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牀評價

鎖定
臨牀評價是評價者通過對被評價者情況的瞭解作出可靠結論的過程。可以是被評價者某一特定功能(如認知、社會技能、情感等),也可以是其全面情況,確定其所屬類型而採取相應補救措施。其正確性有賴於評價方法和評價工具。一般帶有描述性和預測性,可用於規劃某種治療措施,也可用於執行與評估某種治療措施,或預測將要出現的行為問題。最常見的評價方法有訪談法、觀察法和測驗法。其中較常用的測驗包括認知測驗(如韋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韋克斯勒兒童智力量表)、人格測驗(如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以及投射測驗(如羅夏墨漬測驗)。若對象為兒童,還可使用各種情境測驗。各種方法對診斷人員的能力、被評價者的操作和作答的方式有不同的要求。評價工具因評價模式而異,有心理動力評價、心理測量和行為測量三種模式。 [1] 
中文名
臨牀評價
定    義
評價者通過對被評價者情況的瞭解作出可靠結論的過程
心理動力評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一種主要診斷評價手段,它採取一系列的評價步驟,如主題測驗和標準測驗,以探明被評價者的意識和潛意識的一些心理功能,它需要診斷人員有很強的判斷和推理能力,把被評價者各方面多側面、多水平的心理現象整合成一個完整的連續的心理狀態。心理測量評價針對心理動力評價具有主觀性、測驗的信度和效度都很低而提出,主張用標準化測驗作為評價工具,將測得結果與測量常模相比較作出評價。其主觀性相對較小,信度與效度較高,且所提供的刺激更具有結構性。行為測量強調對被評價者的外顯行為(特別是問題解決行為)及其發生的特定情境的測量,旨在探測人們究竟在何時、何地、何種情境下有何種行為。行為評價可用於自然情境,或人工情境及角色遊戲中,也可通過訪談讓被評價者自我報告行為。隨後興起的認知一行為方法,不僅關注被評價者的言行,也注意被評價者的情感、思想、目的、內部想象和思維,以及被評價者對刺激的解釋。臨牀評價已有很大發展,主要表現在評價技術的提高,評價工具的改善,減少主觀性解釋成分,增加數據的論證分量,更注重情境、人際關係、各種影響被評價者行為的環境因素,以及被評價者對自己的性格、處境和問題的看法等。
參考資料
  • 1.    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