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淮

(安徽鳳陽縣臨淮關鎮)

鎖定
臨淮,所屬地區為安徽鳳陽縣臨淮關鎮,著名景點包括釣台春漲等。
中文名
臨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安徽鳳陽縣臨淮關鎮
著名景點
釣台春漲等

臨淮建制沿革

明洪武年間,鍾離縣(今安徽鳳陽)先後改為中立縣、臨淮縣。鳳陽縣臨淮鎮春秋時為鍾離國都,秦朝設鍾離縣,東晉設鍾離郡併為徐州治所,徐州更名北徐州在更名楚州再更名西楚州最後更名為豪州,因為豪河更名為濠河,故又更名為濠州,元初更名臨濠府後複名濠州,朱元璋奪取濠州又更名臨濠府,再更名中立府,最後更名鳳陽府,府治遷往新城(今鳳陽縣府城鎮),臨淮則改為臨淮縣治,清末淮水淹沒臨淮城,臨淮縣併入鳳陽縣(府縣同名),因靠近淮河,始稱臨淮關。建國初曾設臨淮市,後併入鳳陽縣。

臨淮古臨淮城

古臨淮城為六門,在清末被淮水淹沒,建國初露出水面被拆除,至今只留些許遺蹟,留下一些地名,如縣衙大街、大東關、南關等

臨淮臨淮古蹟

一、臨淮古縣城:在今本鎮小城頭以東,築於南朝梁天監五年。建時,有六個城門,淮河水落枯時在廣運橋以東的薄岸下面可以看到城牆根基。因被地方拆用,地面上已很少見到古時城牆的遺蹟了,只有臨淮縣遺留下來的許多地名諸如:大關、小城頭、縣署街、西關、小東關、大東關、城裏南關等,還保留古時的名稱。
二、“濠梁觀魚”:為鳳陽八景之一,據《臨淮縣誌》記載:“濠梁在城西南七里”,今鎮胡府村境內。“濠梁觀魚故事”出自《莊子·秋水篇》,被古人傳為美談。
三、釣台春漲:為鳳陽八景之一。據考察縣城隍廟後有一塊石碑,上刻“西映雙台”四個大字。傳説為:雙台是莊子釣魚台,戚繼光點將台,都在老塘湖邊的濠河一帶。
四、新橋溝:古稱“淮寧橋”後又改為名為“廣惠橋”、“弘濟橋”、“淮寧橋”。此橋工程堅固,三百多年來,歷經洪水衝涮,仍安然無恙。當年橋孔高大,三條桅大船能從橋下通過。這是本鎮僅存的一座古代橋樑。
五、廣運橋:在臨淮縣塗山門(西門)外,洪武三年(1370)造。清乾隆年間,知縣鄭時慶重修,後又稱吊橋。解放前的廣運橋,在淮河南岸東大街西端濠水入淮口上,是一木板平橋,後被洪沖塌。一九六八年七月,開工修築濠河橋,到一九六九年五月竣工。就是中心街濠水上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拱形橋,現稱“濠梁橋”,舊廣運橋殘址,依稀可見。
六、馬灘:馬灘,以前是濠梁驛。據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鳳陽縣誌》載:設馬六十五匹,馬伕四十一名,差夫二十四名。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濠梁驛添建草房十八間,入民國驛站廢除。
七、府城隍廟;在臨淮縣移風門內,早在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封臨濠府城隍之神為王爵(忠佑王)。洪武六年(公元373年)知府嚴達建廟,後經歷代修建,廟址房屋猶存。
此外,還有像縣城隍廟、浮橋煙鎖、開元寺、南華樓等名勝古蹟,歷經自然、歷史風雨的洗滌大都已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