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沂使君帖

鎖定
《臨沂使君帖》是米芾寫給臨沂使君的信札,該作品是行草書結合的典範之作,被視為米芾的代表作之一。該帖縱31.4釐米,橫25.1釐米,前二行“芾頓首,戎帖一、薛帖五上納,陰鬱,為況”以行書寫出,第三行“如何芾頓首”,第四行“臨沂使君麾下”轉為草書。 [1] 
作品名稱
臨沂使君帖
作    者
米芾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
《臨沂使君帖》
文學體裁
行草書

臨沂使君帖作者簡介

米芾祖籍太原,後徒襄陽(今湖北襄樊),世稱“米襄陽”,晚居鎮江。曾為內廷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他好潔成癖,狂放不羈,故人稱他“米顛(癲)”。
米芾能詩善畫,精書法,與蘇東坡、黃庭堅、蔡襄併為“宋四家”。他自敍學書經歷“餘初學顏,七八歲也。字至大一幅,寫簡不成。見柳而慕緊結,乃學柳《金剛經》。久之,知出於歐,乃學歐。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學最久。又慕段季轉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覺段全繹展《蘭亭》,遂並看法帖,入晉、魏平淡,棄鍾方而師師宜官,《劉寬碑》是也”。

臨沂使君帖作品簡介

米芾的《臨沂使帖》是其代表作之一。全文為“芾頓首。戎帖一、薛帖五上納。陰鬱。為況如何。芾頓首。臨沂使君麾下。”此紙本,縱31.4釐米,橫25.1釐米,此帖頭二行以行書寫出,將要言之事交待清楚,至第三行“如何”開始變為草書,連綿而下。第四行為受信札者,故空約一行位置,此雖為格式如此,客觀上卻形成了豐富多變的章法。
米芾書自稱“刷字”,八面出鋒,沉着痛快,於此帖也可見。後二行草書則中鋒為主,流動奔放,不可一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