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鎮

鎖定
臨鎮,隸屬於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地處寶塔區東南部,東鄰宜川縣雲巖鎮,南與宜川縣交裏鄉英旺鄉毗鄰,西連麻洞川鄉,北與延長縣安溝鄉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37.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30千米 [1]  ,總面積511.82平方千米。 [2] 
臨鎮境內有臨鎮(古臨縣)古城舊址、蘭花花舊居、三五九旅七一七團團部舊址等名勝古蹟。 [1] 
截至2020年6月,臨鎮下轄1個社區、25個行政村 [3]  。截至2018年,臨鎮户籍人口14759人 [2]  。2011年,臨鎮農業總產值1.73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10萬元。 [1] 
中文名
臨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
地理位置
寶塔區東南部
面    積
511.82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25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東村
電話區號
0911
郵政區碼
716008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陝J
人    口
14759人(2018年)

臨鎮歷史沿革

北魏時以鎮臨真川水得名臨真,設真川縣治。隋為臨真縣治,今鎮因古臨真縣得名。
北魏太安二年(456年),設臨真縣。
元至元二年(1265年),撤縣併入甘泉縣。
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始名臨鎮。
清設裏。
民國設臨鎮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紅泉縣設戰一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紅宜縣設臨真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4月,為臨真縣治,旋廢縣治設臨真鎮,後簡稱臨鎮。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固臨縣設臨鎮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為臨鎮縣駐地。
1950年,設臨鎮市(鄉級)。
1951年,為延安縣八區。
1954年,設臨鎮區。
1958年,改公社。
1984年,改設臨鎮。 [1] 
臨鎮電子地圖 臨鎮電子地圖

臨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臨鎮轄固臨1個社區,東村、西村、任家塬、付家灣、石村、碾盤溝、劉家塬、二莊子、趙家塬、黑舍、劉村、新民、姚家坡、義家塬、覺德、西塬、郭家塬、中義、後義、石家坪20個行政村;下設47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臨鎮下轄1個社區、25個行政村 [3]  。人民政府駐東村。 [1]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602109001
121
固臨社區
610602109200
122
東村
610602109201
122
西村
610602109202
220
覺德村
610602109203
220
石村
610602109204
220
付家灣村
610602109205
220
碾盤溝村
610602109206
220
二莊子村
610602109207
220
黑舍村
610602109208
220
新民村
610602109209
220
田家村
610602109210
220
姚家坡村
610602109213
220
義家塬村
610602109214
220
中義村
610602109215
220
後義村
610602109222
220
任家塬村
610602109224
121
官莊村
610602109225
220
砭上村
610602109226
220
李樹畔村
610602109230
220
崾峴村
610602109232
220
廟塬村
610602109235
220
吳太塬村
610602109236
220
雷家村
610602109241
220
高家塬村
610602109243
220
楊家河村

臨鎮地理環境

臨鎮位置境域

臨鎮地處寶塔區東南部,東鄰宜川縣雲巖鎮,南與宜川縣交裏鄉英旺鄉毗鄰,西連麻洞川鄉,北與延長縣安溝鄉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37.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30千米 [1]  ,總面積511.82平方千米。 [2] 
臨鎮政府

臨鎮地形地貌

臨鎮地處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勢南北高,中部低。境內溝塬川並舉,平均海拔1200米。 [1] 

臨鎮氣候特徵

臨鎮氣候屬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温差較大。多年平均氣温9℃。無霜期年平均16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78毫米,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 [1] 

臨鎮自然資源

臨鎮境內礦藏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氣。已探明石油儲量474.17萬噸,天然氣儲量50億立方米。 [1] 

臨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臨鎮轄區總人口1766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371人,城鎮化率24.74%。另有流動人口3028人。總人口中,男性10159人,佔57.5%;女性7509人,佔42.5%。2011年,臨鎮人口出生率6.95‰,人口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長率1.8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1人。 [1] 
截至2018年,臨鎮户籍人口14759人 [2] 

臨鎮經濟

臨鎮綜述

2011年,臨鎮財政總收入730萬元,比上年增長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99元,比上年增長20%。2011年,臨鎮農民人均純收8284.5元。 [1] 
2018年,臨鎮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2個。 [2] 

臨鎮第一產業

2011年,臨鎮農業總產值1.73億元,比上年增長9.6%。農業耕地面積8.62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5000畝,林地面積5.8萬畝。糧食作物以玉米、豆類為主。2011年,臨鎮糧食生產1.2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蘋果、蔬菜等。2011年,臨鎮蘋果種植面積4.3萬畝,其中掛果園2.49萬畝,蘋果產量4.81萬噸,產值1.48億元;蔬菜種植面積1500餘畝,其中大弓棚種植面積近千畝,露地菜種植面積800畝,實現產值1000萬元。
臨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臨鎮生豬飼養量10000頭,年末存欄6600頭;羊飼養量500只,年末存欄110只;家禽飼養量30000羽,年末存欄20000羽,上市家禽30000羽。2011年,臨鎮生產肉類1000噸;禽蛋80噸。 [1] 

臨鎮第二產業

截至2011年末,臨鎮有天然氣生產企業1家,延128#天然氣液化站,日產50萬方;石油生產企業1家,南泥灣採油一廠,年生產原油8.5萬噸。 [1] 

臨鎮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臨鎮有商業網點43個,職工92人。2011年,臨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10萬元,比上年增長12%;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90萬元,比上年增長10%。2011年,臨鎮有各類旅社、招待所6家,牀位46張。2011年,臨鎮接待遊客0.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旅遊收入5萬元,比上年增長16%。 [1] 

臨鎮交通運輸

臨鎮交通便利,延壺公路穿境而過,境內長25千米。鄉級公路8條,總長66千米。截至2011年末,臨鎮客運總量200萬人次。 [1] 

臨鎮社會事業

臨鎮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臨鎮有文化站2個,文化廣場2個,農家書屋36個,藏書20萬餘冊。截至2011年末,臨鎮有線電視網絡光纜線路30千米,電纜線路18千米,有線電視用户845户,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1] 

臨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臨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420人,專任教師14人;小學2所,在校生467人,專任教師5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28人,專任教師4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1] 

臨鎮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臨鎮有專業技術人才58人,經營管理人才16人,技能人才20人,農村實用人才8人。科技示範村5個,示範户55户;組建各類技術服務隊4個。 [1] 

臨鎮衞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臨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31個,其中中心衞生院2個,村級衞生室29個;病牀47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2.6張。專業衞生人員48人,其中執業醫師30人(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7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4人,其中具有高、中等專業職稱的25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2.7人、執業(助理)醫師0.2人、註冊護士0.2人。2011年,臨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萬人次,住院手術30台次,出院病人1200人次。
2011年,臨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甲乙類)發病率為5/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5%,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75%以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1183人,參合率95%;孕產婦死亡率0/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0‰、0‰、1‰。孕產婦住院分娩率為100%,免費婚檢率0%,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100%。 [1] 
參考資料
  • 1.    李立國,趙政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陝西省卷(上)[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4月第一版:1207—1209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615
  • 3.    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