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腸外與腸內營養

鎖定
《腸外與腸內營養》創刊於1994年,是由南京軍區聯勤部衞生部主管,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解放軍普通外科研究所主辦的醫學學術期刊。 [1] 
據2020年1月《腸外與腸內營養》編輯部官網顯示,《腸外與腸內營養》第五屆編輯委員會有編委80人。 [2] 
據2020年1月30日中國知網顯示,《腸外與腸內營養》共出版文獻3095篇、總被下載470893次、總被引27125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731、(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523。 [3]  據2020年1月30日維普網顯示,《腸外與腸內營養》發文量為2906篇,被引量為16175次,H指數為46,影響因子為0.84。 [4] 
中文名稱
腸外與腸內營養
外文名稱
Parenteral & Enteral Nutrition
語    言
中文
類    別
臨牀醫學
主管單位
南京軍區聯勤部衞生部
主辦單位
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解放軍普通外科研究所
編輯單位
《腸外與腸內營養》編輯部
創刊時間
1994年
出版週期
雙月刊
國內刊號
32-1427/R
國際刊號
1007-810X
郵發代號
28-247
編輯部地址
南京市中山東路305號
屬    性
中文科技核心期刊、JST、CSCD
現任主編
任建安

腸外與腸內營養辦刊歷史

1994年,《腸外與腸內營養》雜誌由中國工程院黎介壽院士創辦。 [1] 
1995年起,該刊以季刊形式穩定發行。 [3] 
2004年,雜誌由季刊改為雙月刊。 [1]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5] 
2017年12月10日起,凡經《腸外與腸內營養》審定錄用的稿件(錄用定稿)均在《腸外與腸內營養》網絡版上首發,並與印刷版具有同等作用。 [6] 

腸外與腸內營養辦刊條件

腸外與腸內營養欄目方向

  • 主要欄目
《腸外與腸內營養》主要欄目有院士論壇、營養支持護理、研究論著、病例報告、營養支持護理、營養支持技術、專家筆談等。 [1] 
  • 讀者對象
《腸外與腸內營養》以醫務人員、醫療衞生人員、科研工作者及學生為讀者對象。 [1] 

腸外與腸內營養人員編制

據2020年1月《腸外與腸內營養》編輯部官網顯示,《腸外與腸內營養》第五屆編輯委員會有編委80人。 [2] 
《腸外與腸內營養》第五屆編輯委員會編委 
職務姓名
編委
丁佑銘、于吉人、萬燕萍、於健春、馬恩陵、尹路、王烈、王巧民、王建雲、王昆華、王新穎、韋軍民、田字彬、石斌、石漢平、石承先、喬坤、喬江春、任建安、伍曉汀、全竹富、劉思德、孫誠誼、安友仲、朱維銘、畢建威、江志偉、許媛、何振揚、餘震、吳國豪、吳健雄、吳蓓雯、張片紅、張有成、張忠濤、李寧、李樂平、李幼生、李秋榮、李維勤、楊樺、遲強、邵江華、陳子華、陳鄢津、周業平、周巖冰、孟興凱、所劍、林鋒、範旻、姜海平、胡俊波、趙瑛、趙春臨、唐雲、徐鵬遠、秦環龍、賈建國、錢素雲、宿英英、曹偉新、曹相原、黃鶴光、龔劍峯、彭曦、彭俊生、彭南海、蔣寶泉、童宗焰、舒志軍、董明、韓春茂、虞文魁、蔡威、蔡東聯、蔡常潔、潘惠忠、黎介壽 [2] 

腸外與腸內營養辦刊成果

腸外與腸內營養收錄情況

《腸外與腸內營養》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2019-2020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2018)、中國知網、維普網收錄。 [1]  [3-4] 

腸外與腸內營養出版發行

據2020年1月30日維普網顯示,《腸外與腸內營養》發文量為2906篇。 [4] 
據2020年1月30日中國知網顯示,《腸外與腸內營養》共出版文獻3095篇。 [3] 

腸外與腸內營養影響因子

據2020年1月30日維普網顯示,《腸外與腸內營養》被引量為16175次,H指數為46,影響因子為0.84。 [4] 
據2020年1月30日中國知網顯示,《腸外與腸內營養》總被下載470893次、總被引27125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731、(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523。 [3] 

腸外與腸內營養榮譽表彰

1999年,參加第三次醫學期刊質量評比獲“編輯質量優秀獎”。 [4] 
《腸外與腸內營養》曾多次獲得全軍“優秀學術質量獎”、江蘇省“優秀參展期刊”等獎項。 [1] 

腸外與腸內營養文化傳統

腸外與腸內營養辦刊宗旨

《腸外與腸內營養》以貫徹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的衞生工作方針政策,貫徹理論與實踐、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方針,努力為醫療、科研、教學服務為辦刊宗旨。 [1] 
形象標識 形象標識

腸外與腸內營養投稿要求

1、文稿要求具有科學性、創新性、實用性和可讀性。文稿需簡明扼要,論點明確,文字通順、精煉。全文包括圖表在內,論著不超過4000字,綜述不超過6000字,論著摘要、經驗薈萃、護理不超過2000字。
2、題名應力求簡明、準確,反映文章的主題。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短語,最好不用標點符號。一般不設副題名,確有必要時,用冒號將副題名與主題名分開。
3、論文作者署名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並附全部作者的中英文單位、地址、郵政編碼及姓名的漢語拼音。如系多單位時,則在作者名的右上角分別用阿拉伯數字註明。每篇文章均需附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職稱、學歷、從事專業和E-mail地址。
4、摘要論著必須附結構式中、英文摘要,即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個部分。綜述附中英文摘要。摘要中首先出現的縮略詞、代號等須註明全稱或加以説明(公知公認者除外)。對新術語或尚無合適漢語譯名的術語,可使用原文或在譯名後括號中註明原文。
5、關鍵詞請附2~5個,中、英文關鍵詞間用分號“;”分隔。
6、名詞術語應規範、前後統一,如原詞過長且多次出現,可於首次出現時寫出全稱,括號內註明簡稱,以後直接用簡稱;但不超過4個漢字的名詞不宜使用縮略語。醫學名詞以《醫學名詞》系列、藥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為準,新譯名詞應附外文。公認通用縮略語可直接應用。
7、計量單位執行GB3100~3102-1993《量和單位》中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規定及其書寫規則。
8、臨牀試驗研究應説明試驗程序是否經倫理學相關機構的批准,研究對象或其親屬是否知情同意並簽署知情同意書。
9、統計學方法應具備三要素,即數據的表示方式、應用的統計方法和統計軟件。統計學符號一律採用斜體排印。應説明研究設計的名稱和主要做法,如觀察性研究(分為前瞻性、回顧性與橫斷面)、實驗設計(應交待具體的設計類型,如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正交設計等)、臨牀試驗設計(應交待屬於第幾期臨牀試驗,採用了何種盲法等);主要做法應圍繞四個基本原則(重複、隨機、對照、均衡)概要説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和影響。統計結果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況下,一般選用P>0.05、P<0.05和P<0.01等三種表達方式即可滿足需要。
10、圖表應少而精,文字能説明的問題不用表和圖,避免與正文重複。表格採用三線表,分別按正文中出現的先後次序排列表序和表題,按統計學原則製表,內容簡明,數據準確,有效位數一致,一般按標準差的1/3確定有效位數。表內量、單位、符號、縮略語等必須與正文一致。插圖必須清晰,對比度好。文中表、圖題採用中英文對照,表內各項目和圖注均採用中文。
11、參考文獻必須與其原文核對無誤,所列文獻應以作者親自閲讀過的公開發表的文獻為主,排列於文末。文獻編號採用順序編碼制,並在正文中有相應的標註序號。 [6] 

腸外與腸內營養現任領導

《腸外與腸內營養》第五屆編輯委員會領導
職務姓名
名譽主編
主編
副主編
蔡威、吳國豪、林鋒、於健春、韋軍民、秦環龍、全竹富、石漢平、楊樺、王新穎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