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滄烏飯

鎖定
臨滄烏飯,是杜鵑花科越橘屬灌木或攀援灌木,高1—3.5米。幼枝光滑無毛,有鈍稜,老枝散生圓形突起的皮孔。葉片長圓狀披針形,側脈纖細,8—9對,自中脈均勻斜伸。
中文名
臨滄烏飯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杜鵑花目
杜鵑花科
越橘屬
臨滄烏飯
分佈區域
雲南西南部

臨滄烏飯形態特徵

灌木或攀援灌木,高1-3.5米。幼枝光滑無毛,有鈍稜,老枝散生圓形突起的皮孔。葉散生,葉片革質,長圓狀披針形,長12-17釐米,寬4-6釐米,頂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寬楔形至鈍圓,邊緣全緣,略反捲,在葉片基部兩側各有1腺體,幹後表面淺灰綠色,近於無毛,通常密具黑色腺點,背面淡褐色,散生貼伏的具腺短毛,中脈粗壯,在表面突起或略微下陷,在背面明顯突起,側脈纖細,8-9對,斜上升至葉緣網結,與網脈在表面稍突起而在背面不顯或略顯,背面除隆起之中脈外其餘部分平坦;葉柄粗壯,圓形,腹面無凹槽,無毛,長0.9-1.4釐米。花未見。
果序腋生,總狀,長6-7釐米,序軸具稜,無毛,有17-20枚果;漿果球形,成熟時紫黑色,直徑8毫米;宿存萼片三角形,長約1毫米,無毛;果梗長0.5-1.1釐米,無毛,頂端明顯有關節。果期10-12月。 [1] 

臨滄烏飯生長環境

生於乾燥山坡岩石上或林內,海拔2 200-2 700米。

臨滄烏飯分佈範圍

分佈於雲南西南部。模式標本採自臨滄博尚。 [1] 

臨滄烏飯本種提示

此種以其葉片長圓狀披針形,側脈纖細,8-9對,自中脈均勻斜伸,與大樟葉越桔V. dunalianum Wight var. megaphyllum Sleumer略有不同外,幾無其他特徵可以區分。疑兩者為同一種。待有這一地區較為豐富的材料後當可釋疑。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