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界反應

(核裂變產生出的新中子數量剛好滿足反應堆繼續裂變的動態活動)

鎖定
臨界反應是核裂變產生出的新中子數量剛好滿足反應堆繼續裂變的一種動態活動。
中文名
臨界反應
定    義
核裂變產生出的新中子數量剛好滿足反應堆繼續裂變的一種動態活動
在核裂變中,科學家會用中子作“炮彈”去轟擊U235等材料的原子核,當“炮彈”打入後,原子核就會分裂,成為兩個新的原子核。因為這種裂變過程中有質量損失,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就會釋放出能量。同時,原子核裂變過程中會釋放出新的中子,如果控制得當,這些中子就可以繼續去攻擊原子核,保證核裂變反應不會停頓。  所謂臨界狀態,就是核裂變產生出的新中子數量剛好滿足反應堆繼續裂變的需要。如果中子數過多,反應堆運行就會不穩定,嚴重時甚至有爆炸的危險;反之,如果中子數過少,裂變反應則會停下來。
為了避免危險,核反應堆都採取了多種措施吸收多餘的中子,在冷卻水中增加硼就是其中之一。此次美濱核電站3號反應堆沒能及時達到臨界狀態,就是硼濃度過高,吸收了過多的中子。在工作人員調整了硼濃度後,反應堆的工作就正常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