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斷裂

鎖定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是膝關節重要的靜力性穩定因素,其主要功能是限制作用和制導作用。當韌帶承受的應力超過其屈服點,即完全斷裂的標誌點後常為撕裂傷,仍可能保持大體形態的連續性,但其維持關節穩定的張力明顯喪失,出現直向不穩定。若暴力較嚴重,膝關節有極度的移位發生時可發生韌帶形態連續性的喪失,完全斷裂,多表現為複合不穩定急性期,患者膝關節腫脹、疼痛保護性肌緊張,陽性體徵難查出,早期診斷困難;晚期患者多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膝關節不穩。不穩定的膝關節容易反覆受傷,半月板及關節軟骨承受的剪切應力增加,造成半月板損傷,關節軟骨退變加劇,繼發創傷性關節炎。
就診科室
骨科
常見發病部位
膝關節
常見病因
當膝關節處於輕度屈曲位時,關節外側遭到重力或重創
常見症狀
關節內側顯著腫脹,局部發生劇痛,皮下淤血,青紫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斷裂病因

當膝關節處於輕度屈曲位時,關節外側遭到重力或重創可引起該韌帶的損傷。膝關節韌帶損傷中以內側副韌帶損傷最為多見,損傷多發生於膝關節輕度屈曲位時,小腿驟然外展而造成。如足球籃球運動或重力砸於膝關節的外側可致內側副韌帶損傷。外力較輕者可發生韌帶勞損,或部分纖維斷裂,外力嚴重者可發生完全斷裂或合併前十字韌帶斷裂或半月板破裂。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斷裂臨牀表現

韌帶斷裂後,一般膝關節內側顯著腫脹,局部發生劇痛,皮下淤血,青紫。關節內積血為造成疼痛的主要原因。患者多用足尖走路。強度外展其膝關節時,則韌帶斷裂處有明顯疼痛,由於反射性肌肉緊張,關節活動受限,被動伸直時抵抗及疼痛。如將積血抽出後則關節活動即可恢復,陽性體徵主要是內側副韌帶局部有明顯壓痛。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斷裂檢查

X線檢查對診斷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斷裂有重要價值,撕脱骨折者可以拍加壓下外展位雙膝正位X線片,對本病更有診斷意義。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斷裂診斷

診斷並不困難。有小腿外展受傷的外傷病史為診斷本症的主要依據,其臨牀表現為韌帶附近腫脹,出血,青紫,明顯壓痛,如完全斷裂時,可在副韌帶損傷處摸到有失去聯繫的裂隙。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斷裂治療

1.內側副韌帶損傷
(1)部分斷裂(Ⅰ度、Ⅱ度扭傷) 將膝置於30°~45°屈曲位,用膝關節前後石膏託固定,練習股四頭肌,約1周後即可帶石膏下地行走,或允許使用全範圍保護活動的支具,也可以用管型支具,控制性支架4~6周,之後練習膝關節伸屈活,其功能可逐漸恢復。
(2)完全斷裂者(Ⅲ度扭傷) 單純Ⅲ度損傷可通過非手術方法成功地治療,使用石膏管型支具療效不錯。
2.手術治療
(1)靜力修復法 利用膝關節附近軟組織,對損傷的韌帶及缺損進行修補,常用材料有半腱肌腱,股薄肌腱或闊筋膜等,以恢復內側副韌帶的張力,此種方法近期效果滿意,但久之則再造韌帶彈性降低而逐漸鬆弛,所以遠期效果往往不太理想。
(2)動力修復法 將正常肌腱移位,利用肌肉拉力,達到穩定膝關節的目的,常用方法如鵝足腱移位術:適用於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斷裂合併前交叉韌帶損傷,存在前抽屜試驗陽性,膝關節劇烈活動時,出現膝關節搖擺不穩或發生打軟腿現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