縣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和疾控機構“1+5+N”改革,醫共體建設實現縣域公立醫院全覆蓋,集採藥品價格平均降價50%,基本實現異地就醫、購藥即時結算。引進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協同推進“萬人醫護下基層”,共同打造“聯合門診聯合病房”。成立臨高縣120指揮中心,構建臨高縣域內“東西南北中”院前急救網絡,新增8輛救護車,實現“十五分鐘急救圈”全覆蓋。全面推廣“2+3”健康服務包,提供免費篩查52萬人次,“篩、防、治、管”體系初步成型。 [7] 

臨高縣社會保障

臨高城景
臨高城景(6張)
2023年,臨高縣正式上線“臨高就業雲超市”,開設32個重點攻關村“就業驛站”村級便民服務點,就業服務範圍進一步延伸。全力培樹“瓊築勞務-金牌住工”省級勞務品牌。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207萬元,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09期,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867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704人。 [7] 
2023年,臨高縣發放社會救助資金1.24億元,民生支出達42.73億元,佔公共財政支出81.7%以上。持續推進全民參保擴面,全年參保人數突破40萬人,累計報銷4.64億元。發放高齡及長壽補貼908.83萬元、孤困兒童補貼515.5萬元,實施社會養老院項目公建民營,完成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項目244個,新增嬰幼兒託位116個。 [7] 

臨高縣歷史文化

臨高縣文物保護

  • 可移動文物
臨高縣文物館內藏10個腦後刻有“康熙”年號的木偶戲偶像和1塊宋代胡銓在“茉莉軒”講學的“茉莉軒”石匾(已殘缺),縣博物館收藏各類文件物1170件。此外,還有古籍善本、圖錄方誌等。 [12] 
  • 不可移動文物
據2023年10月綜合網站信息數據,臨高縣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項。 [21-25] 
名稱
類型
級別
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臨高學宮(文廟)
古建築
海南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沿海烽堠
古遺址
海南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澹庵泉
古遺址
海南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禮魁坊及節孝坊
古建築
海南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百仞灘石刻
石刻
海南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海南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海南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海南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 [21-25] 

臨高縣非遺文化

據2024年4月綜合網站信息數據,臨高縣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6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9項,主要包含飲食、服飾、遊藝、技藝等7個方面。 [12]  [26]  [30]  [36] 
項目名稱
項目類別
項目級別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民間文學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傳統音樂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傳統戲劇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臨高廣船造船技藝
傳統技藝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傳統戲劇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傳統技藝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參考資料: [12]  [26]  [39] 

臨高縣風俗民情

  • 民間信仰
臨高人具有崇拜龍和鳳的習俗。在民間,龍和鳳崇拜極為普遍,幾乎村村都有“龍林”,不僅有各種形式的祭奠活動,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成為吉祥的徵兆被廣泛運用,還特別發展為獨特的龍鳳藝術。在廣闊的臨高大地上,龍和鳳的神威、壯美形象隨處可見,臨高人民將其作為吉利祥瑞的徵兆加以信仰、崇拜和讚美。 [12] 
海邊的新盈、調樓地區,每逢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都有賽龍舟的習慣。龍船的設計是將龍船粉飾一新,塗上油漆,增加划船工具,分別在船頭和船尾特別安裝2個牢固的木架子,龍舟安裝上4個把櫓,1214個把楫槳。賽龍舟,先拜“海公”,然後進行龍舟競賽。競賽時,參賽龍船船頭齊平,彼此就開始敲鼓吹哨子搖旗開賽,岸上觀眾吶喊助威,先登灘搶“標”者為贏家。 [12] 
  • 生活習俗
飲食:臨高菜餚以清淡、生脆、爽口見長。臨高人以大米為主食,肉、魚、雞蛋、蔬菜是主要副食,普遍一日三餐,習慣用筷子吃飯。臨高人的早飯一般都比較簡單,常常只是吃稀飯或饅頭、大餅、油條、豆漿、粉條之類食品。午餐吃飯一般以米飯、肉、魚、炒菜為主要食品。臨高人熱情好客,請客吃飯時往往都準備充足的飯菜。主人請客人入座後,先陪客人喝酒。臨高地瓜酒、臨高米酒、臨高海馬酒等都是招待貴客嘉賓的常用佳釀。下酒菜常是臨高烤乳豬、蒸乳豬、炒魷魚乾、炒沙蟲、白切雞、白斬鵝、牛排、炒蛋、燉羊肉、魚、蟹、蝦、洋白菜、炸花生等。最後常用混合湯結束宴席。宴席上,主人總要勸客人多吃一些,不斷給客人斟酒、搛菜、添飯,在客人吃飽之前,主人即使吃飽了,也要陪着客人吃,不能放下筷子,更不能離開飯桌。飯後常常還要泡茶品嚐。客人走時,主人送一瓶臨高地瓜酒,以表謝意。 [12] 
服飾:臨高漁女服飾是臨高漁民的衣冠禮儀的傳統。臨高漁家婦女喜歡衣着色彩豔麗的衣服,頭戴尖斗笠或高鬢配上簪、夾子,腳穿木屐。臨高漁女們的服飾左襟衫是“大襟衫”,名為“大襟”,衣服上的身後其實緊身狹窄。左襟衫是漁民們在生產勞作中不斷改進的,左開襟式是為了避免衣服在海風吹來時被漁網鈎住;而緊身露臂是為了勞作方便,另一方面是為了能顯出女人的身段,既要展示美,上衣又要不顯山露水,體現男女授受不親之意。 [36] 
居住:臨高人喜歡同姓聚居,每個村一般有幾十户至幾百户人口,規模普遍不大,當然也有少數人口多達千餘户的村莊,但一個村莊往往只有一個姓氏,每個村莊都會在村前或村後立一個小型的土地公廟。當地村莊的房屋構造和建築材料與當地漢族大體相同,但使用狀況則有所區別。房屋一屋分做三間,中間為堂屋,不住人,後上方存放祖宗靈牌,左右兩側房間,一間住人,一間做廚房和牛欄(有的地區兩間都住人,另建廚房和牛欄)。臨高人非常注重屋頂瓦壟的數目,壟數一般分為十一、十三、十五三種,每間房都必須相等。如果出現不等的情況時,則認為此屋不吉祥,不宜住人。多數地區喜歡建築單家獨院式住房;少數地區,如臨高縣博厚公社建有串堂屋。 [36] 
生育:1986—2010年,臨高農村依然存在“入籃”和“對歲”習俗。“入籃”是指嬰兒出生13天時,舉辦將嬰兒抱入搖籃儀式。“對歲”是指幼兒1週歲時,舉辦儀式慶賀。舉辦“入籃”“對歲”時,均請孃家親戚參加,一般以女眷居多。 [12] 
交際:臨高人處世立身,講究以善為根,以仁為本,性情淳樸,誠摯好客。有客人時,拿出好酒好菜招待嘉賓。熟人親朋在路上相遇,常常互打招呼,敬問“您好”等。如同路,則讓長輩先行;如逢喜事,親朋好友間互送紅包,喝喜酒,以示祝賀;學生在路上遇見老師,自覺肅立,敬學生禮,等老師答禮後才離開;幹部職工相見或告別時,相互握手道“歡迎”或“再見”;衝撞人家或做錯了事,常説“對不起”或“請原諒”,對方則説“沒關係”;得到別人幫助時,常常説“謝謝”或“感謝您的幫助”,對方則説“不用謝”或“這是我應該做的”。 [12] 
  • 節慶習俗
春節:臨高人把過春節叫作“過年”,主要活動內容有剪窗花、貼年畫、貼春聯、貼“福”字、點蠟燭、吃團圓飯、放爆竹、拜年、給小孩壓歲錢等。其中,剪窗花是用彩色紙剪成各種花草動物或人物貼在窗户、門上。除夕當天人們總將寫有“福”字的大小方塊紅紙倒貼在門、窗、牆壁或傢俱物品上。點蠟燭是為了增添節日喜慶色彩。除夕晚餐叫作“團圓飯”,通常為全家團聚。除夕晚上,燈光通宵達旦,大家穿着新衣服,給小孩壓歲錢。大年初一零時,千家萬户燃放爆竹。初一早上,人們總是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然後相互道賀。 [12]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日稱元宵節,也叫“小年”。元宵節夜晚,千家萬户張燈結綵,所以又稱“燈節”。千百年來,燈節一直受到人們的喜好,風俗至2010年猶然。元宵節臨高人民除有扎燈、放燈、賞燈、舞龍燈等習俗外,還開展舞獅子、遊園等各種鬧元宵文體活動。此外,吃元宵也是臨高人民元宵節的傳統食俗。 [12]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為七夕節,這一天臨高年輕女子向心靈手巧的織女乞求一雙巧手和一副巧藝,求她給自己傳授紡紗、織布、縫衣的手藝。未婚女青年還乞求能嫁個如意郎君。 [12]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當夜一家大小選取月照最佳處,先擺上月餅、時令瓜果等供品,焚香祭拜月神。繼而,長輩指着明月向兒孫講述擒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故事。其間,大家邊吃邊聊,穿插吟詩作對,制謎猜謎等活動。逗月亦是臨高中秋節特有的風俗。各家的小孩子們都會點起香插在月餅上,唱着兒歌比誰的餅大,誰的餅香,跑到祠堂前去請月老,趕天狗。 [12]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日稱重陽節。重陽節當天,臨高民間有很多活動,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常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在臨城周邊地區,成千上萬人登上高山嶺。 [12] 

臨高縣重大事件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40軍和第43軍分別在臨高角及玉包港一帶成功登陸海南島,與瓊縱接應部隊一起對敵人展開了猛烈的夾擊,消滅了大量敵守軍,一舉突破“伯陵防線”。登陸部隊在黃竹、美亭地區與敵軍主力相遇後,展開了海南歷史規模最大、最殘酷的一次決戰,殲滅了海南島國民黨軍主力,為解放全海南島奠定了基石。 [29] 

臨高縣地方方言

2010年,臨高通行方言“臨高話”,該語言屬於漢藏語系侗傣語、壯傣語支的一種語言,只有口語,沒有反映該語言相應文字,從語調看臨高縣範圍內可分為新盈港一帶的臨高方言,皇桐一帶的臨高方言(馬伏波的隊伍駐紮過的地方)和其他地方的臨高方言等三種。該方言特點是一個音節分成聲母和韻母兩部分,再加上一個貫通整個音節的聲調,是按主、謂、賓結構順序組成句子的,只是有些語句的結構與漢語不同,特別是偏正結構的複合名詞屬於下列情況時,在口語中一般都顛倒過來説。 [12] 
此外,臨高縣還通行儋州話軍話、客家話、白話(即廣州話或高州話)、黎話、苗話、海南話等八種。在公共場合,一般多用普通話交流。 [12] 

臨高縣風景名勝

臨高縣生態環境優美,旅遊資源豐富,有臨高角、高山嶺、古銀瀑布、多文嶺、百仞灘、後水灣、馬嫋灣王佐故居、孔廟、冼太夫人廟、彩橋紅樹林等旅遊景點;有白蝶貝省級自然保護區、彩橋紅樹林濕地公園、臨高角風景名勝區3處自然保護地,有椰級鄉村旅遊點14個;有自駕車旅居車營地2處,即臨高角、彩橋記憶(納蘭小寶);有2處環島旅遊驛站,即臨高峽角飛渡驛站、臨高彩橋遺夢驛站;有共享農莊9處,即華雨共享農莊、天地人水果長廊共享農莊、金晨共享農莊、臨高耕讀山房共享農莊、新盈鎮新紅共享農莊、東英國際慢城蘭劉共享農莊等。 [19]  [32]  [35] 
  • A級景區
臨高風光
臨高風光(24張)
海南解放公園位於海南省臨高縣臨城鎮臨高角風景區內,為4A級旅遊景區。 [16]  景區以熱血豐碑雕像為軸心,與百年燈塔、40軍和43軍烈士紀念碑相對應,雕像、紀念碑、燈塔、瓊海關、紀念館等匯聚,並有渡海登陸作戰銅塑像、觀海瞭望塔等景點,亦建有解放海南島渡海戰役紀念館。 [17] 
臨高古銀瀑布位於海南省臨高縣皇桐鎮居仁村,為2A級旅遊景區。 [16]  景區別名居仁瀑布,系平川落差而致,落差20米,幅面20米,幅寬400平方米,周圍怪石林立,形狀各異,有各類熱帶植物。 [18] 
  • 鄉村旅遊點
名稱
等級
臨高縣東英鎮頭洋·海堂漁耕文化鄉村旅遊點(和新村)
五椰
臨高縣新盈鎮彩橋記憶鄉村旅遊點(彩橋村)
四椰
臨高縣博厚鎮金牌灣小漁村鄉村旅遊點(文朝村)
四椰
臨高縣新盈鎮新紅農莊(新紅村)
四椰
臨高縣東英鎮蘭麥村鄉村旅遊點(蘭麥村)
二椰
臨高縣博厚鎮大雅村鄉村旅遊點(大雅村)
二椰
臨高縣博厚鎮加祿村鄉村旅遊點(加六村)
二椰
臨高縣博厚鎮樂豪村鄉村旅遊點(樂豪村)
二椰
臨高縣博厚鎮美伴村鄉村旅遊點(美伴村)
二椰
臨高縣新盈鎮龍蘭村鄉村旅遊點(龍蘭村)
二椰
臨高縣東英鎮和新村鄉村旅遊點(和新村)
二椰
臨高縣臨城鎮文新村鄉村旅遊點(文新村)
二椰
臨高縣臨城鎮頭星村鄉村旅遊點(頭星村)
一椰
參考資料: [19] 

臨高縣地方特產

  • 地理標誌
據2023年10月全國地理標誌農產品信息查詢系統網站數據,臨高縣有全國地理標誌農產品1項。 [20] 
產品名稱
產品編號
登記年份
AGI02050
2017年
參考資料: [20] 
  • 特色美食
臨高縣有臨高乳豬、新盈金餞魷魚、臨高墨魚馬嫋沙蟲南寶鴨和舍醃雞博厚牛肉多文頭神空心菜臨高韭菜餅膏蟹、腩肉蘿蔔乾、清蒸南寶芋頭、葱煮臨高小芋頭、臨高煎堆、臨高粉、毛薯葱蒜油膏等特色美食。 [12]  [27] 

臨高縣著名人物

吳奇勳
林興生
——
——
——
——
參考資料: [3]  [12] 

臨高縣榮譽稱號

獎項名稱
頒獎單位
獲獎時間
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商務部
2018年9月25日 [1] 
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
2019年3月6日 [14]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
2021年9月8日 [5] 
賽迪顧問鄉村振興百強縣(2021)(全國第31名)
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
2022年4月14日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