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河區

鎖定
臨河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轄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巴彥淖爾市南部,地處黃河“幾”字彎頂部、河套平原腹地, [5]  屬中温帶半乾燥大陸性氣候, [7]  毗鄰5個旗、縣,總面積2333平方千米。 [14]  截至2022年10月,臨河區轄11個街道、7個鎮、2個鄉,另轄2個鄉級單位。 [10]  截至2021年末,臨河區常住總人口58.86萬人。 [17] 
臨河區因位於黃河北岸,南臨黃河而得名。民國十八年(1929年),設立臨河縣;1954年,隸屬河套行政區;1958年7月,隸巴彥淖爾盟;1984年,撤銷臨河縣,設立縣級臨河市; [7]  2004年8月26日,撤銷巴彥淖爾盟、縣級臨河市,設立巴彥淖爾市、臨河區。 [5]  臨河區主要景點有黃河河套文化旅遊區內蒙古臨河黃河國家濕地公園中國河套文化博物院等。 [19-21]  2021年11月15日,臨河區入選“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名單”。 [8]  2021年11月18日,臨河區入選“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公示名單。 [12] 
2022年,臨河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47.34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0.88億元,同比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96.65億元,同比增長0.5%;第三產業增加值169.81億元,同比增長2.1%。三次產業結構為23.3:27.8:48.9。 [22] 
中文名
臨河區
外文名
Linhe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150802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巴彥淖爾市南部
面    積
2333 km² [14] 
下轄地區
11個街道、7個鎮、2個鄉,另轄2個鄉級單位 [10] 
政府駐地
團結街道
電話區號
0478
郵政編碼
015000
氣候條件
中温帶半乾燥大陸性氣候 [7] 
人口數量
58.86 萬(截至2021年末常住總人口) [17] 
著名景點
黃河河套文化旅遊區
內蒙古臨河黃河國家濕地公園
中國河套文化博物院 [19-21] 
火車站
臨河站
車牌代碼
蒙L
地區生產總值
347.34 億元(2022年) [22] 

臨河區歷史沿革

戰國時期,屬趙國九原郡之西部地。
秦朝時期,仍隸九原郡
西漢時期,屬朔方郡,隸朔方刺使統領。
東漢末年,郡縣並廢,為南匈奴盤踞。
三國至晉朝初期,仍為南匈奴牧地。永嘉以後,迭次為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赫連勃勃夏屬地。
南北朝時期,地屬北魏沃野鎮。
隋朝初期,屬豐州
隋大業三年(607年),改州設郡,屬五原郡,隸大同城護守。
唐朝初期,地屬豐州,隸內道。貞觀中,改州設郡,隸九原郡。
唐景龍二年(708年),地屬西受降城,隸天德軍節度使,並先後為燕然都護府安北都護府統領。
宋、遼、金、夏朝時期,皆為西夏屬地。
元朝時期,滅夏,旋以地屬雲內州(下州),隸大同路
明朝初期,地屬寧夏衞,隸陝西
明朝末年,即入蒙古部屬。
清朝初期,為伊克昭盟鄂爾多斯左翼後旗達拉特旗)和右翼後旗(杭錦旗)的一部分。
清乾隆以後,置道設廳,隸歸綏道薩拉齊廳遙領。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隸五原廳
民國初期,改廳為縣,仍屬五原縣
民國十四年(1925年),五原縣豐濟渠西側劃界,以西設臨河,置臨河設治局。
民國十八年(1929年),設立臨河縣。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將臨河北部和西部地劃出,分別置狼山縣、米倉縣和陝壩市政籌備處(縣級)。
1950年,屬陝壩專區
1954年,隸屬河套行政區
1958年7月,隸巴彥淖爾盟。同年,撤銷狼山縣,分別併入臨河縣和杭錦後旗
1984年,撤銷臨河縣,設立縣級臨河市。 [7] 
2004年8月26日,撤銷巴彥淖爾盟、縣級臨河市,設立巴彥淖爾市、臨河區。 [5] 

臨河區行政區劃

臨河區區劃沿革

1982年,撤銷狼山公社,建立狼山鄉。
1985年4月,撤銷臨河鎮,所轄解放、新華、團結、車站、先鋒5個街道直隸市政府。同年6月,狼山鄉改鄉為鎮。
1986年,新華鄉改為鎮。同年8月,五星鄉更名為古城鄉、團結鄉更名為馬場地鄉,長勝鄉更名為隆勝鄉。 [7] 
臨河區 臨河區

臨河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2年10月,臨河區轄11個街道、7個鎮、2個鄉,另轄2個鄉級單位:團結街道車站街道先鋒街道解放街道新華街道東環路街道鐵南街道西環路街道北環街道金川街道匯豐街道狼山鎮新華鎮幹召廟鎮烏蘭圖克鎮雙河鎮城關鎮白腦包鎮曙光鄉八一鄉狼山農場臨河農場 [10]  區人民政府駐團結街道。

臨河區地理環境

臨河區位置境域

臨河區衞星地圖 臨河區衞星地圖
臨河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巴彥淖爾市南部,介於北緯40°34′—41°17′、東經107°06′—107°44′之間,毗鄰5個旗、縣,南與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隔河相望,北與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毗連,東與五原縣接壤,西與杭錦後旗為鄰。全區總面積為2333平方千米,南北最長距離約64.7千米,東西最長距離約36千米。 [14] 

臨河區地質

臨河區,地質構造為河套斷陷,屬中朝準地中的鄂爾多斯台拗的一部分。地質基底為太古代時期形成的變質岩系太古界、中生代末期開始下陷,接受陸相沉積。地質構造運動情況是境北山地,高原在上升,平原相對下降。 [7] 

臨河區地形地貌

臨河區地形圖 臨河區地形圖
臨河區地處黃河“幾”字彎頂部、河套平原腹地, [5]  為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由西南向東北微度傾斜,海拔1029—1045米,平均坡降1/5000,有沙質崗地、紅泥窪地和壤質緩坡三大基本地貌。 [7] 

臨河區氣候

臨河區屬中温帶半乾燥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温6.8℃,無霜期平均127天,年總輻射量約154.34千卡/平方釐米,日照時數3254小時,年均降水138.8毫米,年均蒸發量2236.7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5.2%。 [7] 

臨河區水文

臨河區境內黃河是過境主要河流,年均過境流量339.8億立方米,流徑50千米,堤防長46.5千米,引水量10.73億立方米。地表水除黃河灌溉網以外,還有總面積1.59萬畝的大小湖泊,水深1—7米。 [5] 

臨河區土壤

臨河區土壤可分為灌淤土、鹽土、鹼土和風沙土四類,這四類土尚可分為草甸灌淤土、鹽化灌淤土、草甸鹽土、沼澤鹽土、龜裂鹼土和風沙土六個亞類。 [7] 

臨河區植被

臨河區植被類型多樣,在缺水崗地上有沙生、旱生植被,在低窪地有濕生、水生植被,在鹽漬化土壤上有鹽生植被。 [7] 

臨河區自然資源

臨河區土地資源

臨河區總土地面積353.16萬畝,涉及各類土地6類、38種,其中宜農面積110.81萬畝,宜林面積為87.95萬畝,宜牧面積為131.14萬畝。土地資源利用情況:耕地185.68萬畝,佔總土地面積的52%;園地8451.4畝,佔總耕地面積的0.24%;林地9.92萬畝,佔總土地面積的2.8%;牧草地72.4萬畝,佔總土地面積的20.4%;城鄉居民及交通等佔地20.6萬畝,佔總面積的5.84%;水域佔地35.7萬畝,佔總土地面積的10.13%;未利用土地25.55萬畝,佔總面積的7.2%。其中荒草地894畝,鹽鹼地(指表層鹽鹼聚集,只生長天然耐鹽鹼植物的土地)14.36萬畝,沼澤地1037.3畝,沙地10.89萬畝,主要分佈在新華、烏蘭圖克、八岱、黃羊木頭等鄉(鎮)。 [7] 

臨河區生物資源

臨河區境內湖泊、水地有藻類、地皮菜等;菌類有蘑菇、豬苓、伏苓等;高等植物有紅柳、岌發草等,分17個科、48個屬、60個種;野禽有鳶、鴞、烏鴉、啄木鳥等20多種。 [7] 

臨河區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臨河區常住人口為582206人。 [11] 
截至2021年末,臨河區常住總人口58.86萬人,其中男性29.69萬人,女性29.17萬人。 [17] 

臨河區經濟

臨河區綜述

2022年,臨河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47.34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0.88億元,同比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96.65億元,同比增長0.5%;第三產業增加值169.81億元,同比增長2.1%。三次產業結構為23.3:27.8:48.9。 [22] 
2022年,臨河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比上年上漲2.1%。其中,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1.3%,衣着類價格上漲2.2%,居住類價格上漲0.5%,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1.4%,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上漲7.5%,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0.5%,醫療保健類價格跌1.5%,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上漲2.8%。 [22] 
2022年,臨河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1.6億元,同比下降15.3%。其中,房地產29.7億元,同比下降49.8%;投資項目51.9億元,同比增長39.8%。投資項目中,農牧業固定資產投資3.8 億元,同比下降7.3%;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7.9 億元,同比增長96.6%;交通商貿固定資產投資2.7 億元,同比下降20.6%;城建固定資產投資37.2 億元,同比下降46.5%。
2022年,臨河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50元,同比增長5.8%。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80元,同比增長5.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83元,同比增長6.2%。 [22] 

臨河區第一產業

2022年,臨河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1.9億元,同比增長13.3%。各類農作物播種面積205.09萬畝。其中,糧食種植面積105.45萬畝,同比增長0.9%;經濟作物種植面積99.64萬畝,同比下降3.8%。全年糧食總產量為67.2萬噸,同比增長5.1%;油料產量12.9萬噸,同比下降30.0%;蔬菜產量82.96萬噸,同比下降4.6%。
2022年,臨河區家畜存欄189.92萬頭(只),較上年同期減少7.69萬頭(只),減幅3.9%。其中,生豬存欄7.23萬口,增長0.8%;牛存欄4.07萬頭,增長113.2%;羊存欄178.43萬隻,減幅5.2%;家禽存欄57.49萬隻,與上年持平。全年豬牛羊出欄418.52萬頭(只),減幅15.9%。其中,生豬出欄14.68萬口,增長88.3%;牛出欄2.38萬頭,增長11.7%;羊出欄401.47萬隻,下降17.7%;家禽出欄123.17萬隻,增長36.6%。全年肉類總產量11.05萬噸,增長15.2%。其中:豬肉產量1.54萬噸,增長92.1%;牛肉產量0.38萬噸,增長11.5%;羊肉產量8.83萬噸,增長7.5%;禽肉產量0.28萬噸,增長26.7%;禽蛋產量0.54萬噸,下降27.2%;牛奶產量8.09萬噸,增長40.9%。 [22] 
2022年末,臨河區農牧業機械總動力105.5萬千瓦,同比增長3.0%;各類拖拉機保有量41392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機(30馬力以上)7141台,小型拖拉機(30馬力以下)34251台,收穫機械736台(其中玉米聯合收穫機257台),各類配套農機具69538台。目前,全區主要農作物的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85.2%。機耕面積達195萬畝,機械播種170萬畝,機械收穫面積145萬畝。新建規模化養殖場1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達945個,家庭農牧場1204個,種養大户6283户。設施農業總面積累計達到5.4萬畝。完成土地流轉13萬畝,全區累計流轉土地面積達92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59萬畝。落實訂單種植123萬畝。新增“二品一標”和天賦河套區域公用品牌9個。納入國家追溯平台企業45家。完成節水改造33.9萬畝,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8524個,建成規範化養殖場1666個。 [22] 

臨河區第二產業

2022年,臨河區80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316.0億元,同比增長12.5%;實現增加值64.7億元,可比價增速5.0%。其中:輕工業完成產值167.2億元,同比增長6.5%;重工業完成產值148.8億元,同比增長20.1%。根據註冊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完成產值111.3億元,同比增長1.9%;非公有制工業完成產值204.7億元,同比增長19.3%。分產業看:能源基礎產業完成產值77.6億元,同比增長5.6 %;製藥產業完成產值66.7億元,同比增長13.4%;食品產業完成產值88.3億元,同比下降7.3%;絨紡產業完成產值10.4億元,同比增長0.7%;冶化產業完成產值42.6億元,同比下降5.6%;其它產業完成產值30.4億元,同比增長397.4%。 [22] 

臨河區第三產業

2022年,臨河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06.9億元,同比下降3.2%。分城鄉看:城鎮實現零售額88.8億元,同比下降2.9%;鄉村實現零售額18.1億元,同比下降4.9%。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97.1億元,同比下降1.7%;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9.8億元,同比下降16.3%。全區電子商務交易額實現70.2億元,增長0.8%。 [22] 
2022年,臨河區財政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6.46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84億元,同比下降5.5%;非税收入完成3.62億元,同比增長74.6%。分部門看:臨河税務局完成11.20億元,同比下降11.9%;開發區税務局完成2.29億元,同比增長51.8%;財政系統完成2.97億元,同比增長87.8%。全年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54.94億元,同比增長19.8%。其中八項民生合計支出38.7億元,佔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0.4%。 [22] 
2022年末,臨河區臨河地區各類金融機構存款餘額711.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01.4億元,同比增長16.6%;貸款餘額519.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3.1億元,同比增長11.4%。存貸差為192.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0.6億元。全年證券公司股民開户數為5380户,證券交易額為3895億元。
2022年,臨河區實現保費收入3.55億元,同比增長8.9%。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58億元,同比增長22.1%。支付各項賠款1.2億元,同比下降18.3%。其中,財產險給付賠款0.88億元,同比下降20.7%。 [22] 

臨河區交通運輸

臨河區區位優勢明顯,地處以京津為龍頭的呼一包一銀一蘭經濟帶中段,是國家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區域,即將建設的包銀高鐵、110國道、242國道、京藏高速、京新高速、臨甘一級公路等穿境而過,巴彥淖爾機場通航北京、成都、西安、鄭州、上海、呼和浩特等城市。 [5] 
截至2021年末,臨河區公路養護投資710萬元,公路優良率達82.3%;境內公路通車總里程達3720.59千米。其中,國省道283.12千米(含高速67.62千米),縣道266.61千米,鄉道600.36千米,村道2567.88千米,農村公路硬化里程2079.17千米,境內鄉鎮100%通硬化路,全區11個鄉鎮(農場)全部通三級瀝青路;完成貨運量5413.25萬噸,同比增長20.6%;完成貨運週轉量126.89億噸/千米,同比增長16.2%;旅客運輸總量78.48萬人次,同比下降26.0%;完成客運週轉量1.102億人/千米,同比下降7.4%;擁有駕駛資格人數210509人,機動車保有量150593輛,其中:小型汽車128742輛,大型汽車7981輛(大型客運車412輛、貨車7569輛),掛車3394輛,摩托車7981輛,農用車930輛,出租車1218輛,危險化學品車輛80輛,公交車198輛;共有公共汽車線路27條,營運里程30.97萬千米。 [16] 

臨河區政治

臨河區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區委書記
區委副書記
藺曉東、安文哲
區長
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區政協主席
區政法委書記
副區長
哈森高娃、奇華
參考資料: [15]  [23-25] 

臨河區社會事業

臨河區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臨河轄區擁有各級各類學校151所(包括幼兒園),在校學生95344人。擁有普通高等學校2所,在校學生12314人,專任教師754人;中等職業學校5所,在校生9014人,專任教師645人;普通中學21所,在校生23438人,專任教師2296人(其中:初級中學14所,在校生15007人,專任教師1221人。高級中學7所,在校生8431人,專任教師1075人);小學29所,在校學生31790人,專任教師2468人;擁有幼兒園93所,在園幼兒18347人,教師1384人;擁有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441人,專任教師60人。 [22] 

臨河區科學技術

截至2022年,臨河區授權專利534件。其中,發明專利21件,實用新型專利450件,外觀設計專利63件。全區擁有產品質量檢驗機構12家;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家。

臨河區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臨河區擁有影劇院7個,文化館2座,檔案館2座,圖書館2座,報社1家,博物館4座,公益書屋7個。擁有廣播電視台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100%,電視人口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户達5.0萬户。全年出版報紙310萬份。 [22] 

臨河區體育事業

截至2021年末,臨河區舉辦各類線上、線下體育比賽和全民健身活動17項,直接參加人數達到2萬餘人次;成功舉辦龍舟賽、馬拉松等一系列國家級體育品牌賽事。 [16] 

臨河區醫療衞生

截至2022年,臨河轄區設醫療衞生保健機構604個,設醫院40所(其中:三級綜合醫院1所,蒙醫醫院1所,三級中醫醫院1所,二級綜合醫院1所,二級康復醫院1所,民營醫院35所),傳染病醫院1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所,婦幼保健院1所,衞生監督機構2所,鄉鎮衞生院18所,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13所,村衞生室166所,門診、醫務室、個體診所361所。共有牀位5722張。共有衞生事業人員11235人,衞生技術專業人員914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851人,註冊護士4618人,其他衞生技術人員674人。 [22] 

臨河區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臨河區城鎮新增就業4993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468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686人,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34749人,其中:轉移六個月以上2598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9%。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0期,培訓人數738人(其中城鎮就業技能培訓455人,農牧民轉移技能培訓283人);開展大學生創業實訓5期,參加培訓189人;開展創業培訓8期,參加培訓235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480萬,惠及215人。 [22] 
2022年末,臨河區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各類人員達278892人,其中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05588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54406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8898人。失業保險繳費人數20940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373986人。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51148人。參加工傷保險42887人。醫療保險綜合參保率達95.5%。
2022年,臨河區城鎮低保標準由2021年的每人每月 725元提高為 772元,農村低保標準由 2021年的每人每年 5478 元提高為6309元。全年為城鎮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 2507.43萬元;為農村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3652.47萬元。為192 名特殊困難羣眾發放“救急難”資金305.38萬元。臨時求助方面,通過鄉鎮、辦事處、農場救助困難羣眾5992人,發放資金 569.68 萬元;民政局直接救助 312 人,發放資金327.98萬元,人均救助1852元。發放高齡津貼1220.06萬元。為 99138 名 60 週歲以上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共計投入 46.73萬元。為1178名特困人員發放生活費 1323.7萬元,為 536名特困人員發放護理費 525.67萬元。為 11131名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 111.79萬元。 [22] 

臨河區歷史文化

臨河區地名由來

臨河區因位於黃河北岸,南臨黃河而得名。

臨河區方言

臨河方言,屬於漢藏語系—漢語—晉語—五台片。五台片所處區域在雁門內外、地處晉北、陝北和內蒙古西部地區。歷史上,該區域一直是漢族和北方少數民族爭戰的地方,各民族居民的流動此消彼長,語言接觸與融合持續不斷。再加上、走西口移民、五台片出現了斷片分佈的現狀。晉語五台片現分佈於山西北部、陝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後套地區,共28個市縣旗。其中晉北17個市縣:分別是忻州市(忻府區)、原平、定襄、五台、岢嵐、神池、五寨、寧武、代縣、繁峙、河曲、保德、偏關、靈丘、朔州市(原朔縣、原平魯)、大同市(渾源縣)、太原市(陽曲縣)。陝北縣市:分別是府谷、神木、定邊、靖邊、米脂、綏德、子洲、橫山、清澗、靖邊、子長、延川。內蒙古西部4個市縣旗分別是:杭錦後旗、磴口縣、烏海市、巴彥淖爾市(原臨河)。 [18] 

臨河區風景名勝

黃河河套文化旅遊區
黃河河套文化旅遊區
黃河河套文化旅遊區(3張)
黃河河套文化旅遊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總面積35.2平方千米,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龍舟賽賽點、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景區按照“三帶五區”的總體佈局,打造集觀光休閒、文化體驗、濕地度假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區,“三帶”即黃河生態景觀帶、總乾渠觀光休閒帶、永濟渠生態景觀帶;“五區”即河套文化觀光區、河套文化體驗區、河套文化度假區、河套文化養生區、河套濕地運動區。 [19] 
內蒙古臨河黃河國家濕地公園
內蒙古臨河黃河國家濕地公園
內蒙古臨河黃河國家濕地公園(2張)
內蒙古臨河黃河國家濕地公園,位於黃河流域上中游,黃河“幾”字灣北岸,地處河套平原南麓,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境內,規劃總面積4637.6公頃,是中國西部乾旱、半乾旱區典型的黃河河灘蘆葦沼澤濕地類型。 [20] 
中國河套文化博物院
中國河套文化博物院
中國河套文化博物院(3張)
中國河套文化博物院,位於中國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佔地面積4.98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47萬平方米,是集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羣藝館、歌舞劇院、音樂廳、科技館、少年宮、書院、畫院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公益性大型公共建築,是中國首個以文化叢命名和展示的博物院,集中展示了黃河河套文化萌生、發展、成熟、興盛的歷史全貌,共展示文物5000餘件(套)。 [21] 

臨河區榮譽稱號

2013年4月15日,臨河區入選“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名單”。 [9] 
2018年2月,臨河區入選“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13] 
2020年7月17日,臨河區入選“內蒙古自治區雙擁模範城(旗縣、市區)名單”。 [2] 
2020年9月29日,臨河區入選“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名單”。 [1] 
2020年12月22日,臨河區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3] 
2021年6月21日,臨河區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名單”。 [4] 
2021年9月8日,臨河區入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6] 
2021年11月15日,臨河區入選“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名單”。 [8] 
2021年11月18日,臨河區入選“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公示名單。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