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膠河

鎖定
膠河,山東半島中部南膠萊河的最大支流,古稱膠水,發源于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鐵橛山北孫家溝,北流經諸城市膠州市西部,經過褚家王吳水庫,流入高密市境,又蜿蜒北流,在高密呂家南直村屈而東北流,於馬家花園南注入南膠萊河。河長106公里,流域面積603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7/1000。 [1] 
膠河被稱為高密市的母親河,是沿岸高密、膠州重要的水源地,沿河多灌區及調水工程。膠河上游有著名的牧馬城遺址,中游岸邊的高密市平安莊村有莫言舊居。
中文名稱
膠河
別    稱
膠水
所屬水系
山東半島中部南膠萊河的最大支流
地理位置
山東半島南部
流經地區
青島市黃島區、諸城市、膠州市,高密市
發源地
青島市黃島區六汪鎮孫家溝
主要支流
墨得水河、王家莊河、找字莊河
河    長
106公里
河流面積
603平方公里
平均流量
10130萬立方米
河    口
高密市馬家花園南

膠河名稱由來

膠河古稱膠水,宋《太平寰宇記》雲:“水色如膠,故名膠河”。 [2]  但以源頭之山命名,似乎更合乎古人的習慣。膠河發源於鐵橛山,鐵橛山位於黃島區南部(原膠南縣)境中部鐵山和市美鄉內,本名膠山,古膠州之鎮山。以一地之鎮山命名,是大多都地名的規則。 [3] 

膠河水系變遷

膠河在山東半島的位置及與膠萊河的位置關係 膠河在山東半島的位置及與膠萊河的位置關係
膠河,史有變遷,據《水經注》記載,膠水為獨流入海的河流,它由源地北流,又西北流,大致由今北膠萊河入海處注入渤海。元、明開挖膠萊運河,膠水成為新開膠萊運河的支流。此後,膠水下游河道屢有變遷,或北流注入北膠萊河,或東注南膠萊河,或者兩者兼注之。建國後,對膠萊河水系進行了大規模治理,逐漸演變為膠河。 [1] 

膠河幹流概況

膠河的位置及流向 膠河的位置及流向
膠河,大致由南向北流經黃島區東北部、膠州市西部、高密市西境,東北向注入南膠萊河。河長106公里(《膠南縣誌》稱100公里),流域面積603平方公里(《膠南縣誌》稱608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7/1000。 [1] 
在青島市黃島區,膠河發源地在六汪鎮孫家溝以南鐵橛山(魯山)一帶,流經六汪、柏鄉兩鄉鎮,北流膠州市(與諸城市邊界)。黃島區境內河段長16公里,流域面積124.63平方公里。二十年一遇洪峯流量639.76立方米/秒。境內有8條支流,總長34公里。 [4] 
膠河北走,先經諸城市、膠州市邊界,再經膠州市裏岔鄉、張家屯鄉(已撤併)、鋪集鎮入高密市境,蜿蜒北上,於膠州市、高密市、平度縣交界處的刁家丘(高密市東風村東馬家花園南)入膠萊南河。境內河段長24.2公里。 [2] 
膠河下游大部在高密市境內,幹流經膠州市由空沖水東南入境注入王吳水庫,經王吳、李家營、柏城、姚哥莊、高密、張魯、夏莊、河崖、大欄9鄉鎮,在東風村東出境入膠州市匯南膠萊河。境內長62.5公里,流域面積202.4平方公里。 [5] 
膠河上游膠州市鋪集鎮段 膠河上游膠州市鋪集鎮段
高密市上段王吳水庫下游河道 高密市上段王吳水庫下游河道
莫言故鄉平安莊村邊的膠河河道 莫言故鄉平安莊村邊的膠河河道
膠河高密市城西段 膠河高密市城西段

膠河水文特徵

膠河,總流域面積608平方公里,為常年性河流。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0130萬立方米。膠河的突出特點是上寬下窄。上游河牀一般寬200米,山丘區比降大,下游平原河道狹小,一般為60米,易造成下游河堤決口。因此,建國前經常決口氾濫,形成水災。據《膠州市志》載,從1288年(元至元二十五年)到1374年(明洪武七年)86年間,膠河有三次大水災,寫下了“人相食”的悲慘歷史。 [6]  [2]  [7] 

膠河主要支流

黃島區有柏鄉的塔橋河、立柱河;六汪鎮的墨得水河、王家莊河、找字莊河、柳杭河、宋家莊河、六汪西河。 [4] 
周陽河,在膠州市境內,上有兩源,南源高成嗽,北源鬥嶺右,至談疃鋪南入膠河,河長17公里,流域面積34平方公。 [8] 
紀家大溝,在高密市境內。1971年11月,清淤培堤,長1.8萬米;投工11.4萬個,完成土方21.3萬立方米。1975年,從任家莊西向北新開一直段,改上游之水入膠河,在膠河堤上設三孔分洪閘。1978年秋,對冢子頭至分洪閘河段,長7600米裁彎取直,浚深拓寬。投工8萬個,完成土方16.2萬立方米。 [9] 

膠河礦產資源

高密市膠河兩岸的柏城、姚哥莊、張魯、夏莊等鄉鎮儲存有河流沉積型砂礦。據探測,總儲量35476099萬噸。質量較好,在山東省內僅次於海陽砂。其礦物組成,主要有石英、長石、雲母及少量磁鐵、石榴子石、綠簾石、光晶石、鐵石等。主要用於玻璃製造、機器鑄造和建築材料。 [10] 
新中國建立前,建築等用沙,多為自採自用。1958年,大王莊公社始採沙出售,從業人員40人,年銷售約10萬噸。1959年後,柏城、呼家莊、夏莊等公社先後辦採沙場。1985年,全縣有采沙場9處,其中鄉鎮辦6處,村辦3處;分佈在膠河流域的李家營、柏城、姚哥莊、夏莊、張魯等鄉鎮和五龍河流域的呼家莊、柴溝等鄉鎮。年銷售25萬噸,收入140萬元。多銷往濟南、青島、淄博、濰坊等地。 [11] 

膠河治理開發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膠州市人民政府對膠河不斷進行治理,下游培展堤防,挖河疏浚,擴大行洪斷面,上游加強水土保持,攔蓄徑流,建成中型王吳水庫1座,小(一)型水庫6座,小(二)型水庫20座,塘壩310座,攔河閘1座,揚水站2座。總攔蓄庫容近1億立方米。王吳水庫可澆灌高密市、膠州市土地18萬畝,變水患為水利。 [6] 

膠河河道治理

膠河入南膠萊河後,水流不暢,每到汛期,河水屢漫溢,淹沒田舍。清縣署始治此河,新中國建立後,人民政府多次治理,基本消除水患。
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在於疃河段修築攔河大壩,驅河水流向西北。
1953年春,高密、膠州市民工對下游河道疏槽培堤,上自鐵路,下至河口,長2.5萬米。1962年12月,為防止下游洪水漫溢,在大欄東北建滯洪區,大欄西膠河左岸,建一疊梁式23孔分洪閘,引河水北入滯洪區。此工程於1963年5月竣工。滯洪區面積為12.5平方公里,設計蓄水深1米,蓄水1250萬立方米。共搬動土方8.6萬立方米,砌體1160立方米,投工10萬個,投資4.7萬元。1963年1月,在張家南直至欒家泊子河段裁彎取直,長1800米,並在新舊河交匯處築土壩4座,1963、1964年培修柏城至大欄之河岸,長5萬米。 [12] 

膠河水庫

紅旗水庫,位於膠州市裏岔鄉龍回河王家阿洛村南,建於1958年,為“半拉子”工程。1966年復工按設計完成。100年一遇雨型設計,500年一遇雨型校核。均質土壩,壩長504米,壩頂高程99.5米。溢洪道在大壩左側,底寬45米,最大泄量153立方米/秒,控制流量面積112平方公里。總庫容460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334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4萬畝。壩前水深7米,可養魚水面積700畝。裏岔鄉建有水庫管理所,是小(一)型水庫中發揮效益較好者之一。
黃家河水庫,位於裏岔鄉黃家河上游,堯王山東側,1958年興建,系“半拉子”工程。於1968年復工完成。100年一遇雨型設計,500年一遇雨型校核。系均質土壩,壩長812米,壩頂高程99.5米,最大壩高14.5米。溢洪道在大壩左側,底寬30米,最大泄量153立方米/秒,控制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總庫容363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263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0.755萬畝。壩前水深11米,裏岔鄉建有水庫管理所。 [13] 
王吳水庫 王吳水庫
王吳水庫攔河壩 王吳水庫攔河壩
王吳水庫,位於膠河中上游,高密市褚家王吳南。流域面積344平方公里,總庫容為6570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2658萬立方米,最大泄洪能力為1250立方米/秒。屬中型水庫。1958年4月6日動工興建,高密、膠州市3萬名民工,於7月24日建成大壩、輸水洞和溢洪道。大壩自楊家欄子至褚家王吳西,長1758米,頂寬5米,高程56.4米,為均質土壩。至1979年,本縣先後完成弧形鋼板泄洪閘、開敞式溢洪道、交通橋、消力池、鋼筋混凝土無壓管涵放水洞、水力發電站、防汛公路、非常溢洪道等配套工程。自建庫至1985年,總投資411萬元,完成土方工程109.6萬立方米,石方19.5萬立方米,混凝土2.5萬立方米。水庫防洪灌溉效益範圍跨高、膠兩縣。1975年8月15日發生特大洪水,由於該水庫蓄調作用,削減膠河下游洪峯量的74%。該水庫控制灌溉面積18萬畝,其中高密12.6萬畝。
柳林水庫,位於高密市柏城鎮柳林村前膠河支流上,流域面積1.5平方公里,興利庫容14.8萬立方米,死庫容0.5萬立方米,大壩頂高程50.50米頂寬5.0米,堰頂高程48.50米,堰頂寬6.0米,灌溉面積400畝 積,建成時間1965年。
矮溝水庫,位於高密市拒城河鄉矮溝村前膠河支流上,流域面積3.0平方公里,興利庫容18.8萬立方米死庫容2.0 萬立方米大壩頂高程18.50米, 頂寬3.5米,堰頂高程16.70米堰頂寬3.0溢洪道灌溉面積 840畝 。
孫家窵莊水庫,位於高密市李家營鎮孫家窵莊前膠河支流上,流域面積4.0 平方公里,興利庫容14.7萬立方米死庫容4.1萬立方米大壩頂高程32.00米, 頂寬1.5米堰頂高程30.00米,堰頂寬12.0 , 灌溉面500 積 畝, 建成時1958年。
仲家莊水庫,位於高密市李家營鎮仲家莊後膠河支流,流域面積7.4平方公里, 興利庫容30.4萬立方米,死庫容5.0萬立方米,大壩頂高30.40 米,頂寬3.0堰頂高程29.97米,堰頂寬8.0米,灌溉面積1500 畝,建成時間1965年。
窩洛水庫,位於高密市李家營鎮窩洛村東膠河支流,流域面積2.0平方公里,興利庫容16.5 萬立方米,死庫容2.9 萬立方米,大壩頂高20.10 米,頂寬2.0米,堰頂高程16.46米,堰頂寬3.5米,灌溉面積600 畝,建成時間1966年。
柿子園水庫,位於高密市王吳鄉南柿子園村西北膠河支流,流域面積4.9平方公里,興利庫容11.6 萬立方米,死庫容1.0 萬立方米,大壩頂高21.30,頂寬1.5堰頂高程19.0米,堰頂寬12.0,灌溉面300 畝。 [14] 
膠河王黨攔河閘,以鋼絲網水泥結構製作閘板,利用水力自動翻轉。閘長86米,上附交通橋。此閘總工程量為7200立方米,用工4.4萬個,投資9.9萬元。 [15] 

膠河灌區

墨河灌區。從1959年開始發展灌區,系王吳水庫第一支渠,渠首工程佈置在墨河公社的宋戈莊西膠高兩縣邊界,利用膠河攔河閘抬高水位,引水自流灌溉墨河公社、城西公社、聯屯公社墨水河兩岸土地。1972年灌區初具規模,計有支渠1條(乾渠),長11.25公里,完成防滲渠3.4公里,建築物27座;斗渠(支渠)11條,長44.5公里,完成防滲渠15.5公里,建築物333座;農渠(斗渠)168條,長154公里,完成土石方153.6萬立方米,總工日66.9萬個,總投資97.3萬元。墨河灌區是利用膠高兩縣合建的王吳水庫水源,按照協商暫定方案為三七比例分配水量,膠州市應分水量1827萬立方米,灌溉面積5.4萬畝,1959年,對墨河公社宋戈莊、安家屯、梁家屯、苑戈莊、張家小莊、前進莊等土地秋作灌溉。1960年,灌溉面積有所擴大,灌區配套也不斷向前延伸。1964年沿墨水河西岸發展稻田,是年秋,旱田、稻田均需水灌溉,由於水源不足,灌溉面積0.8萬畝,大部分稻田受旱絕產。1972年灌區全面配套,這年春秋大旱,日夜灌溉,實灌面積2萬畝,灌區產量比非灌區提高三成。1973年繼續大旱,王吳水庫存水量也大大減少,高密市灌區用水大增,膠州市灌區用水日益緊缺。至1984年王吳水庫已全部停止供水,多次交涉未果,灌區被破壞。 [16] 
王吳水庫灌區。1958年8月至1960年4月,完成灌區首期規劃工程。南灌區15.85萬畝,包括城律、柏城、城關、大王莊及墨河(膠州市)等公社;北灌區7.4萬畝,包括河崖、夏莊、姜莊等公社。1962年,着手整修灌區主要建築物。1965年,栽掉北灌區按新規劃重新建膠河以東灌區。1970年,南灌區改稱東灌區,始建西灌區。灌溉範圍東接東灌區,西連拒城河水庫灌區,南起道鄉,北至八里莊。至1972年,完成乾渠及分乾的土方工程和部分建築物。1973、1974年,續建西灌區。1975至1985年底,西灌區工程共投資320.9萬元,投工411.19萬個。完成土石方368.9萬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積18萬畝,實灌面積8.1萬畝,其中高密市5.8萬畝。東、西灌區開發前,糧食畝產340斤,其中小麥160斤。開發後,糧食畝產最高達891斤,其中小麥314斤。 [17] 

膠河供水

高密市城區人民生活用水,原主要汲用井水。1968年3月,始建自來水設施。當年10月竣工供水。併成立自來水公司。水源地均瀕臨膠河。南水源地在鄧家莊附近,1968年4月始建,10月1日供水,日出水7000立方米。北水源地在苓芝、沙窩村之間,1977年5月1日供水,日出水4000立方米。東水源地在王黨村附近,1982年供水,日出水2000立方米。水源地均為地下水。共有機井29眼,大口井2眼。經化驗,13項指標中除氯化物、大腸菌類略超過國家規定外,餘均符合國家規定標準。 [18] 

膠河調水

膠河上游膠州市後良鄉幹流上的攔河閘引水口 膠河上游膠州市後良鄉幹流上的攔河閘引水口
膠河調水工程。該工程分二期實施,通過在膠河上游膠州市東部後良鄉西側建立攔河閘壩,攔蓄膠河地表徑流,經引水渠道,依靠自然地形,使膠河水自西向東輸送至山洲水庫,以增大山洲水庫向城區的供水能力,使山洲水庫日供水能力增加2萬立方米,同時可向裏岔、張應、洋河、九龍、營海五處鎮的工業園以及發展高效農業供水。另外,該工程建成後,還可以對膠河洪水進行調蓄,以減輕膠萊河防汛壓力。
一期工程為取水樞紐,主要實施取水口攔河閘工程、引水閘工程、河道治理工程和管理區工程,投資4000萬元,於2009年5月份建成,並下閘蓄水。二期工程為輸水管線,主要包括輸水暗渠、隧洞、壓力管道以及交叉建築物。輸水線路全長16.38公里,其中引水暗渠長7098米,隧洞長3321米,壓力管道採用兩根內徑D=1.4米的混凝土圓管,總長度5956米,投資8437萬元,2012年年底完工。 [19] 

膠河環境保護

膠河是高密工業、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地。高密縣人大常委會於1985年11月通過《關於保護膠河水源地的規定》,劃定“夏莊鎮欒家泊子至王吳水庫之間的膠河兩岸各兩公里內的區域以及彙集該水域的各溝渠,為水源地保護區。”“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都不準在保護區內生產和經營含有在自然環境中不易分解的和能在生物體內蓄積的劇毒污染物或強致癌物成分的產品”。
1986年6月12日,縣政府發出《關於保護鳥類資源的佈告》,劃定縣境內濰河、膠河、膠萊河、北膠新河、峽山水庫及其附近地帶為縣級鳥類保護區,取締縣內鳥類市場。 [20] 

膠河流域文化

位於膠河中游高密市平安莊村的莫言舊居 位於膠河中游高密市平安莊村的莫言舊居
莫言舊居位於高密市東北鄉膠河岸邊的平安莊村,1912年建成的,1966年翻修過一次,1955年到1976年,莫言從出生到從軍離開,在這裏生活了約22年,後來在當兵期間,回鄉探親,也斷斷續續地住過。1988年,莫言在高密縣(已改高密市)買了房,和妻子杜勤蘭及獨生女兒管笑笑從舊屋遷出。1990年,莫言的父母也從這裏搬到莫言二哥管謨欣的家裏,這座老宅,自此閒置。
牧馬城遺址,位於裏岔鄉中心中學西北140米處,牧馬城原為漢代祓國都城。明代曾因養馬加以重修而更名。城制方形,長闊各500米,開東、西、南三門。1950年尚存有宮殿基跡,今仍有殘垣,高達3米。1984年,青島市人民政府將牧馬城遺址列為青島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庵西周墓葬遺址,位於張家屯鄉西皇姑庵村西南,距村約300米。東南瀕膠河為肥沃土地。東西約50米,南北約150米。曾發掘出完整的車馬坑一座(兩驂兩服西周戰車),並有殉葬奴隸骨骸一具。隨同戰車出土的兵器有戟、戈、箭、鏃、銅胸甲等多件,平時羣眾也採集了多種文物,如銅尊、方彝、爵、觶、豬羊形車轄等。有的上刻銘文‘‘父甲”、“父已”、“舉父癸”、“婦”、“史”等,為西周奴隸主貴族墓地。 [21] 
參考資料
  • 1.    山東省志 自然地理志 第三卷 水文  第一類 河流   第五輯 山東半島水系    三、膠萊河
  • 2.    膠州市志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四章 水文   第一節 河流
  • 3.    膠南縣誌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三章 山 脈   第三節 鐵橛山山脈
  • 4.    膠南縣誌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四章 河 流
  • 5.    高密縣誌 第三編 自然地理  第三章 氣候   第一節 南膠萊河水系
  • 6.    膠州市志 第十一篇 水利  第一章 河道治理   第三節 其他河流治理
  • 7.    膠河  .山東省情網 [引用日期2012-11-21]
  • 8.    膠州市志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四章 水文   第一節 河流
  • 9.    高密縣誌 第七編 水利  第一章 河道治理   第五節 其他河道
  • 10.    高密縣誌 第三編 自然地理  第三章 氣候   第三節 礦產資源
  • 11.    高密縣誌 第八編 工業  第五章 礦業   第三節 採沙場
  • 12.    高密縣誌 第七編 水利  第一章 河道治理   第一節 膠河
  • 13.    膠州市志 第十一篇 水利  第二章 水利設施   第一節 水庫
  • 14.    高密縣誌 第七編 水利  第四章 蓄調工程   第一節 水庫
  • 15.    高密縣誌 第七編 水利  第四章 蓄調工程   第三節 攔河閘壩
  • 16.    膠州市志 第十一篇 水利  第三章 水資源利用   第一節 農田灌溉 一 庫水灌溉
  • 17.    高密縣誌 第七編 水利  第五章 灌溉   第三節 自流灌溉
  • 18.    高密縣誌 第十六編 城鄉建設  第一章 城區建設   第六節 供水
  • 19.    膠州:膠河調水二期工程開工建設  .水資訊網 [引用日期2019-11-20]
  • 20.    高密縣誌 第十六編 城鄉建設  第二章 公害控制與治理   第一節 自然環境保護
  • 21.    膠州市志 第二十九篇 文化  第三章 文物古蹟   第一節 文化遺址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