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腺鼠刺

鎖定
腺鼠刺(拉丁學名:Itea glutinosa Hand.-Mazz.)生林下、山坡、灌叢或路旁。模式標本採自湖南武岡。 本種小枝、花序軸、花梗、苞片和萼均被紅色無柄或近有柄的腺體;雄蕊明顯長於花瓣和子房;葉厚革質等特徵,與本屬其它種有明顯的區別。 [2] 
中文名
腺鼠刺
拉丁學名
Itea glutinosa Hand.-Mazz. [2] 
別    名
伏牛樹牛母樹刀口藥腺鼠剌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虎耳草目
鼠刺科
鼠刺屬
腺鼠刺
分佈區域
產福建、湖南、廣西及貴州(江口、雷公山、梵淨山)

腺鼠刺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3-6米;小枝粗壯,橄欖色或粟褐色,有較密腺體。葉厚革質,長圓狀橢圓形,長8-16釐米,寬4-7釐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圓鈍,邊緣除近基部外具不規則的刺狀鋸齒,上面亮綠色,有疏生腺體,下面淡綠色,兩面無毛;中脈寬,在上面微下陷,側脈6-7對,弧狀上升,與細網狀脈在兩面明顯;葉柄粗壯,長1.2-2釐米,無毛,上面具小槽溝。總狀花序單生葉腋,短於葉片,長7-13釐米,直立;具多數花;花序軸、花梗及萼均有紅色具柄的腺體和疏短毛;花梗長2-3毫米,開展至下垂;苞片葉狀,有時明顯伸長,長達1釐米以上;萼筒淺杯狀;萼片線狀披針形,長3-3.5毫米,略短於花瓣或與花瓣等長,被疏微毛及腺體;花瓣白色,披針形,長3-4毫米,花時直立,頂端微內彎,邊緣有微毛,有時有疏腺體;雄蕊明顯長於花瓣及子房,長約5毫米;花絲被微毛;花葯卵圓形;子房上位,無毛。蒴果長約7毫米。花期5-6月,果期6-11月。 [1] 

腺鼠刺生長環境

生林下、山坡、灌叢或路旁。

腺鼠刺分佈範圍

產福建(上杭、永泰)、湖南(黔陽、雪峯山、沅陵、洞口、東安、慈利、新寧、武岡)、廣西(臨桂、龍勝、大苗山和興安等)及貴州(江口、雷公山、梵淨山)。模式標本採自湖南武岡。 [1] 

腺鼠刺本種提示

本種小枝、花序軸、花梗、苞片和萼均被紅色無柄或近有柄的腺體;雄蕊明顯長於花瓣和子房;葉厚革質等特徵,與本屬其它種有明顯的區別。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