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水村

(山西孝義市高陽鎮下轄村)

鎖定
臨水村在山西省呂梁市孝義市市區西7公里多,高陽鎮高陽村東。臨水村歷史悠久,文化古蹟眾多,風景優美,擁有全國最大的五道廟,還有一千多年的古建築羣。如今有省級示範農業科技園區,田園陽光度假村,凱樂園休閒娛樂中心,蔬菜大棚基地,金龍山文化旅遊景區。
2016年12月,臨水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1]  2018年5月,臨水村被列入中央財政支持範圍中國傳統村落。 [2] 
中文名
臨水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孝義
支柱產業
種殖業和養殖業

目錄

臨水村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有1154户通自來水,有190户飲用井水,有1344户通電,有1190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1193户(農户總數的100%、89.74%和89.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867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711户(分別佔總數的57.84%和46.83%);該村委會到鄉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88輛,拖拉機112輛,摩托車85輛。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户21户,裝有太陽能農户210户;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32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8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25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臨水村經濟

該村農民收入以種殖業和養殖業為主。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9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3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6.14萬元,佔總收入的8.56%;畜牧業收入731.38萬元,佔總收入的9.93%(出欄肉豬3939頭,肉牛238頭,肉羊473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收入1632萬元,佔總收入的80.61%;工資性收入69.8萬元,佔總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7人(佔勞動力的13.19%),在省內務工647人,到省外務工30人,外出務工收入62.99萬元。

臨水村人口

截止2008年,該村有農户1345户,鄉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農業人口5164人,勞動力3576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4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3] 
金龍山文化旅遊景區
金龍山文化旅遊景區位於孝義市高陽鎮下吐京村西,臨水村南岸,北臨下堡河,南靠省道孝石線,距孝義市區7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與孝義市濕地公園、晉商古驛道、臨黃塔、勝溪湖森林公園等景點形成一條特色文化旅遊路線。景區內自然風光秀美,文化底藴豐厚,是中國佛教文化、道教文化與當地孝親文化的結合地。
據史料記載:“孝義西鄉臨水村南岸有山,名十八甲者,其巔舊建金龍大王之廟,前襟勝水,左湧清泉,山形層疊,恍矗青雲之梯,廟貌巍峨,儼開龍門之遙;在昔文人蔚起,仕宦雲從,孰謂非神靈之默佑,風水之發祥耶”。關於金龍廟的來歷,據當地鄉民口口相傳,虢國滅亡,神斷香火,金龍廟一夜之間被一場大風颳到了金龍山,金龍廟的歷史可推至春秋戰國時期。
金龍山文化旅遊景區開發是孝義市傾力推動文化強市的重點項目,由孝義市工商聯、孝義市總商會牽頭,民營企業家實施綜合開發。以高起點、高水平策劃生態文化旅遊,進一步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內涵,加大旅遊與文化產業的融合。項目於2012年4月17日奠基開工,總佔地面積5平方公里,主景區佔地1300餘畝,總投資2.8億元。現正在緊張施工建設中,已完成投資9000餘萬元,景區主體建築計劃2013年10月份完工,配套綠化、道路、辦公樓等基礎設施工程已完成大半,全部工程預計2014年6月份竣工。
按照豐富文化、生態修復、古蹟保護、旅遊開發為一體的系統性工程開發建設。建設總體佈局有:入口區、孝親景區、忠孝渡景區、義仕景區、農業觀光園、金龍溝六個景區。由崇孝寺、敬德祠、財神殿、青雲十八階、觀音大佛、金龍廟、金龍泉、娘娘廟、文昌閣等主要建築組成。全部項目完成後,將成為集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孝親文化展示、濕地觀光、民俗體驗、商貿流通於一體的文化旅遊景區。將為我市弘揚歷史文化,發展旅遊業,推進文化產業大繁榮,打造文化強市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3] 
[3] 
孝義市農業科技園區是孝義經濟結構調整重點規劃建設的四大園區之一,也是用工業化、城鎮化思路,加速全市農業產業化進程的龍頭工程。目前,園區已完成投資1.2億元,開發面積1.35萬畝,實施各類農業技術項目51項,入駐龍頭企業6個,集種植、養殖、產品加工、科研實驗、示範培訓、休閒觀光於一體。
我市一是以規劃促進科技集羣。為使園區真正成為區域內農業科學技術的聚集地,結合園區內土地、氣候、水源等狀況,在核心區重點規劃,並推進10個農業技術型功能示範區建設,目前已建成旱地保護性耕作技術、優質小麥豐產技術、優質果樹栽培技術、優質苗木培育及節水農業等技術功能示範區1600畝,在輻射區發展100畝以上功能園13個,建成高標準日光節能温室果蔬棚1206棟,依託功能示範區的示範帶動,全市僅機械化保護性耕作面積就已發展到2.4萬畝,推廣機械化秸稈還田面積達18萬畝,創歷史最好水平。二是以特色推進產業集羣。在園區建設中,注重集聚具有孝義資源優勢的農業特色產業,以特色樹品牌,以特色求發展,截至目前,金綠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4個企業已建成投產,年可帶動種植面積4萬餘畝,解決就業1000餘人。三是以形象加快企業集羣。針對一些農場品加工企業資金緊、規模小、市場營銷艱難的實際,大力實施建設,力求體現高標準,從而提高企業形象,樹立園區品牌,增強園區品牌效應。目前,園區除已正式入駐建設的6户農產品加工企業外,華祿鹿茸公司、晶然食品有限公司、綠鈺核桃露公司等一批頗具實力的加工企業正在積極洽談入園事宜。屆時,園區的企業集羣效應將發揮出更大的優勢,形成更大的效益,為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