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臘戍擬水龜

鎖定
臘戍擬水龜是屬於淡水龜科的一種動物。背甲呈棕黑色,三條脊稜隆起明顯;腹甲呈淺黃色。棲息於丘陵地帶及半山區的山間盆地、河流、稻田及湖泊等水域中。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中文名
臘戍擬水龜
拉丁學名
皮氏山龜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蜥形綱
龜鱉目
淡水龜科
擬水龜屬
臘戍擬水龜
分佈區域
源自緬甸,現已分佈在中國及日本的野外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1年 ver 3.1——瀕危(EN)、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版附錄Ⅲ
二名法
Mauremys pritchardi

臘戍擬水龜形態特徵

頭部較小且窄,頭頂部呈橄欖色,頭側具2條黃綠色縱條紋,其中一條延長至頸部,另一條僅到鼓膜處。背甲棕色(幼龜)或棕黑色(成龜),背甲中央具3條嵴稜,背甲前後綠均不呈鋸齒狀。腹甲淡黃色,每塊盾片上具放身教射狀棕黑色斑塊,腹甲前緣平切,後綠缺刻。四肢橄欖色,前肢5爪,後肢4爪,指趾司具蹼。尾橄欖色,較短 [1] 

臘戍擬水龜生活習性

臘戍擬水龜
臘戍擬水龜(5張)
棲息於丘陵地帶及半山區的山間盆地、河流、稻田及湖泊等水域中。

臘戍擬水龜基本簡介

臘戍擬水龜(Mauremys pritchardi),又名皮氏山龜,是地龜科一種屬間混種。有指它們是源自緬甸,現已分佈在中國及日本的野外,在中國的養龜業也有出產。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中由於來源不明,故資料不詳。
臘戍擬水龜是草龜黃喉擬水龜的混種。雖然混種能成為獨立的物種並非不尋常,但要確認它們數量豐富、有表型的獨特性及自行持續分支。於2006年在日本發現它們的羣落後,就確認了它們是獨立的物種。基因研究確定它們的源頭,但時間不明,有指混種是發生在史前時期,但也有指是較為接近的時間。臘戍擬水龜可能是是黃喉擬水龜與烏龜的雜交種,被普遍認為是無效種。

臘戍擬水龜生長温度

適宜生長温度為16~30℃,低於13℃時就要冬眠。棲息性:水棲龜類。食性:雜食性,以小魚和蠕蟲為主。人工飼養條件下,喜食瘦豬肉,小魚和混合飼料。

臘戍擬水龜雌雄鑑別

雌龜腹甲平坦,尾短粗;雄龜腹甲中央凹陷,尾較長。

臘戍擬水龜繁殖特點

每年4~9月為繁殖期,每次產卵2~4枚。孵化期60~75天。

臘戍擬水龜飼養方法

與黃喉擬水龜基本一致,飼養水温在25C左右,健康的成年個體,應讓其自然冬眠。如果是不太健康的龜或幼龜,要加温保暖過冬,不要讓其進入冬眠狀態 [2] 

臘戍擬水龜品種

臘戍擬水龜可能是黃喉擬水龜與烏龜的雜交種,被普遍認為是無效種。CITESIII、國內於2018年10月9日被核准為2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僅限野外種羣)。

臘戍擬水龜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1年 ver 3.1——瀕危(EN) [3]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版附錄Ⅲ。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