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河盜龍

鎖定
臨河盜龍是一種發現於中國的馳龍類,體長約1.8米,重約25千克,生存年代為晚白堊世。臨河盜龍的化石保存完整度非常高且姿態優美,因此其種名得名為精美臨河盜龍。在一些研究中,臨河盜龍被認為與白魔龍是同一個物種,不過這一觀點已經被更為詳細的形態學對比駁回。
中文名
臨河盜龍
拉丁名
Linheraptor [4] 
模式種
精美臨河盜龍(Linheraptor exquisitus
分類位置
獸腳類,副鳥類,馳龍類,真馳龍類,伶盜龍亞科
產    地
中國,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巴音滿都呼地區,蓋特地點
時    代
晚白堊世,坎潘期,距今約8360萬至7200萬年前
地    層
烏蘭蘇海組
命名人
徐星等人

臨河盜龍命名由來

臨河盜龍的屬名意指它的發現地所在的內蒙古的巴彥淖爾市的臨河區。由於正型標本保存的非常完整,研究者以“精美”作為種加詞。
臨河盜龍骨骼輪廓圖 臨河盜龍骨骼輪廓圖

臨河盜龍基本信息和形態學

目前僅發表了一件臨河盜龍的骨骼標本,即正型標本IVPP V 16923,是一件關聯的幾乎完整的標本。
臨河盜龍具有以下特徵組合與其它獸腳類相區分:上頜孔很大,大小几乎與外鼻孔差不多。顴骨外側面有幾個大的滋養孔。上頜孔的位置較靠前。淚骨具有向外側伸出的稜,且具有一個較寬的內側骨板。方顴骨的前突和升突之間的夾角為鋭角。顴骨和鱗骨相關節使得眶後骨沒有參與到下顳窩的構成。眶前窩的腹邊緣具有較發達的稜。眶後骨的額骨和顴骨突之間的夾角較小。鱗骨的眶後骨突向前腹向彎曲。鱗骨的方顴骨突比較短。方骨的外側面具有一背腹向較短的側稜。方骨的骨幹較直,且較少的向後彎曲。副枕骨突向外側伸出。隅骨向後有較大的延伸。下頜的最後端背腹向較深。樞椎上具有氣孔 [1] 
臨河盜龍正型標本 臨河盜龍正型標本

臨河盜龍系統發育位置

系統發育分析顯示臨河盜龍屬於馳龍類,伶盜龍亞科,與白魔龍有較近的親緣關係 [2] 
臨河盜龍的系統發育位置 臨河盜龍的系統發育位置

臨河盜龍與白魔龍的差異

一些研究質疑了臨河盜龍的有效性,並認為它與白魔龍其實是同一個物種。然而,2015年的一項詳細的形態學研究表明臨河盜龍與白魔龍之間存在非常多的形態學差異 [3] 
臨河盜龍的前頜骨鼻骨突有背腹向壓扁的現象,而白魔龍的前頜骨鼻骨突在前端壓扁,後端呈棒狀。
臨河盜龍的上頜孔的前後向長度與外鼻孔接近,而白魔龍的上頜孔較小。
臨河盜龍的鼻骨前頜骨突終止於外鼻孔的前邊緣,而白魔龍的該結構更短,終止於外鼻孔全長的中點。
上顳窩的前邊緣形成一個金字塔狀的輪廓,這一特徵僅見於臨河盜龍。
方顴骨的鱗骨突向背部擴展,白魔龍的該結構向背部變窄。
基翼骨突沒有向前傾斜。
上枕骨脊短且尖鋭。白魔龍的上枕骨脊較長,且較低矮。
淚骨的背面前側具有幾個開孔。白魔龍不具備這一特徵。
上頜孔的前邊緣與眶前窩的前邊緣相融合。白魔龍的上頜孔雖然也較靠前,但是其前邊緣和眶前窩的前邊緣有明顯的分離。
顴骨的後腹側方具有滋養孔。白魔龍不具有此特徵。
方顴骨的鱗骨突外側面具有非常明顯的縱向脊。白魔龍的方顴骨外側面較光滑。
鱗骨外側面具有垂直脊。白魔龍的鱗骨外側面非常光滑。
額骨向前延伸的過程中逐漸變得尖細。多數其它馳龍類的額骨前端較鈍。
前頜骨鼻骨突延伸至外鼻孔後邊緣的後端。白魔龍的前頜骨鼻骨突較短。
鼻骨向後延伸至眶前棒之後的位置。白魔龍的鼻骨後端與眶前棒幾乎處於同一個位置。
前頜骨背腹向較淺。白魔龍和多數馳龍類的前頜骨背腹向較深。
前頜骨的上頜骨突細長。白魔龍的這一結構較短。
前頜骨的上頜骨突向腹側彎曲。白魔龍和多數馳龍類的這一結構較直。
上顳孔略呈圓形,上顳弓向外側突出。白魔龍的上顳孔前後向加長,且上顳弓較直。
上頜孔向內側與一個深窩相通。
上頜骨前突較長。白魔龍的上頜骨前突較短。
顴骨具有角狀突。白魔龍不具備這一結構。
眶後骨的顴骨和額骨突之間具有一明顯的凹坑。
眶後骨的鱗骨突和顴骨突之間缺乏一個明顯的凸起。
方顴骨的鱗骨突參與構成了超過一半的下顳孔後邊緣。
鱗骨眶後骨突的腹側支彎曲。白魔龍的這一結構較直。
鱗骨眶後骨突和方顴骨突之間的夾角呈鋭角。
眶前窩非常明顯的向下凹。白魔龍的眶前窩較淺。
上頜骨前突呈台階狀。
淚骨具有向外側伸出的稜。
上顳窩的前邊緣較為彎曲。
上顳窩的內部具有明顯的小坑。
顴骨構成眼眶下邊緣的部分較水平且直。
顴骨構成眼眶下邊緣的部分外側面具有凹陷。白魔龍的這一位置較平。
眶後骨鱗骨突的遠端光滑。
方顴骨的顴骨突沒有腹側脊。
方顴骨的鱗骨突呈帶狀。
鱗骨具有發達的方骨脊(quadrate shelf)。
鱗骨的方顴骨突短。
顴骨的鱗骨支短。
翼骨具有很深的基翼骨窩。
頸脊具有非常直的背邊緣。
頸脊在居中的位置具有一凹陷。
背側鼓室窩發育較弱。
副枕骨突中等程度的粗壯。白魔龍的副枕骨突明顯更粗。
副枕骨突靠內側部分的後背側緣具有一個脊。
副枕骨突的外側部分呈帶狀。
副枕骨突具有一腹側稜。
副枕骨突遠端向後背側方扭曲。
副枕骨突的遠端較鈍。
基突腹視的長軸呈水平方向排列。白魔龍的這一結構指向前內側向。
兩側基突之間的溝較窄。
基蝶骨體內外側向較寬。
通向基蝶骨竇的開孔大多位於基枕骨上。
基翼骨突較短。
基翼骨突的間隔較窄。白魔龍的兩側基翼骨突之間的空隙較寬。
齒骨的背側緣強烈的凹陷,腹側緣向下突出。
齒骨齒的大小存在較大變異。白魔龍的齒骨齒大小較均一。
樞椎具有氣孔。白魔龍的樞椎椎體外側面不具備氣孔。
前部頸椎具有發達的上骺。白魔龍的上骺發育的很弱。
參考資料
  • 1.    Xu X, Choiniere J N, Pittman M D, et al. A new dromaeosaurid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Wulansuhai formation of inner Mongolia, China[J]. Zootaxa, 2010, 2403: 1-9.
  • 2.    Pei R, Pittman M, Goloboff P A, et al. Potential for powered flight neared by most close avialan relatives, but few crossed its thresholds[J]. Current Biology, 2020, 30(20): 4033-4046. e8.
  • 3.    Xu X., Pittman M D, Corwin S, et al. The taxonomic status of the Late Cretaceous dromaeosaurid Linheraptor exquisitu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dromaeosaurid systematics[J]. 古脊椎動物學報, 2015, 53(1): 29-62.
  • 4.    http://www.deepbone.org/public/#/explor?s_id=50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