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膽黃

鎖定
膽黃,病名。又名膽疸。
中文名
膽黃
別    名
膽疸 
記    載
。《聖濟總錄》卷六十一
疾病簡介
手術等阻壓或損傷膽道

膽黃書籍記載

三十六黃之一。《聖濟總錄》卷六十一:“病人體上黃綠色,胸中氣滿,或硬,不下飲食,此是膽黃。”治用黃芩湯。  ②驚恐膽虛而致的黃疸。《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五:“膽黃者,面色青黃,多驚少卧,悲泣不定,嗔怒無恆,舌上生瘡,唇口乾燥,若喘粗不止者,難治。”《景嶽全書·雜證謨》:“膽黃證,凡大驚大恐及鬥毆傷者皆有之。”“其證則無火無濕,其人則昏沉睏倦,其色則正黃如染。凡此數證,皆因傷膽。蓋膽傷則膽氣敗而膽液泄,故為此證。”選用甘温、酸澀、重鎮等藥,亦可用車前子散等方。

膽黃疾病簡介

膽黃是因膽石、蛔蟲、腫瘤、手術等阻壓或損傷膽道,使膽汁排泄受阻,不能泄入腸道而淤積入血,溢於肌膚。以右脅下疼痛、黃疸為主要表現的疸病類疾病。
本病相當於西醫學所説的膽汁瘀積性黃疸。臨牀除膽疸作為病名診斷外,尚應有原發病的病名診斷。

膽黃診斷依據

1.可有膽石、蛔厥、膽癉、脘腹部癌腫、膽道手術等病史,存在導致膽汁排泄受阻的證據。
2.皮膚呈暗黃、黃綠或綠褐色,皮膚瘙癢明顯,尿如濃茶,糞便呈淺灰色或如陶土,常伴有厭食油膩、腹瀉、右脅下或上腹部疼痛等症。
3.血清中結合膽紅素明顯增高,凡登白試驗呈直接反應。血清總膽固醇鹼性磷酸酶明顯增高,脂蛋白-X陽性。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
4.尿中膽紅素強陽性,但尿膽原減少或缺如。糞中尿膽原減少或缺如。

膽黃鑑別診斷

1.肝熱病、肝瘟、肝癌等:有肝實質損害病史與病候,膚色淺黃或金黃
色,輕度瘙癢,尿色加深,大便色淡黃,血清中非結合和膽紅素結合均中等增高,凡登白試驗呈直接或雙相加速反應,肝功能異常,B超等檢查可資鑑別。
2.血疸、蠶豆黃、胎黃等:有導致溶血的原因,或食新鮮蠶豆史,膚色如檸檬色,無瘙癢,尿如漿油,大便色正常,病重者常見皮膚蒼白,血清中非結合膽紅素明顯增高,凡登白試驗呈間接反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