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腹股溝三角

鎖定
腹直肌外側緣,腹壁下動脈和腹股溝韌帶圍成的三角區域,是腹前外側壁的一個薄弱部位,疝囊經此區突出形成腹股溝直疝。
中文名
腹股溝三角
外文名
inguinal triangle
別    名
海氏三角(Hesselbach triangle)
薄    弱
腹前外側壁的一個薄弱部位

腹股溝三角總述

腹股溝區 為下腹部兩側的三角形區域,其內側界為腹直肌外側緣,上界為髂前上棘與腹直肌外側緣的水平線,下界為腹股溝韌帶。由於腹外斜肌移行為較薄的腱膜及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下緣未達到腹股溝韌帶內側部等原因,致使腹股溝區較為薄弱,成為腹壁疝的好發部位。腹股溝管和腹股溝三角位於此區。 [1] 
腹股溝三角(inguinal triangle),又稱海氏三角(Hesselbach triangle) ,由腹直肌外側緣、腹壁下動脈和腹股溝韌帶內側半圍成,是腹前外側壁的薄弱區。若腹內臟器從腹壁下動脈的內側經腹股溝三角處突出,稱腹股溝直疝;而腹內臟器從腹壁下動脈外側的深環進入腹股溝管,疝可出淺環入陰囊,則為腹股溝斜疝。因此,腹壁下動脈是鑑別腹股溝斜疝與直疝的重要標誌。 [1] 
(圖冊“腹股溝三角的解剖結構”參考資料: [1]  [2] 
腹股溝三角的解剖結構

腹股溝三角腹股溝區的薄弱因素

①從發生上看:睾丸下降留下一潛在的間隙即腹股溝管,故男性腹股溝疝的發生率明顯高於女性(女性腹股溝管較狹長)。
②從結構上看:腹外斜肌在腹股溝區移行為腱膜,並形成腹股溝管淺環,導致腹壁抗張力程度下降腹內斜肌與腹橫肌下緣均呈弓狀,與腹股溝韌帶間無肌肉遮蓋。
③從生理上看:人直立時腹壓比平卧高3倍,故人類直立的特殊性使疝的發生率增高。

腹股溝三角腹股溝三角的應用解剖學及其臨牀意義

腹壁下動脈與異常閉孔動脈腹壁下動脈一般靠近腹股溝韌帶上方1cm從髂外動脈發出,行於腹膜外組織之中,在腹環內側被輸精管或子宮圓韌帶勾繞,然後向內上方斜行到腹直肌外側緣,穿入腹直肌鞘。但部分腹壁下動脈下段向內彎行成弓狀然後上行。因而,腹股溝三角的外側界,部分人不是直的。腹壁下動脈外徑和長度足以用於冠狀動脈旁路移植物。其閉孔支與閉孔動脈的恥骨支吻合。當腹壁下動脈閉孔支顯著增粗時,則代替髂內動發出的閉孔動脈,成為異常閉孔動脈。 [4] 
腹股溝疝是因腹股溝區解剖結構異常所至的腹部外科常見病,治療的有效方法是疝修補術。但異常閉孔動脈的出現,在嵌頓性股疝手術中,如果松解股環前、內側界,很容易損傷此動脈,造成大量出血,術中不可忽視。 [4] 

腹股溝三角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療效觀察

此項技術的優點有:①術式簡單、安全、快捷:該手術不需要懸吊疝囊,不做腹股溝管缺損後壁的加強修補縫合,減少了誤傷神經和修補縫合腹股溝韌帶時損傷其下面大血管的可能性。②手術創傷小,對機體影響少,患者恢復快:由於術中解剖少,無張力縫合,不高位懸吊疝囊,因此術後病人疼痛反應輕,手術時間平均45min。③術後複發率低:由於此術中網塞填塞內環,使疝囊突向腹腔,有對抗腹壓對內環口局部壓力的作用,也改善了內環口的鬆弛狀態,補片覆蓋了內環口至恥骨結節部位,同時也覆蓋了海氏三角薄弱區,消除了直疝復發的病理基礎,Wantz報道該術式術後複發率低於1%,本組病例未見疝復發的情況。④拓寬了手術適應症:由於無張力修補縫合中應用高強力修補材料,手術時間短,創傷小,術後抗復發能力強,因此擴展了手術適應症,對於慢性支氣管炎、前列腺增生和便秘的病人不再屬於禁忌。 [3] 
無張力疝修補術應用新型材料,強調無張力修補,改善了腹股溝解剖上的薄弱環節,極大的降低了術後疝復發的機率,拓寬了手術適應症,手術操作簡單安全快捷,術後病人痛苦小,恢復快,以上優點使其成為當今疝修補術的最佳方式。 [3] 
參考資料
  • 1.    姜國華. 局部解剖學[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6.
  • 2.    崔慧先,李瑞錫. 局部解剖學[M].第9版.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8.
  • 3.    胡四育,王福德.46例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療效觀察[J].中國校醫,2006(04):431-432.
  • 4.    丁家明,佘永華,江東容,李瑩,李興龍,周鍾強.腹股溝三角的應用解剖學及其臨牀意義[J].四川解剖學雜誌,2004(04):26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