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腦性癱瘓

鎖定
腦癱(cerebral palsy),全稱腦性癱瘓。是指嬰兒出生前到出生後一個月內腦發育早期,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綜合徵。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以及姿勢異常,還可伴有智力低下癲癇感知覺障礙語言障礙及精神行為異常等,是引起小兒機體運動殘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1] 
2020年6月,《腦性癱瘓兒童康復服務團體標準》發佈。 [2] 
中醫病名
腦性癱瘓
外文名
cerebral palsy
別    名
腦癱
就診科室
神經內科
常見病因
缺氧缺血性腦病,早產,高膽紅素血癥,顱內出血
常見症狀
運動障礙,姿勢異常

腦性癱瘓病因

腦癱的高危因素主要發生在缺氧缺血性腦病、早產、高膽紅素血癥顱內出血等一項或多項因素的新生兒,其中部分可能發展為腦癱。

腦性癱瘓臨牀表現

1.臨牀分型
(1)痙攣型錐體系受損為主。
(2)不隨意運動型以錐體外系受損為主,不隨意運動增多。表現為手足徐動、舞蹈樣動作肌張力失調、震顫等。
(3)強直型以錐體外系受損為主,呈齒輪、鉛管持續性肌張力增高
(4)共濟失調型以小腦受損為主。
(5)肌張力低下型。
(6)混合型同一患兒表現有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的症狀。
2.按癱瘓部位分型
(1)單癱單個肢體受累。
(2)雙癱四肢受累,上肢輕,下肢重。
(3)三肢癱三個肢體受累。
(4)偏癱半側肢體受累。
(5)四肢癱四肢受累,上、下肢受累程度相似。

腦性癱瘓診斷

1.引起腦性癱瘓的腦損傷為非進行性。
2.引起運動障礙的病變部位在腦部。
3.症狀在嬰兒期出現。
4.可合併智力障礙癲癇感知覺障礙交流障礙行為異常及其他異常。
5.除外進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樞性運動障礙及正常小兒暫時性運動發育遲緩

腦性癱瘓治療

當前對於腦癱兒腦損傷早期康復篩查和干預己經有了一些深入的研究,腦癱高危兒的早期篩查、診斷和干預是減輕患兒傷殘,提高患兒生存質量重要的主要預防措施。在干預中,要從社會、家庭和個人等多個角度進行教育策略的分析和討論,必須把有機體當作一個整體或系統來研究,並且結合典型案例進行探討,比如遊戲是嬰兒的本能,是生命運動的一種形式,訓練時可以利用玩具、家中常用的物品或自制的玩具,創造豐富多彩的外界環境以及予以食物、玩具和家務活動等的刺激。讓小兒感受到豐富多彩的外界環境,使孩子變得敏捷、適應能力強。
可採用中醫治療、手術治療藥物治療行肌肉內BTXA注射,可為痙攣性CP患兒的康復訓練提供有利條件。

腦性癱瘓相關標準

2020年6月,《腦性癱瘓兒童康復服務團體標準》發佈。 [2] 
參考資料