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港

(山東省威海市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鎖定
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起步於2005年,2006年3月成為省級開發區,2013年11月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296.1平方公里,轄草廟子、蔄山、汪疃3個鎮和黃嵐辦事處,154個村,13個居委會,13萬人口,是威海發展最為活躍的經濟增長極和最新城市拓展區。近年來,臨港區全面確立“產城互動、三生共融”的核心發展理念,一手抓產業化發展,一手抓城市化建設,加快由單一的工業園區向產業特色鮮明、城市功能完善的現代化產業新城轉型升級。
2020年,全區GDP增長4.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9%,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9.3%,各項工作持續保持高的定位、快的速度、好的勢頭向前推進。 [2] 
中文名
臨港區
外文名
ling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a
行政區劃代碼
371073000000
行政區類別
經濟開發區
所屬地區
山東省
地理位置
山東省東南部
面    積
297 km² [2] 
下轄地區
草廟子鎮蔄山鎮汪疃鎮、黃嵐辦事處
政府駐地
草廟子鎮
電話區號
0631
郵政編碼
264200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區
人口數量
13 萬 [2] 
機    場
威海空港
火車站
威海火車站
車牌代碼
魯K
方    言
膠遼官話-登連片-威海話

臨港區情區貌

臨港經濟開發區包括草廟子鎮、蔄山鎮(含黃嵐)、汪疃鎮,總面積297平方公里。臨港區全面確立“產城互動、三生共融”的核心發展理念,一手抓產業化發展,一手抓城市化建設,加快由單一的工業園區向產業特色鮮明、城市功能完善的現代化產業新城轉型升級。規劃構築“一心三軸多組團”的空間佈局結構。其中一心為以草廟子核心區為主的城市綜合服務中心;三軸為沿威青一級路、正氣路,省道303,初張路的三條城鎮發展軸;多組團為五個城鎮功能組團及外圍正棋山森林公園、韓家山玉皇山森林公園、米山水庫生態涵養區、現代生態農業區等。 [9] 
工業主體地位突出,先後引進美國佳頓、德國馬夸特、日本豪雅、中建材等一批世界知名企業入駐,培植起三角、威達、拓展、中玻等一批國內外行業企業,搭建起碳纖維產業園、生物科技產業園、創新經濟產業園、國際物流園、中韓跨境電商產業園等一批特色產業平台,獲批建設中歐(威海)中小企業合作區,初步形成了新材料及製品、高端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
協同創新能力強勁,成功入選山東省十大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示範基地、山東省十大創業示範園區,建成了三角輪胎、拓展纖維國家級工程實驗室等高端創新平台,與清華大學、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等60多家高校院所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200多個,初步建立起“政企產學研用金服”協同創新體系,有力帶動了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新興產業向集羣化邁進。
產城融合發展加速,緊扣精緻城市建設、城市南延總體佈局,主動融入同城化、一體化、國際化,加快城鄉統籌、一體發展。聚焦東部中心區,全面提升基礎設施配套能力,形成七縱六橫骨幹路網體系;聚焦“一河兩岸”核心區、行政商務區、運動康養區,高標準打造林泉河濕地工程等重點工程,完成規劃區內26個主要村莊拆遷,高標準建成嘉和、林泉等新型城市社區,啓動建設天億學府社區、泉和新城社區,高標準啓用全民健身中心、實驗學校、綜治中心、福利中心,啓動建設北京醫院威海分院、市民文化中心等民生工程,為產業發展、人口吸納、要素集聚提供有力支撐。 [8] 
航空:
臨港區周邊2小時車程內有3處國際機場。
距威海空港20分鐘車程,距煙台空港90分鐘車程,距青島空港120分鐘車程。其中,威海國際空港擁有至韓國首爾28個航班/周,至台北1個航班/周;威海至首爾飛行距離僅45分鐘;通過首爾仁川機場可中轉全球各主要城市。
海運:
臨港區周邊有5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
距威海港10公里,距龍眼港25公里,距石島港40公里,距煙台港70公里,距青島港200公里。威海擁有27條海上運輸航線,各港口貨物年吞吐量超過700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超過100萬標箱。
海鐵聯運:
山東省被確定為國家“一帶一路”規劃海上戰略支點和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沿線重點地區。威海作為東北亞海上航運中轉樞紐,優勢非常突出。
公路:
臨港區距中心市區20分鐘車程,青威高速、303省道、202省道、204省道、201省道、疏港路等多條幹線穿境而過,與區內主要公路平行交錯,形成與周邊城市及港口的快速通道。
高鐵:
臨港區距離威海火車站、城鐵中心站僅10分鐘車程,客運直達北京、上海、濟南、徐州、武漢等城市。 [6] 

臨港地理位置

臨港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三面環海,一面接陸。東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相對,西與內陸相接,南可由海上連接東南亞,北與遼東半島相望。 [4] 

臨港自然環境

地形:威海市屬起伏緩和、谷寬坡緩的波狀丘陵區。區內除昆嵛山主峯泰薄頂海拔高度923米以外,其他山地丘陵都在700米以下,大部分為200米~300米的波狀丘陵,坡度在25度以下。山體主要由花崗閃長巖構成,山基表面多為風化殘積物形成的棕壤性土,土層覆蓋較薄,但土壤通透性好。山丘中谷地多開闊,多平谷;平原多為濱海平原和山前傾斜平原。其中,低山佔土地總面積的15.77%,丘陵佔52.38%,平原佔27.56%,島嶼佔0.28%,灘塗佔4.01%。河網密佈,河流暢通,地表排水良好。地勢中部高,山脈呈東西走向,水系由脊背向南北流入大海。三面環海,海岸類型屬於港灣海岸,海岸線曲折,岬灣交錯,多港灣、島嶼。
地質:威海市位於山東省膠北斷塊隆起的東端,其南側與膠萊凹陷的東部邊緣接壤。境內出露地層自老至新有晚太古界的膠東羣、中生界上侏羅系萊陽組和白堊系下統青山組及新生界第四系。褶皺構造有乳山—威海復背斜,其軸在乳山台依,向北東經昆嵛山主峯、汪疃、羊亭,在田村傾沒,軸向北東。斷裂構造有近南北向的雙島斷裂,北北東向的金牛山斷裂和老母豬河斷裂,北東向的牟平—即墨斷裂(跡經-乳山西部),北西向的望島斷裂、海埠—神道口斷裂、俚島—海西頭斷裂。岩漿岩主要有元古代的昆嵛山岩體和文登巖體及中生代燕山晚期艾山階段的偉德山岩體和石島巖體、嶗山階段的槎山岩體和龍鬚島巖體。
水文:威海市河流屬半島邊沿水系,為季風區雨源型河流。河牀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漲暴落。徑流量受季節影響差異較大,枯水季節多斷流。全市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其中母豬河、乳山河、黃壘河三條較大河流貫穿於文登、乳山市境內,總流域面積2884平方公里,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53%,母豬河流域面積最大,流域面積1278平方公里。境內河流長度大於5公里的有94條,其中大於10公里的有44條,黃壘河最長,全長69公里。河網平均密度為0.22公里/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徑流係數為0.36左右,2012年徑流係數為0.386。
海域:威海北、東、南三面為黃海環繞,海岸線總長985.9公里,約佔山東省的33%,全國的6%。海岸類型屬於港灣海岸,海岸線曲折,沿海有大小港灣30多處,岬角20多個,並有眾多優質海灘分佈。全市大小海島114個,其中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84個,有居民島嶼6個。 [3] 
氣候:臨港屬暖温帶季風區,半濕潤過渡性氣候,四季分明,夏季濕熱,冬季乾冷,氣温、降水、蒸發風向等氣象要素年內年際變化較大。年平均氣温在12.7℃,極端最高氣温38.8℃,極端最低氣温為零下19.2℃,年日照時數為2459小時,太陽總輻射量118.14千卡/平方釐米。初霜期在10月中旬,終霜期在3月下旬,無霜期200天左右。有“清明斷雪,穀雨斷霜”之説,年均無霜期積温4238.1℃,初凍期在12月中旬,解凍期在3月中旬。最大結冰厚度20釐米,最大凍土深36釐米。最大風速22米/秒。水面多年平均年蒸發量為1116.5毫米,月平均蒸發量以4-6月份最大,為444.2毫米,佔全部蒸發量的40%,其中5月份最大為158.6毫米,佔全年蒸發量的14.2%,多年平均降雨量為842.7毫米。
由於受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影響,全區降水從時間和空間及年際分佈上都存在較大差別。降水的年內分配極不均勻,一般年份出現春旱夏澇秋冬幹。根據4個站降雨資料,全區多年平均降水量856.7毫米,而6-9月份降雨625.2毫米,佔全年的74%,7月份最大為259.6毫米,佔全年的30.8%,3-5月份降水111.9毫米,12月份最小僅為11.2毫米。 [1] 

臨港產業規劃

►臨港路網設施:快速主幹公路(青威高速、202省道、303省道、初張路、威石路等省級以上高等級公路)與港口、市區及周邊城市相連接,區內還建設了50多條次幹公路,同步鋪設各類配套管線。
►供水:臨港區供水設施由威海市水務集團統一建設運營,供水能力為20萬立方米/天。
►供電:區內建有一座220千伏變電站,2座110千伏變電站,3座35千伏變電站,近期計劃新建1座110千伏大莊變電站,企業可根據需要,選擇單線或雙線。
►供氣:全區實現天然氣管道供應,管網隨路網建設同步進行,由港華燃氣公司統一供應。
►供熱:建有一座熱電廠,2台汽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50mw,3台鍋爐,總負荷520t/h。
►通信:有線通信、移動通信、有線電視網及寬帶網絡管線已隨區內道路一併鋪設,實現全區覆蓋。
►排水:排污管網全覆蓋,生活污水可通過管網排入污水處理廠,雨水設有專門的排水管道,實現雨污分流。
►污水處理:現有一座2萬立方米/日的污水處理廠,近期新增3萬立方米/日,2021年污水處理能力達到5萬立方米/日,規劃污水處理規模達到8萬立方米/日。 [5] 
規劃到2030年,城鄉總人口控制在44萬人,其中城市人口控制在41萬人。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控制在57.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54.8平方公里。堅持城鄉共榮發展原則,打破行政區界,以“全覆蓋”的土地利用規劃為基本理念,對規劃區的土地資源進行管控。考慮全域人口分佈、空間格局和公共資源配置,通過劃定生態控制線及城市空間增長邊界、控制城鎮發展規模、明確城鎮公共中心,形成城鎮和村莊分工合理、協同發展的網絡化城鄉空間格局。 [9] 

臨港文化旅遊

臨港區歷史悠久、幅員遼闊、山川秀美,旅遊資源獨具稟賦。境內自然景觀、生態資源、人文資源豐富。

臨港尼山書院

尼山書院總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是按照“圖書館+書院”服務模式和省文化廳“六個一”要求,高起點、高標準建設成的國學教育基地。設置了羣藝堂、明倫堂、翰墨堂等九個教室和一個可同時展出百餘幅作品的綜合展廳,能夠同時開展書法、繪畫、古箏、古琴和國學講座等培訓。同時不斷規範服務,先後制定了“尼山書院學堂管理制度”、“尼山書院服務承諾”等規章制度,設置了“尼山書院國學專家數據庫”、“尼山書院志願者數據庫”等。開設書法、繪畫、古箏、二胡等6個公益培訓班,招收學員近200人,積極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7] 

臨港臨港區全民健身中心

臨港區全民體育健身中心位於臨港區中心城區南側,是臨港區重點實施的29件民生實事之一。健身中心總佔地面積118.8畝,規劃建設2個佔地18000多平方米的人造草坪足球場、4個佔地2700多平方米籠式網球場、4個佔地2400多平方米的塑膠燈光籃球場、1個佔地8000多平米的棒球場、1個佔地800多平米的門球場、4個佔地390多平方米乒乓球場,同時,配套建設公廁、商超、停車場、漫步道等公共設施,綠化面積35209平方米。 [7] 

臨港城市書房

臨港區蔄山分館是臨港區首個城市書房,2017年12月20日正式對外開放,書房建築面積260平方米,內設自動辦證機、自動借閲機、自動門禁、監控等設施齊全,讀者可憑身份證或借閲證刷卡進入,自行操作進行辦證、借書還書、續借等手續,城市書房和市圖書館以及其它城市書房實現“一卡通”,通借通還。書房內設有閲覽書桌16張、書架30個,劃分了兒童閲覽區和成人閲讀區,可同時容納50餘人進行閲讀。書房現有藏書總量1萬冊,內容涵蓋經典文學、生活用書、地方文獻、少兒讀物等多個種類,可以滿足不同閲讀人羣需要。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