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臘鼓

鎖定
臘鼓,漢語詞語,拼音是là gǔ,意思是古人於臘日或臘前一日擊鼓驅疫;泛指歲末或春來的信息。 [1] 
中文名
臘鼓
拼    音
là gǔ
注    音
ㄌㄚˋ ㄍㄨˇ
來源出處
《呂氏春秋·季冬》

目錄

臘鼓解釋

1.古人於臘日或臘前一日擊鼓驅疫,因有是名。 2.泛指歲末或春來的信息。 [1]  3.古代有臘月擊鼓催春的風俗古諺雲:“臘鼓動,農人奮。”臘冬期,農事最要緊的是施臘肥。臘肥可以提高土温,保暖防寒,是爭取來年豐收的重要保證。因此,臘鼓一響,農民們就忙着往地裏送了。

臘鼓出處

《呂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儺。”高誘注:“今人臘歲前一日,擊鼓驅疫,謂之逐除是也。”
梁宗懍《荊楚歲時記》:“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擊細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疫。”
《東京夢華錄》:“自入此月(臘月),即有貧者三數人為一夥,裝婦人神鬼,敲鑼擊鼓,巡門乞錢,俗呼為打夜胡,亦驅祟之道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