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腫瘤的放射治療

鎖定
腫瘤的放射治療,應用放射線或粒子技術治療腫瘤的方法。 [1] 
中文名
腫瘤的放射治療
用    途
治療腫瘤

目錄

腫瘤的放射治療用途

放射線雖然可以治療良性疾病,但主要用於治療惡性腫瘤,它與手術治療及藥物治療組成醫治腫瘤的三大手段。各種手段均有其不同的適應證及限制,各種不同的腫瘤以及同一種腫瘤在不同階段,也需要不同的手段來治療,約60%~70%的惡性腫瘤病人在其病程某一階段接受過放射治療。

腫瘤的放射治療沿革

1895年W.K.倫琴發現X射線。1896年即開始應用放射線治療惡性腫瘤。腫瘤放射治療的目的可分為根治治療及姑息治療。前者是徹底地根除腫瘤。姑息治療用於不能根治的病人,目的是延長壽命及減輕痛苦。放射治療運用於許多系統的腫瘤。如呼吸、消化、中樞神經、泌尿生殖系統等。子宮頸癌、鼻咽癌、早期喉癌等是以放射治療為主。頭頸部腫瘤多與手術進行綜合治療。惡性淋巴瘤,肺小細胞未分化癌則與藥物綜合治療。放射治療是一種局部或區域治療,反應較小(尤其是姑息性治療),故很少有絕對禁忌證。惡病質,腫瘤所在器官有穿孔或合併大量積液(如肺癌合併大量胸水)則為禁忌。

腫瘤的放射治療分類

放射治療可按照射方法分為兩類:遠距離治療,又稱外照射(通過身體皮膚照射腫瘤);近距離治療。遠距離治療發展很快。20世紀40年代以深部X射線治療機為主,50~60年代以鈷−60遠距離治療機為主,70年代則以電子直線加速器為主。電子直線加速器是當前放射治療的常用設備。一般來説,它可以產生兩種射線:電子束及高能X射線。高能X射線與鈷−60γ射線一樣同屬高能射線,它的生物效應與深部X射線、電子束相同。它與鈷−60產生的γ射線相比,隨着能量的提高,皮膚量更低,深部劑量更高,因而深部腫瘤量也更高,射出劑量也隨之提高。電子束突出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劑量分佈方面。其劑量分佈的特點是:劑量由皮膚表面到達預定深度後陡降,這可以保護比腫瘤更深的組織;可以通過調節電子束的能量來調節照射深度;皮膚量介於深部X射線及鈷−60γ射線之間。適於治療表淺及偏心腫瘤。如蕈樣肉芽腫病(一種原發於皮膚的惡性淋巴瘤)、腮腺癌以及用於乳腺癌術後胸壁照射等。高能X射線、電子束、鈷−60γ射線,它們的生物效應一樣,同屬低線性能量傳遞(LET,即在組織內沿着次級粒子徑跡單位長度的能量損失較小)。近距離治療 分為腔內照射源(通過體腔照腫瘤,如通過陰道照射子宮頸癌),管內照射(通過食管、氣管、膽管照射該處癌症),組織間照射源(將放射源陷植到腫瘤組織進行照射,如舌癌)。術中置管術後照射及模照射。近距離治療所用的放射源,鐳已被淘汰。現在主要用銥−192、銫−137及鈷−60。近年來由於影像學及電子計算機的發展,放射治療發展迅速。發展了三維適形放射治療,也就是使照射的體積與腫瘤體積完全一樣,周圍正常組織受到很少的劑量。現在從經典的適形放射治療發展到調強放射治療。立體定向手術俗稱γ刀、X刀,是放射治療中較特殊的。γ刀是由一個似頭盔的半圓內放置了201個鈷−60源,它們狹窄射線集中照到一個小球形體積,因而球體向外的劑量衰減非常快造成邊緣鋭利故稱之為刀。X刀是用加速器的X射線,小孔網的限光器,使非共面不同弧度來照射取得相同的結果。主要用來治療較小的病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