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邑第一中學

鎖定
山東臨邑第一中學,成立於 1952 年, 2000 年被省教委命名為“省級規範化學校”,“省級教學示範校”,位於恆源南路,原校址系城內原“文廟”舊址,明朝著名書法家、思想家邢侗的書齋“來禽館”故址坐落其中。現佔地面積 500 餘畝,建築面積近 5 萬平方米,現有 120餘個教學班,在校生 7000餘 人。學校硬件設施齊全,教學環境優美,擁有教學樓、辦公樓、圖書實驗樓、教職工宿舍樓、學生公寓、學生餐廳和高標準的體育場。
中文名
臨邑縣第一中學
外文名
Linyi No.1 Middle School
成    立
1952年
地    區
臨邑縣
類    型
中學

臨邑第一中學教學設施

從2010年起,學校陸續配備了現代化的多媒體電化教學系統:設有多媒體主控室、微機備課室、音像備課室、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各處室及教研組配備了電腦,建成了校園網,外接寬帶網,實現了傳統教學與現代化教學的完美統一。圖書室藏書 50 萬冊,居全市中學之首,並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語文實驗室。理化生室驗室、圖書閲覽室、勞技教室、美術教室、舞蹈教室等教學設施配套完善。學校已形成以硬化、綠化、淨化、美化和知識化為內容的育人環境。清新的育人環境和完善的教學設備,為教育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臨邑第一中學教學成果

臨邑一中被喻為知識的殿堂,人才的搖籃,是因為她不僅擁有一流的硬件設施,更擁有優秀的師資、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高效運作的管理機制和突出的辦學特色。學校現有教職工 293 人,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師 412人,學歷達標率 100% ,其中全國勞模、全國優秀教師 8 人,省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 28 人,獲市級榮譽稱號的 53 人,組成了一支結構合理、事業心強、治學嚴謹、熱愛學生的高素質隊伍。多年來,學校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全面 + 特長”的育人原則,本着“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指導思想,在校委會的帶領下,全校師生團結實幹、開拓進取,確立了“創新世紀名校,育高素質人才”的辦學方向,學校各方面發展日新月異。在管理上,學校建立了“兩線六處”為主體的管理網絡,進一步完善了教學管理機制,強化了教學管理力度,極大地調動了各部門的工作積極性。學校以建立起了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後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全方位的管理網絡,完全步入了正規化、科學化管理軌道。另外,學校領導與時俱進,勇於創新,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辦學特色:建立了備考組、教學組、教研級、教科所;啓動了“名師名生”工程;落實了學生學習量化制度;開設了選修課,並實行了師生“雙向選擇”;成立了以合作學習為目標的學生學習小組;開設了法制課,提高師生的法制觀念;實行了“日清月結”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在全省率先施了英、日、俄三門外語教學,從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在育人方面,學校着眼於未來,制定了“做人第一,成才第二”的育人原則,把德育教育放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中,為此相繼組建了新欣電視台、《校園晨羲》編輯部、“校園之聲”廣播站、女生工作部、七色花美術社、百靈鳥合唱團、國旗班、舞蹈隊、體育俱樂部等學生團體,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鍛鍊能力提高素質發展特長。並在各項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鍛造提供了廣闊的舞台。自建校至今,教學質量一直保持在全市重點中學的先進行列,相繼有 9800 多名學生走進各級各類高等院校,為社會培養造就了大批適應新世紀發展的高素質棟樑之才。

臨邑第一中學學校榮譽

臨邑一中已實現了常規管理規範化、教育評價科學化、素質教育經常化、教學手段現代化、校園建設園林化的辦學目標,受到了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先後被評為“山東省教育質量優秀單位”、“山東省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十佳優美校園”、“山東省體育鍛煉達標先進單位”。
2019年12月31日,被德州市普法辦評為“德州市‘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單位”。 [1] 

臨邑第一中學學校展望

新世紀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孕育了無限的生機和希望,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的臨邑一中,信心百倍地向“全國千所示範高中”的目標奮進。

臨邑第一中學地理位置

臨邑縣宏泰大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