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蠟蓮繡球

鎖定
蠟蓮繡球(學名:Hydrangea strigosa Rehder)是繡球科繡球屬植物,小枝圓柱形或微具四鈍稜,灰褐色。葉紙質,長圓形、卵狀披針形或倒卵狀倒披針形;中脈粗壯,上面平坦,下面隆起,側脈彎拱,沿邊緣長延伸,上面平坦;葉柄長被糙伏毛。傘房狀聚傘花序大;不育花萼片4-5,闊卵形、闊橢圓形或近圓形;孕性花淡紫紅色,萼筒鍾狀;花瓣長卵形。蒴果壇狀,頂端截平,基部圓;種子褐色,闊橢圓形,具縱脈紋,先端的翅寬而扁平,基部的收狹呈短柄狀。花期7-8月,果期11-12月。 [1]  分佈於中國陝西、四川、雲南、貴州、湖北和湖南。生於山谷密林或山坡路旁疏林或灌叢中,海拔500-1800米。 [1] 
蠟蓮繡球是優良且珍貴的園林花卉,蠟蓮繡球可應用於公園、花壇、花園和庭院等配置。 [2] 
中文名
蠟蓮繡球
拉丁學名
Hydrangea strigosa Rehder
別    名
闊葉蠟蓮繡球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山茱萸目
繡球科
繡球屬
蠟蓮繡球
命名者及年代
Rehd.,1911 [1] 

蠟蓮繡球形態特徵

蠟蓮繡球為灌木,高1-3米;小枝圓柱形或微具四鈍稜,灰褐色,密被糙伏毛,無皮孔,老後色較淡,樹皮常呈薄片狀剝落。葉紙質,長圓形、卵狀披針形或倒卵狀倒披針形,長8-28釐米,寬2-10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鈍或圓形,邊緣有具硬尖頭的小齒或小鋸齒,幹後上面黑褐色,被稀疏糙伏毛或近無毛,下面灰棕色,新鮮時有時呈淡紫紅色或淡紅色,密被灰棕色顆粒狀腺體和灰白色糙伏毛,脈上的毛更密;中脈粗壯,上面平坦,下面隆起,側脈7-10對,彎拱,沿邊緣長延伸,上面平坦,下面凸起,小脈網狀,下面微凸;葉柄長1-7釐米,被糙伏毛。 [1] 
蠟蓮繡球
蠟蓮繡球的傘房狀聚傘花序大,直徑達28釐米,頂端稍拱,分枝擴展,密被灰白色糙伏毛;不育花萼片4-5,闊卵形、闊橢圓形或近圓形,結果時長1.3-2.7釐米,寬1.1-2.5釐米,先端鈍頭漸尖或近截平,基部具爪,邊全緣或具數齒,白色或淡紫紅色;孕性花淡紫紅色,萼筒鍾狀,長約2毫米,萼齒三角形,長約0.5毫米;花瓣長卵形,長2-2.5毫米,初時頂端稍連合,後分離,早落;雄蕊不等長,較長的長約6毫米,較短的長約3毫米,花葯長圓形,長約0.5毫米;子房下位,花柱2,結果時長約2毫米,近棒狀,直立或外彎。蒴果壇狀,不連花柱長和寬3-3.5毫米,頂端截平,基部圓;種子褐色,闊橢圓形,不連翅長0.35-0.5毫米,具縱脈紋,兩端各具長0.2-0.25毫米的翅,先端的翅寬而扁平,基部的收狹呈短柄狀。花期7-8月,果期11-12月。 [1] 

蠟蓮繡球主要變種

闊葉蠟蓮繡球:蠟蓮繡球的主要變種為闊葉蠟蓮繡球。闊葉蠟蓮繡球與蠟蓮繡球的主要區別在於闊葉蠟蓮繡球葉片較薄,幹後下面呈灰綠色,毛較細小,稀疏;不育花萼片扁圓形,寬略大於長,邊緣的齒較多而細小。果期10月。分佈於中國湖北(房縣興山)。生於山溝密林下陰濕處,海拔900-1400米。 [1] 

蠟蓮繡球生長環境

蠟蓮繡球生於山谷密林或山坡路旁疏林或灌叢中,海拔500-1800米。蠟蓮繡球稍耐蔭,適應於涼爽、潤濕、肥沃的生長環境。蠟蓮繡球喜光,越冬最低温度為-20℃,適宜土壤pH值為4.5-7。蠟蓮繡球處於野生狀態。 [1-2] 

蠟蓮繡球分佈範圍

蠟蓮繡球分佈於中國的陝西洋縣)、四川雲南貴州湖北宜昌)和湖南等地。 [2] 
蠟蓮繡球 蠟蓮繡球

蠟蓮繡球繁殖方法

蠟蓮繡球的繁殖方法為播種繁殖。優點為成本低,繁殖快。播種法的方法為在蠟蓮繡球果實成熟時轉深褐色,蒴果快裂而未裂時採種。可採用條播撒播法。種子的優良度約為59%,發芽率為65%;千粒約重2克。播種時間為2-3月;播種量約為20克每平方米。 [2] 

蠟蓮繡球栽培技術

蠟蓮繡球的產苗量約為3萬株/667平方米。2年生苗可移栽。蠟蓮繡球適應性較強,耐修剪,粗生。蠟蓮繡球較少有病蟲害。 [2]  蠟蓮繡球全年可採,洗淨泥土,切片,鮮用或曬乾。 [4] 

蠟蓮繡球主要價值

觀賞:蠟蓮繡球花多,花色豔麗,是優良且珍貴的園林花卉,蠟蓮繡球可應用於公園、花壇、花園和庭院等配置。 [2] 
藥用:蠟蓮繡球的根可藥用,性味辛、酸、涼,消積和中、截瘧退熱。治食積不化、胸腹脹滿、瘧疾和風濕麻木、月經不調。 [4] 
參考資料
  • 1.    蠟蓮繡球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劉仁林. 臘蓮繡球Hydrangea strigosa Rehd.[J]. 江西林業科技, 2006(4):54-54.
  • 3.    蠟蓮繡球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6-05-31]
  • 4.    方誌先,廖朝林主編 湖北恩施藥用植物誌 上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 第4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