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洮大麗花

鎖定
臨洮大麗花,甘肅省臨洮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1-2] 
大麗花源於墨西哥,墨西哥人把它視為大方、富麗的象徵,因此將它尊為國花,在世界多數國家均有栽植,是世界上花卉品種最多的物種之一。 [3] 
甘肅省臨洮縣在大麗花的育種、推廣和產業發展方面處於中國領先地位,栽培面積廣、從業人員多、品種自成體系、產品銷往國內外,是中國大麗花生產與銷售中心。 [4] 
2004年12月2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臨洮大麗花”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2] 
中文名
臨洮大麗花
產地名稱
甘肅省臨洮縣
品質特點
莖杆粗壯、直立性強、色澤豔麗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4年第196號
批准時間
2004年12月23日

臨洮大麗花產品特點

臨洮大麗花品質特性

大麗花,菊科,大麗花屬,別名天竺牡丹、大理菊、地瓜花等。臨洮大麗花莖杆粗壯、節間短、直立性強、抗倒伏。 [5] 
觀賞價值高
臨洮大麗花一般莖粗可達6釐米,首花株高40釐米—60釐米,最低30釐米。花型碩大,花頭多向上。花冠直徑一般為25—40釐米,最大43釐米;色彩絢麗,有紅、黃、白、粉、黑、紫、複色等七大色系;開花期長,可連續開花5個月,許多品種的切花瓶插觀賞期長;株型低矮,首花株高40—60釐米,最低30釐米,莖稈粗壯,節間短,一般莖粗6釐米。枝葉開張,生長勢強,病蟲害少,適宜大面積推廣。 [5]  [6] 
品種類型多
臨洮大麗花共有400多個品種,按花型分類有12個類型,其中平盤菊花型比較獨特,其花瓣放射狀,排列整齊,瓶插期長,為切花的優良新類型;按花色分有七大色系,其中黑色系、藍色系中的藍紫色品種較為珍貴。
適應能力強
臨洮大麗花對環境條件要求不嚴格,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緯度,不同土壤條件下都能正常生長髮育,在全國各地都能栽培。 [6] 
臨洮大麗花 臨洮大麗花

臨洮大麗花品種分類

臨洮大麗花有紅、黃、白、粉、黑、紫、複色七大色系,現有418個栽培品種,可分為如下類型:
按花型分類
(1)單瓣型(SingleDahlia)
(2)託桂型或稱銀蓮花型(AnemoneFlowerDahlia)
(3)環領型或稱領飾型(CollaretDahlia)
(4)裝飾型(DecorativeDahlia)
(5)蓮座型(Lotns—floweredDahlia)
(6)球型(ShowDahlia)
(7)繡球型(Pompon—floweredDahlia)
(8)菊花型(Chrysanthemum—floweredDahlia)
(9)牡丹型(Peony—floweredDahlia)
(10)仙人掌型(CactusDahlia)
(11)披髮型即什錦型(AssortedDahlia)
(12)盤型(Plate—floweredDahlia)。
按花色分類
(1)紅色系,92個品種
(2)黃色系,73個品種
(3)紫色系,48個品種
(4)白色系,39個品種
(5)黑色系24個品種
(6)粉色系,64個品種
(7)複色系,78個品種。 [6] 
臨洮大麗花 臨洮大麗花

臨洮大麗花產地環境

臨洮縣地處隴西盆地西緣,青藏高原以東,甘肅省中部、定西市西部,洮河下游,介於東經103°29'—104°19',北緯35°03'42''—35°56'46''之間,屬黃土丘陵溝壑區第四付區。森林覆蓋率為12.6%。黃河上游最大的一級支流——洮河從海巔峽入境,於茅籠峽出境流入劉家峽水庫,縱貫9個鄉鎮115千米,流域面積2649平方千米。臨洮縣屬温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温7℃(最高氣温34.6℃,最低氣温-29.5℃),無霜期80—190天,年平均降雨量317—760毫米之間,蒸發量1400毫米以上,7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7、8、9三個月。 [7-8] 
臨洮縣土壤肥沃、氣候温和、日照時間長、晝夜温差大,非常適宜球根花卉的生長。 [9] 
臨洮地理 臨洮地理

臨洮大麗花歷史淵源

大麗花原產墨西哥、危地馬拉、哥倫比亞等高原地帶。19世紀後期引入中國,並陸續傳到東北、華北等地廣泛栽培。 [5] 
園藝屆一致認為大麗花傳入中國的時間始於19世紀末,傳入途徑有2種。
臨洮大麗花 臨洮大麗花
説法一:大麗花還有“天竺牡丹”、“大理菊”、“西番蓮”等別稱,“天竺”即印度,“大理”是雲南古城,“西番”指西南藏區,“牡丹”、“菊”、“蓮”是對其多變花形的描述。因此大麗花傳入中國的最有可能的途徑是“印度—西藏—雲南—全國各地”。實際上,這種猜測可以在《台灣通史(下冊)》《卷二十八虞衡志》中得到證實,原文為:“西番蓮:一名天竺牡丹,種出印度,傳入未久。花如菊,有十數種。播子插枝,皆可發生。”
説法二:在民間人們還將大麗花稱為“東洋菊”,“東洋”即日本,又因其為菊科植物,開花似菊,方得此名。起初多見於上海,後來在華北、東北等地栽培較盛,再後來便傳播到全國各地。就此推測,大麗花傳入中國的另一途徑是“日本—上海—華北、東北—全國各地”。
在以上2種説法中,大麗花傳入中國的途徑看似有所差異,但並不矛盾。從大麗花別名判斷,以上2種説法同時存在,即西藏、雲南等西南地區的大麗花最初可能是從印度傳入的,上海、華北及東北地區的大麗花最初可能是從日本傳入的。
自從大麗花傳入中國以後,在全國範圍內得到了廣泛栽培,尤以雲南、上海、河北、內蒙古、遼寧、甘肅為盛。尤其在甘肅省的臨洮縣,自然條件(如海拔、氣候、土壤等)與原產地相似,很適合大麗花生長,再加上幾代園藝工作者的努力,臨洮大麗花在育種、栽培、分類等方面自成體系,並逐漸成為國內大麗花生產與繁育的重要基地。 [4] 
臨洮大麗花的栽培主要經歷四個歷史階段:
引入階段(1930年—1950年)
大麗花在20世紀30、40年代引入臨洮縣之初,只見於在少數百姓庭院裏零星栽植,50年代得以普及,但仍然只限於尋常百姓家裏,集體苗圃或公園裏還很少見到。此時為大麗花的引入階段,大麗花作為產業還未見雛形。品種少,花型小,顏色單調,大致有黃、白、紫、粉、紅等,且杆高葉小、品質低下。
起步階段(1960年—1970年)
從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初,以張萬全為代表的花卉愛好者開始大量栽植大麗花,並開始了大麗花的育種工作,同時大麗花開始在花圃等公共綠地內集中成片栽植。此時為臨洮大麗花產業的起步階段。
在眾多花卉愛好者中,洮陽鎮的張萬全收集的品種相對較多,主要有‘老大黃’、‘大白’、‘老大紅’、‘荷花粉’、‘大紫’等。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張先生將工作重點放在了大麗花新品種的培育上。並在70年代初培育出了首個優良品種——‘瑪瑙盤’,花型為放射形,顏色粉中帶褐,發芽率高,繁殖力強,塊根大。80年代初,他又培育出了大麗花名品——‘銀鎖蓮峯’,此品種獲得了1988年甘肅省首屆花木博覽會金獎、1989年全國第二屆園藝博覽會金獎、1997年甘肅省首屆林果產品展覽交易會金獎等殊榮。之後,在張萬全的影響和帶動下,臨洮籍的大麗花育種專家又先後培育出了‘錦盤託珠’、‘金盤’、‘墨獅子’、‘西施’、‘爭奇’、‘鬥豔’、‘美麗紅’、‘玉翠鵝黃’、‘明月’、‘金背紅’、‘墨魁’、‘紅帥’、‘爭豔’、‘叢中笑’、‘金鳳’、‘雪塔’、‘西湖晚照’、‘粉盤’、‘大雪青’、‘鷹嘴紅’、‘梅骨雪魄’、‘朝天嘯’、‘嶽麓清暉’、‘白鳳’、‘千錘百煉’、‘鋪冰卧雪’、‘國魂’、‘嶽麓白’、‘洮陽紅’、‘錯金鑲銀’等大麗花名品。至20世紀90年代末,臨洮人培育出的大麗花優良品種已經接近500個,佔當時全國種植品種的70%以上。至此,臨洮大麗花品系(品種羣)基本形成。
成熟階段(1980年—2005年)
20世紀80、90年代,是臨洮大麗花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以張萬全為代表的大麗花育種人的突出貢獻。20世紀80年代初,張萬全又培育出了大麗花名品——“銀鎖蓮峯”,此品種獲得了1988年甘肅省首屆花木博覽會金獎、1989年全國第二屆園藝博覽會金獎、1997年甘肅省首屆林果產品展覽交易會金獎等殊榮。之後,臨洮籍的大麗花育種專家又先後培育出了眾多大麗花名品。至20世紀90年代末,臨洮人培育出的大麗花優良品種已經接近500個,佔當時中國種植品種的70%以上。至此,臨洮大麗花品系(品種羣)基本形成。
同時,中國20世紀80年代初的改革開放政策加快了臨洮花卉產業化的步伐,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實行的“聯產承包責任制”為臨洮縣居民及附近農民從事花卉產業鋪平了道路。具體地説,20世紀80年代是臨洮大麗花產業的原始積累期;90年代是臨洮大麗花產業的快速發展期;2000年前後是臨洮大麗花產業的高峯期;2004年臨洮大麗花產業已經達到了飽和狀態,不管是種植户數量、種植總面積還是年銷售額等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衰落階段(2005年—2015年)
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從2005年開始,臨洮大麗花產業步入低谷,其種植規模、從業人員、產量及經濟效益等都出現了快速下滑的趨勢。無獨有偶,在國內其他一些大麗花生產基地也出現了同樣的窘境。
臨洮縣在最輝煌的2004年,全縣大麗花種植户有500多户之多,栽植面積在113公頃;到2015年時,將大麗花作為主要產業進行規模化種植的農户已經寥寥無幾。在20世紀90年代末大麗花的輝煌期,市面上能叫上名稱的大麗花優良品種有700多個,臨洮縣保存的品種佔到了70%左右,有500個之多;至2015年,全國範圍內保存下來的大麗花品種不足百個,臨洮縣保存的大麗花品種僅有70個左右。而且來自不同地方的品種存在“同種異名”或“異種同名”的混雜現象。 [4] 
衰落原因
任何花卉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出現波峯和波谷,但像大麗花產業這樣在短短几年裏便以驚人的速度從輝煌走向衰落的卻很少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可耕土地減少,花農無地可種
進入21世紀以後,城市擴建、耕地減少,臨洮縣當地居民無地可種,大麗花栽植面積隨之大幅度減少。
缺少行業規範,存在惡性競爭從
地方政府缺乏長遠規劃和正確引導,養殖户缺乏合作經營、做大做強的意識;大麗花產業入行門檻低,導致當地農户一擁而上,形成了無目的、無計劃的盲目競爭格局,產品參差不齊,質量下降在所難免。
從業人數鋭減,導致產業斷層
隨着城市化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越來越少,同時大麗花產業具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對從業人員要求較高,因而從事大麗花種植的年輕人少之又少,品種丟失、面積鋭減、產業鏈斷裂等在所難免。
設施條件落後,產品形態單一
花卉產業已經從過去的勞動密集型、設施原始型、信息閉塞型邁入以技術、設備、信息為核心競爭力的時代。而臨洮大麗花產業發展幾十年,其經營模式、種植方式、儲藏條件、運輸辦法等均缺乏創新,直接導致其產品單一、質量下降、附加值低、成本高昂等致命缺陷。
缺乏理論指導,品種更新緩慢
大麗花育種相對於其他草本花卉更難,大麗花園藝品種大多隻有舌狀花,而無管狀花,且所有舌狀花均是由雄蕊瓣化而來,不具備授粉結實的能力,通過人工輔助授粉的方式進行有選擇、有目的雜交育種,難度很大。多則需要10年以上,少則需要3—5年方能選出性狀優良的品種。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專業的育種團隊和足夠的資金投入也是大麗花品種更新緩慢的重要原因。
保護意識不強,新型品種短命
大麗花的育種及新品種的出現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但繁殖與生產環節門檻卻很低。臨洮大麗花產業以個體經營為主,一旦有人培育出新的品種,很快就會擴散開來,導致很多觀賞價值極高的大麗花新品種,在未創造出可觀的經濟效益之前就已淪為大宗產品。從業者(大多是農民)的專業素養決定了臨洮縣在大麗花品種資源的保藏方面,尤其在新品種的保護方面缺乏足夠的認識,申請專利或新品種權的農户更是寥寥無幾,致使一些歷經千辛萬苦培育成的新品種,得不到應有的保護。 [4] 
臨洮大麗花 臨洮大麗花

臨洮大麗花生產情況

1997年,臨洮大麗花栽培面積為100畝,商品種球年產30萬墩,實現產值120萬元。
2004 年,臨洮縣大麗花種植户有500 多户之多,栽植面積在113公頃。 [4] 
2009年,臨洮縣向市場提供各類鮮切花超過1.8億枝,各類種球1.1785億頭,種苗1.7592億株,各類盆花2020多萬盆。形成了以臨洮大麗花、紫斑牡丹、觀賞百合、唐菖蒲、非洲菊、矮牽牛、月季等為主栽品種的生產基地。 [10] 
2010年,臨洮縣產各類鮮切花1100萬枝、種球1300萬頭(墩)、種苗1506萬株、盆花542萬盆,實現產值3600萬元。 [11] 
2014年,臨洮大麗花栽培面積發展到的1500畝,商品種球年產550萬墩,實現產值6000多萬元。
臨洮縣大麗花產業發展態勢表 臨洮縣大麗花產業發展態勢表 [4]

臨洮大麗花產品榮譽

臨洮大麗花以其優良的性狀、豐富的花色和獨特的韻味頗受人們喜愛。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臨洮大麗花”獲得30個獎項(大獎1項,金獎5項,銀獎17項,銅獎7項)。香港《文匯報》也曾載“臨洮大麗花在世博會上出盡了風頭”的文章,給“臨洮大麗花”以高度評價,被譽為“世界上最大、最美麗的花”。 [1] 
2004年12月2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臨洮大麗花”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2] 
臨洮大麗花 臨洮大麗花

臨洮大麗花地理標誌

臨洮大麗花地域保護範圍

臨洮大麗花原產地域範圍以甘肅省臨洮縣人民政府《關於臨洮大麗花申報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範圍的報告》(臨政發[2004] 121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甘肅省臨洮縣現轄行政區域。 [2] 

臨洮大麗花質量技術要求

(一)栽培管理
1.種球篩選:品種純正、準確、無病蟲害、塊根充實、飽滿。
臨洮大麗花 臨洮大麗花
2.消毒:化學消毒。
3.輪作:一年一輪作,不得重茬。
4.整枝:保留主花莖和主花蕾,除去側枝和側花蕾。
5.藏:儲藏温度3至5℃,通風良好。
6.肥水管理:水分管理原則為見幹見濕,乾透澆透。肥料管理原則為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施用有機肥,控制氮肥。
(二)質量特色
1.種球為肥大的地下變態塊根,紡錘形或圓球形。
2.種球帶有根莖的單個塊根,長度大於5釐米,圍徑大於10釐米。
3.種球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
4.種球含水量60%至70%之間。
5.品種種性保持良好,無退化。
6.抗性強,耐儲藏。 [2] 

臨洮大麗花專用標誌使用

在臨洮大麗花原產地域範圍內的生產者需要使用“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的,應向設在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原產地域產品申報機構提出申請,經審查合格批准後,方可使用“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