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江仙·金谷無煙宮樹綠

鎖定
《臨江仙·金谷無煙宮樹綠》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寫情寫思極其淡雅、雍容,筆筆含蓄,温婉深厚,極有韻味。詞的上片寫早春的嫩色、氤氲的薰香,引出雨中的春夢,字裏行間吐露出一種淡淡的幽怨。詞的下片則由淡變濃,從幽轉明,指出思念海棠花下相識之人為憂愁之因。此篇上片筆調輕倩隱約,與下片的直透胸臆形成鮮明比照,給人以無窮的美感體驗。 [1] 
作品名稱
《臨江仙·金谷無煙宮樹綠》
作    者
辛棄疾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處
稼軒長短句
文學體裁

臨江仙·金谷無煙宮樹綠作品原文

臨江仙1
金谷2無煙宮樹綠,嫩寒3生怕春風。博山4微透暖薰籠5。小樓春色裏,幽夢雨聲中。
別浦6鯉魚7何日到,錦書8封恨重重。海棠花下去年逢。也應隨分9瘦,忍淚覓殘紅10 [2] 

臨江仙·金谷無煙宮樹綠註釋譯文

臨江仙·金谷無煙宮樹綠詞句註釋

  1. 臨江仙: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採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格律俱為平韻格,雙調小令,常見者全詞分兩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2. 金谷:金谷園,本為晉代石崇的別墅,這裏代指詞人的宅第。
  3. 嫩寒:微寒。
  4. 博山:指香爐。
  5. 薰(xūn)籠:罩在香爐上的竹籠。
  6. 別浦(pǔ):分別的水邊。
  7. 鯉魚:指書信。蔡邕《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8. 錦書:用錦織成的信,一般指情書。用竇滔妻蘇氏織錦為《迴文璇璣圖》詩以贈其夫事。
  9. 隨分:照例,相應。
  10. 殘紅:殘花。 [2] 

臨江仙·金谷無煙宮樹綠白話譯文

是不舉煙火的寒食節,名貴的樹木在園子裏隱隱透出綠色。嫩生生的寒意,在春風中瑟瑟抖動着。薰籠內,焚燒香料的博山爐還微微透出暖氣。深濃的春色圍着小小的閣樓,在輕柔的雨聲裏,我們做着温馨的夢。
在我們分手的渡口,送信的鯉魚哪一天才能來到呢?它捎來的,該是一封包裹着千愁萬恨的信吧!還記得,我們是在去年,一株海棠花下認識的,由於相思的折磨,她一定瘦多了。啊,也許此刻她正含着淚,在獨自尋找那片片殘紅罷! [3] 

臨江仙·金谷無煙宮樹綠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年無可確考。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註》以廣信書院本次第推測,謂當作於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之前,在帶湖。蔡義江、蔡國黃也將之歸於是年。可供參考。
這首詞所寫戀愛故事,可看作是作者隱居山園期間所過歌酒生涯的一個組成部分。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註》(舊版卷五)於《臨江仙》調下,同時錄存六首,內容均互相關聯。此後出版“增訂本”,將第五首(“手燃黃花無意緒”)移錄卷四,謂乃“思所遣侍者之詞”,五十七歲時所作;而將第六首(“老去渾身無着處”)移錄卷五,謂自鎮江歸鉛山後所賦,約六十六歲。此為第四首,可能也與所遣侍者相關。 [4] 

臨江仙·金谷無煙宮樹綠作品鑑賞

臨江仙·金谷無煙宮樹綠文學賞析

“金谷無煙宮樹綠”,以“金谷無煙”出之,表明這是寒食、清明節問,“金谷”一詞,含着許多意思,令人想起高門大户人家的庭園,裏面應該住着美慧多情的女子。“宮樹綠”一語,加深了景物朦朧暗碧的效果,起一種傷感的感情引誘作用,這與女子的脆弱多情的傷春感情正相融。所以,起筆雖然沒有直接寫人、寫情,卻通過用典和造境,在這兩方面作了暗示。
“嫩寒生怕春風”,以倒裝句式突出春寒惻惻,給予未出場的女主人公帶來的生理和心理的不適。“生怕春風”,寫得細,寫得透,彷彿作者與她通感着似的。
“博山微透暖薰籠”,轉入樓內,渲染出女子居處的温馨氣氛,併為她創造出一個典型的懷人環境。然而以下又不正寫,而是把她的思念之情轉到她的幽夢中去,這樣寫,比正寫更雅緻——隔着夢的帷幕來思念人,總有一些朦朧美,有幾分差澀感;也更有深致——連夢中都不能免除思念,醒時的情狀就不用多説了。但又不明出——沒有寫她幽夢的內容,只是渲染出的這個情調使讀者不得不往詞人暗設的那條思路想去。
“小樓春色裏,幽夢雨聲中。”這兩句的含蓄藴藉和情藴的豐富,以及對仗的工緻,足以與晏幾道的抒情名句“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媲美。“幽夢”一句,寫情尤其多致,這樣的雨聲,在她的幽夢中,又是一番別樣的景緻了。 [5] 
“別浦鯉魚何日到”,“何日到”,實際是説“無書到”,在渡口相別分手之後從沒有收到過書信。
“錦書封恨重重”一句,怨書信不來,怨書信即是怨人。上兩句言分手之後就一直沒有音信,不由得叫人怨恨重重了。 [6] 
“海棠花下去年逢”,海棠花又開了,自己只能流連樹下,追憶去年這個時候與情人在此相會的情景了。這一句寫得温馨香軟,足見對初相遇的記憶之深、之美好,甚至連他寫到的那海棠,似乎也都成了伊人風采的暗示。
“也應隨分瘦,忍淚覓殘紅。”細節化的猜測,猜測她的必然消瘦,想像她在覓殘紅——這是男性作者所造的女子傷時傷別之情的經典意象。這樣的猜測,無疑顯示出對伊人的極度鍾情。 [7] 
這首詞怨春懷人,卻不直説,而説“小樓春色裏,幽夢雨聲中”;而説“嫩寒生怕春風”、“忍淚覓殘紅”,婉轉細膩,深沉含蓄,其怨春懷人之情愈為深切。辛棄疾是豪放派大家,而該詞通篇以婉麗詞句寫出,體現了這位“豪氣”與“柔情”並於一身的大詞人多樣化的藝術風格。 [6] 

臨江仙·金谷無煙宮樹綠名家點評

宋代劉克莊《後村詩話》:“其袱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清代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婉雅芊麗,稼軒亦能為此種筆路,真令人心折。” [8] 

臨江仙·金谷無煙宮樹綠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籤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美芹十論》等,均未被採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 [9] 
參考資料
  • 1.    奚彤雲編選.《情詞三百首:圖文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142頁
  • 2.    傅承洲著.《蘇辛詞傳 蘇軾、辛棄疾》: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327頁
  • 3.    劉斯奮譯著.《劉斯奮詩譯宋四家詞選 辛棄疾》: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08:第181頁—第182頁
  • 4.    施議對.《辛棄疾詞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9頁
  • 5.    葉嘉瑩主編.母庚才、顧之京副主編.朱德才、薛祥生、鄧紅梅編著.《辛棄疾詞新釋輯評 (上冊)》:中國書店,2006年01月第1版:第364頁—第365頁
  • 6.    林音等編著.《婉約詞三百首注析》:三秦出版社,2003年09月第2版:第252頁
  • 7.    鄭小軍編注.《眾裏尋他千百度 辛棄疾詞》:山東文藝出版社,2015.06:第77頁—第78頁
  • 8.    孫乃修選注.《辛棄疾詩詞賞析》:海南出版社,1997年09月第1版:第140頁
  • 9.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