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淄封泥

鎖定
臨淄封泥,臨淄齊故城出土的封泥。
中文名
臨淄封泥
出土地點
臨淄齊故城
也稱“泥封”。我國古代公私簡牘大多采用竹簡或木札。封發時用繩捆縛,在繩端或交叉處加以檢木,封以粘上,上蓋印章,作為信驗。封發物件,也常用此法。這種鈐有印章的泥塊稱“封泥”。形狀有方,有圓,無定製。主要流行於秦漢時期。魏晉以後,紙帛盛行,封泥之制漸廢。臨淄是周代齊國國都,秦漢時,又是齊郡、青州治所和齊王都所在。往來簡牘繁多。封泥為焚瘞牘檢所遺。清末以來,臨淄出土封泥數以千計。出土地點多在齊故城大城南部劉家寨一帶。一坑出土封泥少則數枚,多則數十、百枚。該地當是官署舊址。王獻唐選臨淄封泥454枚編輯成《臨淄封泥文字敍目》。吳式芬、陳介祺《封泥考略》、羅振玉的《齊魯封泥集存》等書,所集封泥,也多出自臨淄。 [1] 
參考資料
  • 1.    車吉心主編.《齊魯文化大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1989年6月:第7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