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牀女性學

鎖定
臨牀女性學是一門新的臨牀醫學分支學科,研究有關女性性功能的生理與病理,及相關的保健與防治問題。臨牀女性學不同於一般的女性學。一般的女性學是所謂“女性的科學(Women,s Studies)”,往往泛指關於女性的各種學科,包括社會科學領域和自然科學領域內的某些以女性為研究對象的學科,諸如女性社會學、女性心理學等,均被籠統地稱為“女性的科學”。臨牀女性學我們可以説是“關於女性的性科學”。
中文名
臨牀女性學
中    心
婦女的性健康保健
性    質
新的臨牀醫學分支學科
研    究
有關女性性功能的生理與病理

臨牀女性學概念範疇

臨牀女性學以婦女的性健康保健為中心,其主要內容及範疇為:
①婦女性健康的基本理論及其生物學、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和文化人類學基礎。
②婦女性健康失常的病因學、病理學、及臨牀診療技術常規。
③婦女一生各階段的性健康保健理論與實踐。
作為二十一世紀臨牀醫學的一個新的三級學科,臨牀女性學的主要任務是:圍繞婦女的性健康問題,開展醫學實踐及基礎研究,以便從性健康醫療保健的角度,維護婦女的身心健康,提高人類的生命質量,對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會人際關係發揮積極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臨牀女性學學科依據

有關婦女性健康的若干內容一直僅散見於婦產科學、精神病學、感染病學、內科學、外科學、保健醫學、以及心理學、社會學實踐中。這些相關內容隨着醫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不斷有所豐富,但僅在20世紀後半葉起的近數十年間,女性學的研究加速增長,逐漸積累了足夠的理論知識,開始形成了一個具有自身特點的獨立分支學科的雛形。更為重要的是,工業革命的飛躍進步所促成的婦女經濟、政治、和社會地位的大幅度提高,才使女性學獲得了自身得以開拓與發展的必要條件和社會環境。
臨牀女性學發展的源頭是性醫學和性學。美國學者Masters & Johnson夫婦是將實驗生理學引入性學研究領域的先驅者。1966年,他們正式出版其劃時代的性學論著“人類性反應”,報告了對女子與男子性生理反應的實驗室觀察成果。此後,對女子性功能的實驗室與臨牀研究工作在歐美國、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得到重視。在此過程中,儘管女性基本上是與男性一起,被納入廣義的性醫學範疇;但是,由於二十世紀60年代後半期婦女解放運動的推動,研究女性的學科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對女性性功能的病理與生理的研究與臨牀醫療實踐逐漸具備了其獨立的內涵。

臨牀女性學學科關係

臨牀女性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是在多學科女性研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不但繼承臨牀醫學各個既有學科,尤其是性醫學、婦產科學、精神病學、感染病學、泌尿科學等對女性研究的成果,而且借鑑社會科學對女性的研究成果與方法。換言之,臨牀女性學具有跨學科的交叉性質,需要藉助很多其他臨牀學科的知識,尤其必須吸收和利用社會科學中關於女性研究的學術資產。但是,它絕不是將各學科內涉及女性的研究成果進行簡單地疊加或拼接,而是以女性性功能為中心,把散佈在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各個學科意義上的有關婦女性生理學、性心理學、性病理學、性社會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有機地整合,從女性的整體角度對女性性功能的身心健康意義進行解析;從不同視角、不同層面把女性的性功能診療及保健研究進行總結及理論昇華,形成專門以女性性功能的生理與病理及其變化規律為研究對象的學科體系;並也從而區別於其它學科。例如,臨牀女性學與婦產科學的關係十分密切,女性生殖系統同為它們的研究對象。但是,從臨牀實踐與學術研究的現狀來看,女性科有別於一般的婦產科。婦產科學是將女性的生育功能作為核心內容之一進行研究的臨牀學科,重點將女性生殖系統作為生育器官進行研究,而對女性的性愉悦功能方面則很少給予關注;只要就診婦女的生殖器在功能上不妨礙接受陰莖插入陰道,不影響交媾過程的完成,則該患者並不被認為存在着“婦產科學情況”。近年來人工輔助生殖技術的飛速發展,更使女性性功能在婦產科學領域的臨牀價值被進一步淡化。
臨牀女性學是以女性的性功能保健為中心開展臨牀實踐及研究工作的專門學科。在女性科,女性生殖系被作為交媾器官而研究,並且只是女性的性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性健康的女性意味着享有和諧的性生活,而女性的生育功能則是歸屬於生殖健康領域的課題。從臨牀女性學的角度而言,生育僅僅是從屬的問題。倘若患者因不孕不育而就醫,只有當其不孕不育的原因涉及到女性性功能,或其不孕不育症的存在影響到女方或配偶方性功能的正常發揮時,才納入女性科的臨牀領域。
換言之,女性科與婦產科之間雖然存在着很多交叉,但由於其研究目的與範圍的不同,二者的主要任務的內涵與外延具有明顯的區別。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説,婦產科學是研究婦女個體生殖器官功能的生理與病理的科學,臨牀女性學則是研究女性的性器官功能、及其生理與病理與性伴侶相互作用的科學。
臨牀女性學基於對婦女性功能保健的醫學與社會學意義的研究成果,強調性功能維護應作為評估一切醫藥療效的重要指標之一。對任何擇期性醫療干預方案的選用,臨牀女性學都要促進各科醫師事先進行性醫學評估。例如,臨牀女性學將深入研究各種藥物或手術操作的不同術式對性功能的影響及其機理,探討治療中應如何儘可能地減輕對性功能的不利影響……等等。因此,臨牀女性學的發展將極大地推動臨牀醫學的其他分支學科的進一步發展。
4.女性科與男性科的關係
臨牀女性學是性醫學的一個分支,但是,與一般的性醫學研究的區別在於,它是以女性的性功能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具有相對獨立的理論系統和完整的臨牀診療常規。在嚴格的意義上,臨牀女性學的對應學科是早已高度發達的“男性學”,而並非對應於“男科學”。因為,臨牀女性學的工作重點在於性功能,而非生殖功能;但男性性功能與生殖問題則均是“男科學”的核心研究課題。但另一方面,根據前面的論述,也並不能據此推論男科學的對應學科就是婦產科學。因為在臨牀實踐中,婦產科學並未將女性性功能障礙的診療作為事實上的重要工作內容,而男科學則從來將男性性功能保健視為男科領域的一個重心,佔據了男科臨牀與研究工作量相當大的部分。
女性科與男性科作為對應學科,分別從不同的性別角度研究人類性功能的生理與病理。一般地講,性功能的發揮需要兩性的共同參與,所以在女性科與男性科這兩個分支學科之間,最大程度地體現了臨牀實踐中相互依存、學術發展上的共同促進關係。
3.女性科與中醫女性學的關係
中醫女性學是中醫學的一個分支,可以説是“中醫關於女性的性科學”。它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由著名中醫婦科專家、台灣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婦科醫師李積敏博士首先提出,中醫應建立“中醫關於女性的性科學”。李積敏博士給中醫女性學下了個定義:“中醫女性學是一門新的中醫臨牀分支學科,它是應用中醫理論,研究有關女性性功能的生理與病理,及相關的保健與防治問題的科學。”而臨牀女性學是一門新的西醫臨牀醫學分支學科,它是應用西醫理論,來研究有關女性性功能的生理與病理,及相關的保健與防治問題。它們在研究的內容和範圍都大致相同,只是應用的基礎理論,一者是西醫,一者是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