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安府

(南宋臨安府)

鎖定
臨安府,是杭州在南宋時期的府名,為南宋都城。 [1] 
靖康之變後,北宋淪亡,被金朝所滅。宋高宗趙構濟州(今山東濟寧)至藝祖龍潛之地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重新建立“宋”政權。
建炎三年(1129年)閏八月,宋室南遷杭州為行在所。南宋朝廷感念吳越國王錢俶納土歸宋對宋朝的功績和對杭州的歷史貢獻 [6]  ,以其故里“臨安”為府名升杭州為“臨安府”。
紹興元年(1131年),升杭州為臨安府,作為“行在”。
紹興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臨安府,增建禮制壇廟 [1] 
宋史高宗卷六:。"庚辰,帝不御殿。以方居諒陰,難行吉禮,命秦檜攝冢宰,受書以進。是月,虛恨蠻犯嘉州忠鎮砦。是歲,始定都於杭。 [2-3] 
中文名
臨安府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錢塘、仁和、臨安、餘杭、於潛、昌化富陽、新城、鹽官
政府駐地
錢塘縣仁和縣

臨安府歷史沿革

位於今浙江杭州市,原為臨安城,位於今浙江省杭州市,原為五代時期吳越國(907~978年)的西府。
北宋期間,屬於兩浙路,杭州為路治所。紡織、印刷、釀酒、造紙業都較發達,對外貿易進一步開展。
大觀元年(1107年)升為帥府,轄錢塘、仁和、餘杭、臨安、於潛、昌化、富陽、新登、鹽官九縣。
北宋時,蘇軾等人大興水利,為杭州博得了“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的美譽。《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是當時杭州人物的代 表。
杭州歷任的地方官,十分重視對西湖的整治。元祐四年(1089年),詩人蘇東坡擔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橫跨南北的長堤(蘇堤),上有六橋,堤邊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又開通茅山、鹽橋兩河,再疏六井,使滷不入市,民飲稱便。
北宋崇寧年間,杭州人口已達20萬户,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
淳化五年,改寧海軍節度。大觀元年,升為帥府。舊領兩浙西路兵馬鈐轄建炎元年,帶本路安撫使,領杭、湖、嚴、秀四州。建炎三年,升杭州為臨安府,帶兵馬鈐轄。紹興五年,兼浙西安撫使。 [4] 

臨安府行政區劃

臨安府治錢塘、仁和兩縣(兩縣縣城同在臨安城(即原杭州城)內),轄錢塘、仁和、臨安、餘杭、於潛、昌化、富陽、新城鹽官九縣。
錢塘縣:赤,倚。初為"望縣",紹興八年(1138年)升為"赤縣"。
仁和縣:赤,倚。初為"望縣",紹興八年(1138年)升為"赤縣"。
杭縣:畿。初為"望縣",紹興八年(1138年)升為"畿縣"。
臨安縣:畿。初為"望縣",紹興八年(1138年)升為"畿縣"。
富陽縣:畿。初為"緊縣",紹興八年(1138年)升為"畿縣"。
於潛縣:緊。初為"緊縣",紹興八年(1138年)升為"畿縣"。
新城縣:上。初為"上縣",紹興八年(1138年)升為"畿縣"。
鹽官縣:上。初為"上縣",紹興八年(1138年)升為"畿縣"。
昌化縣:中。初為"中縣",紹興八年(1138年)升為"畿縣"。 [4] 

臨安府史籍記載

宋史》卷八十八 志第四十一
◎地理四 ○兩浙路臨安府:
臨安府,大都督府,本杭州,餘杭郡
淳化五年,改寧海軍節度。
大觀元年,升為帥府。舊領兩浙西路兵馬鈐轄。
建炎元年,帶本路安撫使,領杭、湖、嚴、秀四州。
三年,升為府,帶兵馬鈐轄。
紹興五年,兼浙西安撫使。崇寧户二十萬三千五百七十四,口二十九萬六千六百一十五。貢綾、藤紙
縣九:錢塘,(望。有鹽監。)仁和,(望。梁錢江縣。太平興國四年改。紹興中,與錢塘並升赤。)餘杭,(望。)臨安,(望。錢鏐奏改衣錦軍。太平興國四年,改順化軍,縣復舊名。五年,軍廢。)富陽,(緊。)於潛,(緊。)新城,(上。梁改新登。太平興國四年復。淳化五年,升南新場為縣;熙寧五年,省南新縣為鎮入焉。)鹽官,(上。)昌化,(中。唐唐山縣。太平興國四年改。有紫溪鹽場。)紹興中,七縣並升畿。 [5] 
《宋史》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八
◎地理一 行在所:
行在所。建炎三年閏八月高宗自建康如臨安,以州治為行宮。
宮室制度皆從簡省,不尚華飾。垂拱、大慶、文德、紫宸、祥曦、集英六殿,隨事易名,實一殿。重華、慈福、壽慈、壽康四宮,重壽、寧福二殿,隨時異額,實德壽一宮。延和、崇政、復古、選德四殿,本射殿也。慈寧殿,(紹興九年,以太后有歸期建。)欽先孝思殿,(十五年建,在崇政殿東。)翠寒堂,(孝宗作。)損齋,(紹興末建,貯經史書,為燕坐之所。)東宮,(在麗正門內,孝宗、莊文、景獻、光宗皆常居之。)講筵所,資善堂。(在行宮門內,因書院而作。)天章、龍圖、寶文、顯猷、徽猷、敷文、煥章、華文、寶謨九閣,實天章一閣。

臨安府古城遺址

參考資料
  • 1.    《宋史·高宗卷六》:“庚辰,帝不御殿。以方居諒陰,難行吉禮,命秦檜攝冢宰,受書以進。是月,虛恨蠻犯嘉州忠鎮砦。是歲,始定都於杭。”
  • 2.    宋史高宗卷六
  • 3.    宋史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8-09]
  • 4.    宋史地理志 臨安府,大都督府,本杭州,餘杭郡。淳化五年,改寧海軍節度。大觀元年,升為帥府。舊領兩浙西路兵馬鈐轄。建炎元年,帶本路安撫使,領杭、湖、嚴、秀四州。三年,升為府,帶兵馬鈐轄。紹興五年,兼浙西安撫使。崇寧户二十萬三千五百七十四,口二十九萬六千六百一十五。
  • 5.    《宋史》卷八十八 志第四十一 ◎地理四 ○兩浙路 臨安府: 臨安府,大都督府,本杭州,餘杭郡。淳化五年,改寧海軍節度。大觀元年,升為帥府。舊領兩浙西路兵馬鈐轄。建炎元年,帶本路安撫使,領杭、湖、嚴、秀四州。三年,升為府,帶兵馬鈐轄。紹興五年,兼浙西安撫使。崇寧户二十萬三千五百七十四,口二十九萬六千六百一十五。貢綾、藤紙。縣九:錢塘,(望。有鹽監。)仁和,(望。梁錢江縣。太平興國四年改。紹興中,與錢塘並升赤。)餘杭,(望。)臨安,(望。錢鏐奏改衣錦軍。太平興國四年,改順化軍,縣復舊名。五年,軍廢。)富陽,(緊。於潛,緊。)新城,(上。梁改新登。太平興國四年復。淳化五年,升南新場為縣;熙寧五年,省南新縣為鎮入焉。)鹽官,(上。)昌化。(中。唐唐山縣。太平興國四年改。有紫溪鹽場。)紹興中,七縣並升畿。
  • 6.    石銘中的吳越國:納土歸宋的前前後後  .錢江晚報[引用日期202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