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臀中皮神經

鎖定
臀中皮神經是第1-3骶神經後支的皮支分佈於中區的皮膚。周圍的組織器官有骶神經、臀、臀上皮神經等。
中文名
臀中皮神經
類    型
醫學
分    佈
臀中區
概    念
第1-3骶神經後支的皮支

臀中皮神經解剖結構

1、骶神經:
有5對,在骶管內分為後支和前支。
骶神經的後支:上4對經骶後孔穿出,第5對在骶尾後韌帶之間從骶管裂孔穿出。上3對穿出處被多裂肌覆蓋,也分為內側支和外側支。第4、5骶神經的後支無分支。
外側支:上3對骶神經後支的外側支相互間、並與第5骶神經後支的外側支之間,在骶骨背面結合成袢。從此袢發支,到骶結節韌帶後面,又形成第二列神經袢。從第二列袢分出二至三個皮支,穿臀大肌和固有筋膜,至淺筋膜內,分佈於從髂後上棘至尾骨尖端的臀部內側皮膚一稱為臀中皮神經。
內側支:細小,終於多裂肌。
骶神經的前支:上4對經骶前孔進入骨盆,第5對在骶骨和尾骨之間進入骨盆。各支的大小不一,上部者大,愈往下愈小。這些神經的前支,相互結合,形成骶叢。
2、臀:
臀為背面腰部下方,大腿上方的隆起部分。臀的上界為髂嵴,下界為臀溝,外側為闊筋膜張肌,內側為骶骨和尾骨的外側緣。臀的外形為大量的脂肪和肥厚的臀肌所造成。臀部皮膚較厚,淺筋膜發達,後下部形成脂肪墊,承託身體坐時的壓力。臀肌分三層:淺層有臀大肌和闊筋膜張肌;中層有臀中肌、梨狀肌、孖肌、閉孔內肌和股方肌;深層有臀小肌和閉孔外肌。臀部的血管和神經有臀上、下動脈與靜脈,坐骨神經和臀下神經等。[1]
3、臀上皮神經:
第1~3腰神經的後支,稱為臀上皮神經。為混合性神經,分佈於臀部的皮膚。如此神經受損則其支配區域的感覺可發生障礙。臀上皮神經來自腰1~腰3後外側束,各神經參加組成臀上皮神經的出現率為腰1,2兩側均為100%,腰3左側為83%,右側為73%,腰4左側為13%,右側為10%。組成臀上皮神經的各腰神經後外側在橫突附近骶棘肌肉、骶棘肌表面或突出筋膜後彼此吻合,合成臀上皮神經後,在臀部吻合更為廣泛。偶爾還可與股外側皮神經或髂腹下神經吻合。

臀中皮神經與臀中皮神經相關的疾病

臀中皮神經卡壓症:
臀中皮神經筋膜出孔卡壓多數與腰臀部的脂肪改變有關係,在中老年人,特別是較胖的婦女,腰臀部脂肪在更年期重分佈時變得不平,形成皮下脂肪結節,臀中皮神經纖維受到了這種變化的影響,發生受力移位。一些神經在筋膜穿出孔處受到牽拉,筋膜纖維也受力在應力下增生,神經受到拉應力作用和穿出筋膜部位纖維的卡壓。
(一)臨牀特點
在中老年肥胖女性多發。以同側腰臀部為主,有時可反射至小腿後方。臨牀上有人將此病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應注意鑑別。腰椎間盤突出下肢症狀多在小腿的外側,而臀中皮神經是骶1、2反射,在小腿的後方。臀中皮神經卡壓時神經穿出孔壓痛明顯,推動脂肪結節時牽拉了神經也產生疼痛,直腿抬高試驗可假陽性,但無腰4、5壓痛及叩擊痛。患者常睡覺壓迫或活動被牽拉而疼痛。
(二)操作方法
治療的目的主要是鬆解卡壓和消除無菌性炎症。用凹刃注射針頭在壓痛點處及摸到的脂肪結節處刺入,注射麻藥、地塞米松和川芎嗪。針刃與矢狀面垂直,與神經走行方向一致,將脂肪結節整個切開,同時切開臀肌筋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